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孔子的“仁”学

1.2 孔子的“仁”学

00:00
15:59

孔子的仁学


一、知识点


1、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 ~公元前 476 年)战国(公元前475 ~公元前 221 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思想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2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别称孔夫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周礼


《周礼》亦称《周官》《周官经》,是中国古代职官政典。相传是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收集来的一部古书,古文经学家认为周公所作,今文经学家认为出于战国,也有人指为西汉末年刘歆伪作。注本有东汉郑玄的《周礼注》、唐朝贾公彦的《周礼正义》、清朝孙诒让的《周礼正义》等。


二、金句


1.孔子的学问可以称为人学。儒家的核心观念就是仁,这个仁义道德的仁,这个观念来自孔子对中国人民生活的大痛苦的根源的追问。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接人。


3、人是生命情感的本真,倘若你不服赏的话,这个本真的生命情感是不可压抑的,他要表现出来的话就是心不安


4、孔子论道的第一个核心观念就是人,人是我们心灵的境界,内人而外力,这样你才能得到争奉。这是孔石论道的第一步。


三、全文逐字稿


中国先秦开始论道,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人性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古代希腊开始论道,其中一个问题,语言是什么?存在又意味着什么?中国人论道开始与先秦为什么会论道?东周末年,天下大乱,周王室被架空,上百个诸侯小国彼此征战,血流成河。当时我们这个民族就陷入了大痛苦之中,力崩越坏,人人自危。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中,一个民族,这个民族会走向怎样的未来?两种可能,一种是民族解体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迎来了最初的论道的责任。

       我们民族是幸运的,在先秦天下大乱的时候,最初一批论道的仙者们来了,人类始终以痛苦为代价来寻求真理,在未遇到大痛苦之前,我们会去寻求种种知识,但不可能论道,我们寻求知识来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和具体的麻烦。但是现在大痛苦来了,知识是无法应对的。就像古希腊哲学,此前古埃及文明已经有相当好的文明成果,许多希腊的哲人都到埃及去学习,但是他们学到的就是经验和知识,因为古埃及人并没有论道,古希腊,也是因为他们的大痛苦,也就是城邦之间的战争,这个大痛苦才带来了古希腊最初的论道的人物。

      这一点中西方是一样的,中国人论道就是先秦时期天下大乱这样一个痛苦状况的到来。论道的第一步就是要追问,要诊断夏商周三代人民生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要寻找痛苦的根源,要找到那个病症治所在。论道开始了,我们后来就称之为百家争鸣,当然没有 100 家,主要就是 6 家。每一家每一派的创始人都是从寻求痛苦根源着手论道的,找到的根源不一样,就形成不同的哲学学派。我们在这里首先要讲的是孔子如何论道。孔子的学问可以称为人学。儒家的核心观念就是仁,这个仁义道德的仁,这个观念来自孔子对中国人民生活的大痛苦的根源的追问。

      孔子组长恢复周礼,所谓礼就是道德规则,孔子认为周礼很完善,他主张恢复。但是既然如此,完善的一个道德规则系统怎么会被违背了?为什么人们不再尊奉这些规则?根源在哪里?同时找到了这个根源,这根源就是我们中国人心灵无家,心没有家,血缘关系的家庭向来存在,但是中国人的心没有加,因为心没有加的缘故,所以周礼再完备也经常会被违背,不再被尊奉。即使我们遵守这些规则的时候,也不是出于内心的自觉。所以孔子论道的第一个核心观念就是人,人是我们心灵的境界,内人而外力,这样你才能得到争奉。这是孔石论道的第一步。

