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货币的创造:世间已无印钞机

18.4 货币的创造:世间已无印钞机

00:00
09:58

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陈达飞。


107号,就在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央行宣布降准1个百分点,净释放了7500亿元人民币的流动性。大家以为,这应该可以对冲美国在国庆节期间整的一些幺蛾子,比如彭斯副总统极具煽动性的演讲,以及新的美--加协议代替了原有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其中许多条款也对中国不利。但是周一股市一开盘,大跌3个百分点,让不少投资者怨声载道。纷纷表示,如果有下辈子,再也不炒股了。今天呢,我们不讨论股票问题,咱先弄明白钱是怎么来的?


我们先来看这幅图,中国官方统计,将货币分了3个层次:M0M1M2。分类的依据是流动性,M0是流通中的现金,所以流动性最高;M1为狭义的货币,除了M0之外,还有活期存款、支票存款等;M2为广义货币,除了包含M1之外,还有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等等。我们在媒体上最常见到的就是M2。截止到今年的3季度,中国的M2总量已接近180万亿。一般来说,M2同比增速等于GDP增速和通货膨胀增速是比较正常的,M2增速太高,就会引发通胀,太低,就引发通缩。这两者对经济都不好。那么,假如未来GDP增速的目标是6%,通胀是2%,那么M2增速应该在8%左右。也就是说,到明年年底,中国的M2总量就会接近200万亿。


一个有趣的对比是,现金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那么,这些货币去哪儿了呢?它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央行降了准备金率,怎么就创造了几千亿,上万亿的货币出来了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今天要回答的。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清楚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因为,货币数量,就体现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化的版本。

我们学员当中有一部分还在读大学,甚至还有读高中的,我在这儿要提醒一下,一定要把基础会计好好学,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等等,一定要弄清楚了。


对于资产负债表,左边记录资产,右边记录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这个所有者权益,又可以表示为净资产,它等于资产减去负债。


就商业银行简化的资产负债表来说,资产主要是贷款。如果复杂一些的话,这里面还包括现金、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对政府的债权等等。负债方主要包括各种各样的存款,如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等。


央行统计的货币呢,主要就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它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一侧。只要这个存款在增加,货币数量就在增加。那么,这些数字是如何变动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商业银行的业务。


商业银行最传统的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这个大家都清楚。假如有人存进来100万。银行会提取20万作为法定准备金,它是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剩下的80万,商业银行可以将它们贷出去。所以资产负债表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但是,这只是第一步。


贷出去的钱,去哪儿了?假如第一个贷款的人是A,他借到钱之后,将它花掉,收到钱的人是B,他立马将其存在银行。那么,银行存款中又增加了80万。商业银行继续提取20%*80=16万作为法定准备金,剩下的64万放贷,资产负债表就会变成下面这个样子。存款总量变为180万。但这个过程还没结束。贷出去的64万会继续回到银行,银行又会继续放贷,货币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存进来的100万,会变成500万。

为什么,因为20%的准备金率,意味着货币乘数是51/20%),100万的存款会被放大5倍。央行降低1个准备金率,立刻释放出7500万的货币,这个钱,会经过存款和贷款这样的循环越滚越大……


这个故事大家比较熟悉了,教科书里都是这么教的。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银行是先吸收存款,再发放贷款?还是放了贷款之后,才会有存款?


一般认为,先有存款,再有贷款。毕竟,银行总不能空手套白狼嘛。即使这种说法不能算作是错误的,但至少它不准确。现实中,银行还有另外一种玩法,叫做“以贷揽存”。什么意思呢?就是客户来银行贷款,银行与客户商量好,如何客户想要50万贷款,银行会多贷给他10万,总共贷60万。这多贷的10万,以客户存款的形式存在银行。另外50万呢?很少有人真的会取走50万现金。一般来说,它同样以50万存款的形式存在银行账户上。这样一来,存款就增加了60万,同时,广义货币也增加了60万。


还有另外一种操作。很早以前,银行是等着大家来存款,有了存款之后,进行资产配置,要么放贷,要么进行其他投资。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银行开始主动吸收存款,典型代表就是发型大额可转让定期存贷,首创于美国,这标志着银行融资新时代的来临。它们开始创造一些金融产品,主动吸收存款。我们国内,银行也主动发型理财产品吸收存款,这都是负债管理的一种方法。因为,银行卖理财产品的钱,都是记录在负债端的。当然,银行拿到钱之后,资产也会等额增加的。这些资产,不会躺在银行睡大觉,它仍然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只要钱变成了存款,货币就会增加。


理财产品有个什么好处?它不需要像存款一样,交法定准备金,这大大扩展了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虽然乘数仍然是5,但如果是吸收了100万存款,最多只能贷出80万。如果是通过卖理财产品融了100万,那么这100万就可以全部贷出去。


银行为什么要这么干,原因很多,现在存款竞争比较激烈,还有个原因是,存在中央银行的20%的法定准备金,几乎是没有任何收益的。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了电子货币时代,即将进入数字货币时代,越来越大的比例的货币流动,都是动过银行转账完成的。即使央行要印钞,也不是真的开动印钞机,而是动一动键盘,改一下数字就可以了。08年金融危机之后,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在采访时就直接说,他动一动键盘,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需要的钱就有了,就可以拿着这些钱去买政府债券、银行债券和企业债券了。


所以,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钱,只是现金,180万亿广义货币当中,只有6万亿是现金。我们从第一幅图就可以看,过去几十年,这部分基本没怎么变。变化最明显的是M2,它都是通过银行体系创造出来的。具体的一些业务操作,我们在银行部门再来详细讲。


今天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我在课程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叫电子货币,请问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有何区别?


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儿,我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端个小马扎儿

    听得一身冷汗……由于过度无知

  • 槐荫满庭

    货币的乘数效应。

  • 安老师的小屋

    电子货币是纸币的电子化 每张纸笔对应一张电子货币 数字货币不需要和纸笔对应 自己就是货币 虚拟货币是只能在一部分领域流通的可以交易的货币

  • Eggsy_69

    跌3个就抱怨?和钱有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