本集知识卡片
本集文稿
由于论语是中国读书人或者说是识文断字的中国人都首先会接触的必读书,所以不仅是那些哲学家文学家常常引用,就是中国古代小说里也常常引到论语。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小说写的是历史人物,那个历史人物引过论语,最有名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三国演义第21回里的故事。那会儿刘备被曹操控制,曹操一高兴就可以把刘备杀了。
曹操请刘备喝酒,问他,当今天下,谁是英雄?
刘备扯了一通,曹操大摇其头,刘备就问,你这英雄的标准是什么?
曹操说,那就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心的人。刘备继续装傻,说这样的英雄,谁能当之?曹操手冲刘备一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要说当今天下的英雄,什么刘表袁绍孙策都算不上,还得推你刘使君和我曹操两个人,吓得刘备把餐具都掉地上了。这时正好天上打了个响雷,曹操笑问,大丈夫也怕打雷吗?刘备回答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迅雷风烈必变"这六个字就来自于论语的第十章,记录孔子在打响雷,刮大风的时候,脸色都会变化,因为怕天灾带来人祸,从中可见他尊天爱人的仁心。刘备借孔子的名言打掩护,掩饰自己的恐惧。这个故事在《三国志》里没有,但在其他历史书里有。
而三国演义又据此做了艺术加工。另一种则是小说创作的人物,他们或者在对话时引到论语、谈到论语,或者故事里涉及到论语,这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很多,而最典型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当然就是红楼梦了。120回的红楼梦是不是一个人写的?续书是谁做的?这在学术界有争议。我们姑且不管,在这里把它当做一个整体。我们以前说过,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编为四书,写成四书集注,元朝定为科举用书,明清科举盛行八股文后,从出题范围到答题思路,更是要以四书集注为唯一标准。
所以以前的读书人识了字之后,什么书都可以不读,一定先把四书集注背的滚瓜烂熟,否则你就没有前途。这一点在红楼梦里也有反映。第九回里写到贾宝玉要上学了,贾政吩咐李贵,"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的,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把四书一起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我们知道诗经是儒家的五经之一,但它跟科考的关系不像四叔那样直接,就遭到了贾政这样的鄙视。
虚应故事,就是应付了事、走过场的意思。贾政的话是说不用再拿诗经以及别的古文来应付装样子,只集中教贾宝玉读四书就可以。在八十一回,贾政带宝玉到家塾,对塾师贾代儒说,宝玉在家中只是混闹,虽懂得几句诗词,也是胡诌乱道的。而诗词哪怕做得好,也"不过是风云月露,于一生的正事毫无关涉"。
什么是正事?当然就是举业做官。贾代儒说,我看他长得不错,也有灵性,"为什么不念书,只是心野贪玩?诗词一道不是学不得的,只是发达了以后",再学也不迟。举业做官,才是发达。所以贾政接着对贾代儒说,"日今只求叫他读书讲书做文章",诗词之类,不是书,不是文章,贾政要求读要求讲的就是四书,要求做的就是科考时要用的以四书为基础的八股文,要求贾代儒对贾宝玉严格管教,"才不致有名无实的白耽误了他的一世"。
学诗词都是有名无实,沉迷于诗词而不读四书,是会白耽误一世的。所以八十二回写到第二天,贾代儒要检测贾宝玉的水平,就说有一章书,你来讲讲。宝玉一看,却是"后生可畏"章,这就是论语子罕篇里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宝玉先念一遍,接着说,这章书是圣人勉励后生,教他及时努力,不要弄到老大无成,先将"可畏"二字,激发后人的志气,后把"不足畏"三字,警惕后生的将来。讲完以后,贾代儒又要求他把文意串起来讲一遍。
贾宝玉说,圣人说,人生少时,心思才力样样聪明能干,实在是可怕的。哪里料到他后来的日子不像我的今日。若是悠悠忽忽,到了四十岁又到五十岁,既不能够发达,这种人虽是他后生时像个有用的,到了那个时候,这一辈子就没有人怕他了。贾代儒表扬宝玉,讲的还算清楚,但批评他"只是句子里有些孩子气",对他做了具体指导,然后又要求还有一章你也讲一讲,这就是"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显然是贾代儒因人施教,专门挑来教训贾宝玉的。贾宝玉一看这句话,却有些"刺心",用我们现在的常用语说就是扎心了。所以他赔笑说,这句话没有什么讲头,贾代儒训斥他"胡说。比如场中出了这个题目,也说没有做头吗?"宝玉没有办法,只好解释:这是圣人看见人不肯好德,见了色,便好得了不得。
