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第9讲-孝治章第八

《孝经》第9讲-孝治章第八

00:00
08:50

简介

第8章:孝治。中心思想是阐述圣明之王以孝治天下的道理。


正文

《孝经》赏析(9孝治章第八


各位网友,上一讲三才章,孔子揭示孝道的本源,讲述先王上应天地,下顺人情,以教化世人。今天,我们讲第8章:孝治。本章的中心思想,是阐述圣明之王以孝治天下的道理。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本章可分为四个要点:

第一,指出古代圣明的君王怎样尽孝道。“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意思是说,从前圣明的君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即便对于附属小国派来的使臣也不敢遗失礼节,更何况是对待公、侯、伯、子、男呢?所以会得到天下万国诸侯的欢心,使他们以同样的孝心奉事他的先王。

 这里所说“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就是开宗明义章中所说“以至德要道”教化世人,这是孝道义理的精髓。所谓“小国之臣”,指地位至卑者。圣明之王不敢遗小国之臣,对他们尚能接之以礼,更何况公侯伯子男呢?这是以礼敬待人的道理,故而能得到万国的欢心。人心换人心,圣明之王以礼敬待人,换来了万国各以其职来助祭他的先王。
    第二,指出诸侯怎样尽孝道。“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国者,指诸侯。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封国的诸侯,即便是对失去妻子的男人和丧夫守寡的女人也不敢欺侮,更何况对待士人和民众呢?所以会得到老百姓的欢心,使他们以同样的孝心奉事他的祖先。

第三,指出卿大夫怎样尽孝道。“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治家者,指卿大夫。意思是说,治理自己乡邑的卿大夫,即便对自己的仆人和小妾也不敢失礼,更何况对待妻子呢?所以会得到众人的欢心,使他们以同样的孝心奉事他的父母亲。

第四,阐释圣明君王以孝治天下的效果。“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意思是说,果然能像上面所讲的那样,就会使天下的父母在世时安乐地接受儿女的孝养,去世后也能享受到后代的香火祭祀。这样,就可以使天下祥和太平,自然灾害不会发生,人为的祸乱不会出现。所以,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是这样的景象。

总之,先王以身示范,诸侯、卿大夫随之效法,这样上敬下欢,则天下的父母在世时能安享其荣,死后也能享受后人的祭祀。这种存安没享,人用和睦的景象,必然会带来天下太平的局面,灾害祸乱,无因而起。这都是明王以孝治天下带来的福应。

最后,作者引用《诗经·大雅·抑》中的诗句加以映证。“《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这里的“觉”字,指大。诗的大意是,“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的国家都会归顺他。”天子的伟大德行是什么呢?就是“以孝治天下”的“至德要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