     孔子发现了中国人民生活痛苦的根源是心灵没有家,那么心灵的家在哪里?在我们的生命情感的本真之中,生命情感的本真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人,这个人是能否把它译成欧洲语言?比方说你在英语当中会找到一些词,比如慈悲,博爱,但这都不是孔子所说的人。论语当中有一句话,能者爱人,这是对人的一种说明,仁者爱人。你读到了这句话,你就想要把人字译成英语很容易,我们就把人译成 love l o v e love 行不行?肯定不行,因为私人之间的爱不能叫人。于是要补充了,我们把孔子所说的人看成是 universal love。在 love 前面加一个形容词, universal 普遍的爱,博爱很可惜,不爱是基多交的观念。儒家所说的人并不是不爱。中国人其实心里都明白什么是人,只是通常并没有给他下一个严格的定义。什么叫人?现在有两个老人亟待拯救,其中一个老人是你的父亲,另一个老人是别人的父亲,请问你先救谁?如果你想到了 universal love,要不爱,应当大公无私,应当先把别人的父亲救起来,请问这怎么可以?我们在自己的父亲的关爱和抚养下长大,父亲给我们的恩典我们都亲身感受过。此情此景,我们的父亲正处在死亡的威胁之中,我们情不自禁的要去先救他,倘若我们不去先救他的话,我们一定心不安。倘若我们把自己的父亲救起来之后,如果尚有可能,尽量把别人的父亲也救起来,这就是人。

     人是推己接,人,并不是不爱。所以孟子那句话说对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所以这个人质你就没办法把它译成欧洲语言了。我们假定有一个欧洲的汉学家要研究中国的颅血,那么他就一定要读孔子的,至少要读孔子的论语。他读了孔子论语,反复读了好多遍,后来就发生一个困惑,他发现孔子的学说的核心观念是人,这一点他明白,但是他在论语当中找不到孔子关于什么事人所下的最后的定义。他在论语中发现,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关于什么是人有不同的说法。仁者爱人是一种说法,一日可以复礼,天下归人焉。又一种说法,人以孝为本,我们对父母的孝势,人的根本。这又是一种说法,种种的说法,翻遍论语的全书,终于找不到孔子关于什么是人所下的最后的定义。

      作为汉学家就非常困惑了,他想要找一个中国人问一问,假定他找到我,他问,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们孔子的学说算不算哲学?我问你,这问题从哪里来?他说,哲学应当有明确的概念的定义、范畴的推演。我怎么在论语中就找不到这一切呢?现在轮到我来问他了,你是否知道在你这个问题当中隐藏着一个前提,你把你们欧洲的哲学作为一种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学说,符合这标准的叫有哲学,不符合的叫没哲学,这是不是欧洲中心主义?他听我这样一问,觉得我有点道理。于是他说,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你们中国的哲学有自己的形态,有自己的道路。我说正是如此,你能不能帮助我,引导我踏上中国哲学的道路,进入中国哲学的形态?我说基本上没希望,因为你在欧洲文化世界长大。

     比方说,假定你是英国人,你就在安格鲁沙克逊民族的英语中长大,这件事就很难。于是我要建议你容易,不必多读,照你这个读法,读 100 遍, 1000 遍,效果还一样。他说那我怎么办?我说我给你一个建议,你只读论语中其中这么一段,慢慢去体会,有心得了跟我交流,没心得了放弃研究。

      哪一段?我说是这么一段。孔子有一天跟他的一个弟子叫翟宇有一番对话,宅于有一天问他的老师,孔子,你主张恢复周礼,周礼当中有这么一条,假如我们的父母亲去世的话,要抚赏 3 年, 3 年是不是太长了?能不能短一点?面对这个问题,孔志没有正面回答。孔子反问翟,假如你父母亲去世的话,你吃得好,穿得好,十夫到一夫紧,与如安否?你会觉得心安吗?翟宇回答说,安,公子就来了一句如安,这为之。也就是说如果你觉得心安的话,你就自己去决定附上多少时间。翟玉得了这个答案就走了。翟玉刚一走,孔志就忍不住说了一句,玉字不能,也在于这个人不能。

      我请这位汉学家就读这一段,我们来想一想这一段最关键的是什么?孔子拿什么做标准判断出翟宇这个人不仁,这个标准就是心爱与否。好,我现在继续虚构。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位汉学家来找我了,我看他来找我,我想大概有点希望他跟我讲,你教我只读这一段。真有道理,我现在明白了,原来孔子在论语中关于什么是人,虽然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其实都贯穿着一条主线。什么主线?他说就是心爱与否。孔子在不同的场合,总是以心安与否来指点我们什么叫人。

