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香山国学社团的同学开始学五常的仁,有同学读到《论语公冶长》里有一句: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同学提出疑问:既然可以扶的君不必扶三次。当时孔子自己多次出入卫国扶助卫灵公,这不就不“仁”了吗,连“智”都算不上,那孔子不是自己都没有做好“仁”吗?在春秋时代,孔子所提出的“仁”的意义何在?对当时那个充满战乱的社会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您是否也有同样的疑惑,一起来听听禅师怎么说。
🙏🙏🙏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