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Walter Gieseking II - Beethoven- Piano Sonata in F minor, Op 57 ''Appassiona

09. Walter Gieseking II - Beethoven- Piano Sonata in F minor, Op 57 ''Appassiona

00:00
06:54

最伟大的印象派音乐阐述者-Walter Gieseking


Walter Gieseking
瓦尔特.季雪金(二)

1895年出生于法国里昂,1956年在英国伦敦逝世。季雪金出生于法国的德裔家庭并在法国南部成长,四岁开始学习钢琴,1911年移居德国并在汉诺威音乐院开始跟随莱梅(Karl Leimer)有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季雪金的音乐生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萌芽,1920年首次在德国柏林登台演出,接着是养大利与瑞士。当季雪金1923年在伦敦第一次公开露面时,他的名字已经响彻全欧各地,于是季雪金在1923年到美国巡回演出,紧接着又到美国、南美与欧洲各地巡演。季雪金在1939年回到德国并继续演出,这件事让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1953年都无法回到美国演出。季雪金最后一场独奏会于1956年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他以诠释二十世纪法国钢琴作品最受好评并奠定他在本世纪乐坛上的地位,不过,大量唱片录音也证明季雪金在诠释德国曲目上的功力。

最伟大的印象派音乐述者

  这是很奇怪的巧合:季雪金是出生在法国(1895年12月5日出生于里昂)的德国钢琴家,而他是以诠释法国作品得到欧洲与美国乐迷的肯定。他从小没有正式进入学校而是*自修学习读与写,因此所受的基础教育并非完全德式也非完全法式;他四岁开始学习钢琴,汉诺威音乐在1911年创设后,季雪金才进入学校成为莱梅的学生。虽然季雪金二十岁就以六场独奏会演出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德国音乐圈也认为他是由莱梅启蒙学习,所以二○年代早期出版的书籍只要提及季雪金都会形容他是一个「优异、见识广博的钢琴家,特别长于诠释极度现代的作曲家作品」。浦朗克(FrancisPoulenc)、普费茨纳(Hans Pfitzner)都写了协奏曲献给他,而季雪金也在1922年为亨德密特的的组曲、托赫(Ernst Toch)的钢琴协奏曲做世们首演。印象派作曲家,如:德布西与拉威尔的作品在现代已经被纳入标准曲目,但是他们在二○年代仍然不被肯定。除了追求精致的感官享,印象派曲家把音乐原有的声响提升到更优雅的境地,他以声音来表现具体的事物或精神感觉,而不是像古典主义或浪漫主义般的强调戏剧性、情感或梦幻效果。印象主义运动对于法国写实主义作曲家,如:库普兰、拉摩与其它大键琴家极度感兴趣,他们一心一意要扭转世纪交接时德国音乐所持观点,反对当时广受喜爱的理查德.史特劳斯式纯哲学写实主义,里格(Max Reger)改变了舒曼与门德尔颂以降的作品风格与传统。当时几乎没有作曲家不狂热追求声音的变化,如:史特拉汶斯基、巴尔托克、荀伯格、贝尔格,甚至杨纳杰克与亨德密特都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各种声音变化的可能性以呼应当时的印象主义运动。

  对钢琴家而言,印象主义的「十诫」就是德布西在1909年到10年及1910年到12年完成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前奏曲」原本的意义是指「介绍」或「预备」,但是肖邦已经打破这样的观念。德布西拒绝跟从传统原则:「我愈来愈相信音乐的本质是无法强被归为严谨的规则教条。它是由音色与节奏构成。」德布西为每一首前奏曲加上有如脚注的标题,好像在提示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为何;这些前奏曲的顺序也不再有周期性,每一首都有自己个别的创作基础。德布西不觉得这几首前奏曲应该一起演出,他认为《特亚非的舞姬们》与《雪上的足迹》应该在私人场合单独为一个听众演奏。季雪金在1936年到39年间录下了两册前奏曲,而这些录音也是他最好的德布要。季雪金在1921年投入演奏事业的时候,曾经带着这套曲目在全欧洲巡演,慕尼黑乐评人贝尔雪(Alexander Berrche)是个强硬的浪漫主义者,他形容季雪金1922年的演出「除了什么都能演奏的艾德温.费雪,大部份钢琴家都会选择自己专精的曲目。在这些曲目狭窄的钢琴家中,最让人惊讶的是季雪金。他演奏的新兴法国学派(包括他们的前辈与来者)作品有着丰富的音色、动态对比及Z由且出色的迷人诠释,每一次都能让最顽固的听众臣服在他的脚下。我们德国的钢琴大师则缺乏巨幅动态、对作品全盘理解后的远见以及柔韧、能够振奋人心的感觉和对音色敏感度。简而言之,这个法国人知道如何利用钢琴的色彩并让演奏效果令人激赏。他的演奏中有着钢琴最原始的音色、如竖琴般的声浪以及丰富的变化、法国号与木管乐器中间音域的音质、钟琴的高音音色与低音域钟响般的色调,这些声音非常适合作品的幻想性。」

  「版画」(1903年)有雕版、雕刻的意思,它不只表示雕刻音符注记,还意谓着描绘与模仿各种线条的技巧,这个想法似乎与印象主义所追求的流畅相互抵触,不过德布西却让旋律线清晰的音乐散发出受到西班牙影响后的异国风味,从季雪金的节奏性与美学观点可以知道他明白德布西喜爱远东地区的甘美朗音乐(《宝塔》);谨慎地重塑伊比利亚音乐及微妙的和声。无论在古或今,这都是诠释这部作品的典范。哈洛德.荀伯格(Harold C.Schonberg)在1965年出版的《伟大的钢琴家》一书中描述季雪金演奏德布西「最初(1920年到1939年)的音色并不细腻。他运用踏板的技巧相当优秀,特别善于运用半踏板的效果。他从来没有弹出难听的声音。即使音乐里的情感还不令人满意,全然透明与清澈的琴音也会让人永远难忘。季雪金长于控制德布西作品中最弱音的音色,所以这些音符即使是在大型音乐厅里也可以听得一清二楚,而且优美依旧。不知道为什么,他已经实现德布西的音乐中全部的特点,他是自己世界中的主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主播信息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