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刘讲《笠翁对韵》十一:剑客琴师

大江刘讲《笠翁对韵》十一:剑客琴师

00:00
21:00

亲爱的听友们,大家好,我是大江刘,今天继续和大家一起分享《笠翁对韵》的上卷,四支,第二节。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节的词吧。

菹对醢,赋对诗。点漆对描脂。

璠簪对珠履,剑客对琴师。

沽酒价,买山资。国色对仙姿。

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

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

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


菹对醢,菹,肉酱,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庄子》里写:“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于卫东门之上。”这里说到一个人物,孔子的贴身弟子子路,子路名仲由,字子路,又称季路,年龄比孔子小九岁。子路是孔子最早的学生之一,因其好勇斗狠,常跟随孔子左右,保护孔子安全。子路性格坦诚、直率,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因而深受孔子喜爱。但其在卫国做孔悝的家臣期间,卷入了权势争斗,被卫国的君主蒯聩派人把子路剁成了肉酱。《左传》记载,子路的帽缨断了,于是子路说:“君子死,冠不免。”死前最后一刻竟然是把帽子戴好,“结缨而死”。子路的尸体被蒯聩之党剁得稀烂。孔子听说子路死时的惨状,失礼痛哭。之后再也不吃肉酱了。这里说“身菹于卫东门之上”的菹,就是在卫国东门,把子路的身体剁成了肉酱。


今年的语文高考(2018年)北京高考微作文的选题:读过《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我的回答是:子路。被孔子夸赞一月不伪仁的最爱的徒弟颜回,可惜32岁“发尽白,蚤死”!知孔子真正之道,以一言贯之的曾参,写出修身齐家治国家的《大学》,却终身不仕!我独爱被孔子批评最多的敢爱敢做的子路,他肯把学到的用到实际生活,治理蒲邑(现河南长垣县)井井有条,孔子连夸三次好啊!甚至被剁成肉泥时,也要把衣冠佩戴整齐,临死前也要按照老师教导的礼节标准去要求自己!从第一次见孔子时头戴鸡毛,腰里挂这猪牙的无理野人,变成”君子死,冠不免”的凛然君子,这是从生到死的改变,也是从死到生的改变!孔子不是仅仅把颜回,曾参,闵子骞这类好学生教导的更好,而是把子路、宰予这些有瑕疵的人改造的更加完美!孔子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我爱子路,是因为他有血有肉,因为他敢爱敢恨,因为他敢做敢当,因为他用死苛护了孔子”克已复礼“的儒家仁道。


醢,也是肉酱的意思。也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菹醢本身就是一个词。上节我们提到雄浑李陵诗的李陵,李陵的《答苏武书》里写:“昔萧樊困絷,韩彭菹醢,错受戮,周魏见辜。”我们上节说过李陵投降匈奴是权宜之计,但汉武帝把他的家人全杀了,李陵在匈奴期间,和苏武关系要好,苏武要回大汉的时候,李陵写了《答苏武书》,这里提到的都是汉朝初期的重臣首功,萧樊是指萧何、樊哙,“昔萧樊困絷”意思是以前萧何、樊哙被囚禁和拘捕。“韩彭菹醢”韩、彭:韩信、彭越。二人都在为刘邦打天下时立下大功,后被诬谋反被杀。这里的菹醢: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通过这些以往的功臣被诛杀的经历,李陵表现出了对当时大汉统治者的失望和不信任。


赋对诗,赋和诗都是古代的写作和体裁。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等。


点漆对描脂。即凝脂点漆,形容人的皮肤白嫩、眼睛明亮。《世说新语》里写:“王右军(羲之)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这里说的王右军是指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他曾任右将军,所以称他为王右军,王羲之长相英俊秀美,一次他见到杜弘治,见他脸象凝固的白脂,眼珠如同点染的黑漆,赞叹说他是神仙中人。


璠簪对珠履,璠簪,用美玉做成的簪子。珠履,用珠宝装饰的鞋子。《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战国时期楚公子春申君家有门客三千余人,为了向人炫富,他让他的门客都穿上珍珠点缀的鞋子会见赵国平原君的使者,赵国使者自叹不如。你想,都是战国四公子,春申君黄歇的这种富足,是赵国平原君赵胜所不能比的啊。


剑客对琴师,这句好理解,武林高手对应音乐大师。


沽酒价,买山资。沽酒价,晋代阮修,字宣子,阮籍的侄子,竹林七贤之一,我们曾经讲过蜡屐的典故,主要公叫阮孚,也是阮籍的侄子。今天说的这个阮修,不求仕进,安居贫困,旷达不羁,四十多岁了也不娶媳妇,经常步行在街上,挂点钱在手杖上,到了酒店就独自畅饮。这跟阮孚还真是有点象。


买山资,晋代有位隐士叫支遁,字道林,开封人,也有人说是安阳林县人,这位支道林是当时著名的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隐居在余杭山托人找深公欲买邱山,后来以买山指归隐。支道林精通禅道,佛道通熟,在以记载清谈家言行为主的《世说新语》中,关于支遁的记载就有四十多条。支遁是一位典型的具有清谈家条件杂揉老释的僧人,他对于清谈家最为宗奉的典籍《庄子》更有独到的见释。对于《庄子》的《逍遥游》篇尤能独抒己见,曾为当时名士王羲之等所欣赏。上面我们讲的王羲之,看到林遁的独到见解,惊讶万分,邀请这位高僧到离他不远的灵嘉寺,以便随时往来。