不想德是性中本有的东西,人偏都不肯好他。至于那个色呢,虽也是从先天中带来,无人不好的,但是德乃天理,色是人欲,人哪里肯把天理好得像人欲似的。孔子虽是叹息的话,又是望人回转来的意思,并且见的人就有好德的,好得终是肤浅,只要象色一样的好起来,那才是真好呢!"别说贾宝玉还真能扯。当然他的理解其实也是从朱熹的注里引申出来的。贾代儒也承认,他的解释还可以,说"这也讲的罢了。我有句话问你,你既懂得圣人的话,为什么正犯着这两件病?我虽不在家中,你们老爷也不曾告诉我,其实你的毛病,我却尽知的。
做一个人,怎么不忘长进?你这会儿正是后生可畏的时候。有闻不足畏全在你自己做去了。我如今限你一个月,把念过的旧书全要理清。再念一个月文章,以后我要出题目,叫你做文章了。"再看八十四回,一个多月过去了,贾政问宝玉,师傅让你开了笔没有,就是学着做了八股文没有?宝玉说,做过了。贾政问做的什么题目,要宝玉把自己写的以及贾代儒改的稿子拿来看。一个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个是人不知而不愠。我们的课上到这里,大家一听就知道,这都是论语里的名句。而贾政看到贾宝玉原来在下面写的是"夫不志于学,人之常也。"在宝玉看来,爱玩才是人的天性,爱学习应该都是被逼得。贾政一看失望之至,摇头说,"这写的不但孩子气,可见你本性不是个学者的志气。"而宝玉接下去又写了一句:"圣人十五而志之,不亦难乎?"说孔子才十五岁就有志于学,这也太难了吧!把贾政直接看傻了,说"这更不成话了"。
贾政认为不成话,贾代儒当然也认为不成话,所以贾代儒把宝玉的这些话都删了,改为"夫人孰不学?而志于学者卒鲜。此圣人所为自信于十五时与?"这才是用朱熹的解释,用正面的意思来申论其义,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而对人不知而不愠,贾代儒也从做八股文的要求,如何切题,如何扣住原文字句,对宝玉的文章作了修改。贾宝玉又告诉贾政,贾代儒给他制定的学习程序是孟子好懂一些,所以先讲孟子。
讲完孟子,再讲论语。虽然贾宝玉这么混,他对论语的理解有时并不正统,有时更是任性,但是他对四书也一样的崇拜。大家应该还记得第三回里他见到林黛玉,替她取了个字。探春问他出典,宝玉说了一通,探春笑道,只怕又是杜撰。贾宝玉回答,"除了四叔,杜撰的也太多呢!"从中也可以看到四书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对要参加举业的男孩,要求他们这样读四书。女孩不参加举业,但作为文化课本,有的也读四书一也是在红楼梦的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见到贾母,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这显示出了作为书香之族的女孩的教养。
而从小说来看,林黛玉也真是读过四书的,比如四十五回,宝钗劝她保养身体,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求的。"这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就是论语里的话。四十八回,黛玉教香菱作诗,把香菱弄得神魂颠倒,梦中还想着作诗,宝钗怪黛玉把香菱弄疯了,黛玉笑道,"圣人说毁人不卷,她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从这些例子,我们就可以知道论语对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熟悉论语,不仅是看中国古代的很多思想史、哲学史的著作会有困难,就是要理解中国古代的小说,也会增加很多的障碍。而熟悉了论语,再看到这些地方,就可能会觉得更亲切有味道。
贾宝玉考上进士也没用,人家是贵族,不是一条道
除了《红楼梦》等名著,《论语》的语句也大量出现于明清小说,如《三侠五义》中北侠欧阳春对双侠丁兆兰谈论侠义之道时说到:“所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这句话就出自《论语·述而》中的一篇。
不知道傅老师看不看文本,咱们的文本需要校对,像“诲人不倦”写成“毁人不倦”的错误还是不少的。
兼明 回复 @xltang_ok:
已读文稿
是真的反复听,可能一直没有其他学习任务,基本上每天都听傅老师。非常感谢您!甚至还想着,如果能早一点听到您的课,可能自己在专业发展方面会大不相同,可能在大学期间身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会对自己的专业由衷热爱,从而专精,那将是完全不同的职业道路了。
女的应该是女四书吧
尊天爱人!
现在也是这样,先好好高考上大学,学好英语计算机金融,发了财有体面工作,然后再学点什么艺术书画国学高尔夫等等装装门面,这些是奢侈品
很好
如果想多了解论语本身的解释,去买论语译注本看就好了,老师在前面的课里介绍了那么多名家版本。傅老师这个课的题目是中国文化的第一课从论语开始,为我们解读了论语与中国文化方方面面的关系,从一本书这样的小切口去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和深厚不是很好吗? 这里的课程内容,可不是读读论语,看看译注就能获得的。也许我们穷其一生的去读书,也理解不到如此程度。
禹道dao 回复 @无声的雪_8b: 要有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