      这位汉学家后来接着继续说,我现在更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孔子所说的人根本不是概念。不是概念是什么呢?他说是生命情感。他一说出这句话来,我就竖起大拇指了,你行了,从现在开始,你真可以研究中国哲学了,因为你已经踏上中国哲学的道路,中国哲学的道路不是理性判断的道路,而是生命情感的道路。

      试想一下,假如孔子正面回答灾遇的问题会怎么样?他一定要跟翟宇讨论了,为什么要三年或者两年半也行,或者两年也可以。倘若这样的讨论展开了,这个事情就变成另外一件事了,那叫理性的计算。因此,孔子绝对不会正面回答载语的问题。我们现在看到不是头脑中的理性的概念,人是生命情感的本真,倘若你不服赏的话,这个本真的生命情感是不可压抑的,他要表现出来的话就是心不安,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一个段落。好,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会继续沿着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黄龙Vicky

    我们听王老师的音频不需要音乐,关键这个音乐审美很差,有回音没关系,希望小编理解。同意的大家把我顶上去。

    听友244303690 回复 @黄龙Vicky: 就是,他的声音还有语速听着很舒服

  • 王德峰教授

    感谢大家收听《王德峰的中西思想必修课》专辑,本专辑是目前全网唯一一档王老师亲自授权、亲自录制的精品课程,所有内容均是来自于王老师本人亲自讲授。知识来之不易,请大家支持正版,支持王老师的心血。王老师的粉丝们在评论区集合啦,一人一句话证明你是王老师的粉丝吧!评论盖楼回复将由工作人员转达王老师本人处,老师本人也会不定期查看回复

    小满_未满 回复 @王德峰教授: 王老师的课值得反复学习,希望老师把阳明心学、西方哲学、资本论等都在这里重新讲一遍

  • 叫我咩哥就可以了

    片头音乐能不能不要那么响,老师讲课声音小耳机开大声结果又被开头音乐响聋了

    王德峰教授 回复 @叫我咩哥就可以了: 小编回复:已经收到您的反馈啦,在调整中,最近的更新节目已经换上了新的音乐

  • 催眠音乐赛尔FM

    感谢楼主!真好听!欢迎大家进入我的音乐地带,点我头像。

    青年才俊丨 回复 @催眠音乐赛尔FM:

  • 火焰911

    感觉王老师没抽烟!缺了些精气神,多了几分拘谨。也许是平台因素,只能照本宣科,比以往的授课和讲座逊色不少

    比利BiLii 回复 @火焰911: 抽了只不过消音了

  • 海滨12

    没有点烟的声音,总觉得差一点点

    鲜奶油与小红莓 回复 @海滨12: 讲课不抽烟 精神萎靡

  • 生命解读

    王先生的哲学智慧很广博,但认知稍欠火候,深度不够。

    听友331732990 回复 @生命解读: 大致听了他讲的东西,差太多了,就为了博眼球,增加点流量。

  • 管理袁理

    如果仁是生命情感的本真,那么什么是生命情感的本真呢?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好色是不是生命情感的本真呢?我认为是。如果不是,为什么?

    锦衣郎_yu 回复 @管理袁理: 生命情感的本真是指 与生俱来的、未被遮蔽的人之性灵本真。是中国哲学的本体。好色之心不是这种本真,仅是生物本能的感官体验,所谓“荀子之初非孟子之初”也,通俗来说就是人之所以为人(人非禽兽)的基础。这个本真是哲学思想上的本真,不是生物肉体本能上的需要。哲学思想是人类现实存在之上的超越,无超越不思想,当然无超越不哲学了,所以哲学思想是形而上。你的问题体现了你在根本认识上的模糊,苏格拉底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这里两个我非同义,后面那个我是现实感官感知到的我,是“小我”,是“本能我”,即你问题里那个“好色之我”,而前面那个我是超越认知的我,是“大我”,是人非禽兽的我,是形而上的我,即生命情感本真的我。

  • Axlinger

    听王老师一讲简直醍醐灌顶,打破了传统对儒家的刻板印象,因为之前听过坛经,讲到辨别仁的标准是心安与否,突然想到了不思善不思恶,又想到了知行合一,原来有善恶就住相了,不思善不思恶才是不住相,才能不住相布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感谢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