国色对仙姿。国色仙姿都比喻美人的姿色出众。


晚霞明似锦,日落的彩云好象锦屏一般美丽。这一句是由元朝散曲家马致远(古道西风瘦马那位)的一句诗化用而来。“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春雨细如丝。这里采用了宋朝哲学家邵雍作有《春雨吟》,原句就有“春雨细如丝”。我们可以介绍一下这位理学家,邵雍,河南安阳林县人,我们介绍支遁的时候不太确定他是不是安阳林县人,但这个邵雍据史料记载,的确是安阳林县人。国庆这几天假期,去过两次林县,太行山水雄美如画,历史名人代代相出。我们说这位邵雍,大家知道北宋的理学家非常出名的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那么再加上这位邵雍,五个人,被称为“北宋五子”,创立了两宋理学(或称新儒学),标志着中国儒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阶段。邵雍的文学成就都在其他四个人之上,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第一页就引用了邵雍的诗,原文是,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可见邵雍在诗与理中间做出了很大的突破与成就。如果提起《西游记》的这首诗你还不熟悉,那有一首诗,现在的几岁的孩子都会背,今天早上我家闹闹哥还朗诵了一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的作者就是邵雍。


柳绊长堤千万树,这句是由两句诗词化用而来。一首是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另一首是宋代诗人张道洽的《梅花》“试向园林千万树,何如篱落两三枝”。


花横野寺两三枝。唐代诗人李端《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一诗中有“野寺寻春花已迟,背岩唯有两三枝”,花横野寺两三枝。就是这一句的化用。


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紫盖和黄旗都是指云气,古人认为象征王者之气。江左就是指江东,长江下游的苏浙皖地区,咱们这部《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我们也讲过他是一个社会交际家,跟许多名流有交往,其中跟江左三大家交往甚厚,江左三大家是中国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三人的合称。三人都是明臣仕清,也就是说跟李渔一样,都是明代归顺了清朝的人,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诗名并著,故时人称江左三大家。《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里记载,东吴郎中令陈化去魏国出差,魏文帝曹丕喝酒喝得开心了,就问陈化:吴魏两国对立,谁能一平海内?陈化说:《易经》上说帝出于震(东方)。还听知天命的先哲们说,紫盖黄旗,运在东南(暗指在东南方的吴国)。这就是本句“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的由来。


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这个典故讲到一位牛人,怎么牛呢,此人纵横南北,战遍天下名将,自称宇宙大将军!他就是北魏的侯景,是一个归顺又反叛不定的人。他先后做过北魏、东魏、梁朝的高官,公元547年,梁武帝接受侯景的请降,封候景为大将军,驻守在寿阳。百姓们都知道这个侯大将军的性情,童谣都在传:青袍白马寿阳儿。侯景听了以后,觉得他就应该象童谣唱的那样,便用梁武帝赐给他的青布做成青袍,并骑着白马在街上炫耀示傲。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就是说的这个典故。不久,又起兵叛梁,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最终被陈霸先、王僧辩击败。侯景企图逃亡,被部下所杀。因为生前做了很多荼毒百姓的坏事,他死后,百姓都非常恨他,把他的尸体分食殆尽,连其妻溧阳公主也吃他的肉,可见这位宇宙大将军是众叛亲离了。


好了,朋友们,今天我们的分享就到这里。更多精彩故事、历史典故尽在下节分享。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灰灰小鱼小牛

    全家都是大江刘老师的铁粉!国学饕餮大餐呀!声音还那么好听,编辑得那么用心!背景音乐也恰到好处!哪哪都好!

  • 微雨人独立寒秋

    给大江刘老师一万个👍,懂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相见恨晚啊!

  • 好稀奇的我

    过瘾!我和孩子都是你的迷妹!请教个问题:曾参,是读can还是shen?

    月涌大江刘 回复 @好稀奇的我: 有人念曾can,有人读曾shen,我个人觉得应该读can,原因有二:一是古人的名与字是遥相呼应的,“参”是“骖”的假借,曾子的字是子舆,“舆”与车有关,而“骖”为拉车之马,因此把“参”训为“骖”符合古人名字呼应的惯例。另外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曾参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曾元、次子曾申、三子曾华。他二儿子叫曾申,怎么可能他爹也叫曾shen?

  • 小灰灰小鱼小牛

    又听了一遍,听完回头再弹一曲《阳关三叠》

  • 星辰大海在我家

    这一期做的片头提示很不错,大老师真心用心了!一如既往好好享受您的声音。

  • 13218888isb

    非常棒!😁😁😁😁😁😁😁😁😁😁🎈🎈🎈🎈🎈👍👍👍👍👍👍👍👍👍👍👍 👍🎉👍👍❤️❤️❤️❤️😀😀😀😀😀😀😀😀

  • 刘乱弹

    非常棒!

  • 听听涨知识

    一听就入迷!老师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