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聊《道德经》。昨天我们聊的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我的解释与大家解释的可能会不一样,我解释成这天地不声称自己、标榜自己仁义,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做的狗一样,就不是要求你真的祭祀,而是我为大家做贡献,不要求什么回报的,圣人也是一样,也是这种状态去对待百姓的。这个是我理解的这句话,与大家解释的会不一样。大家说了,您解的怎么总跟别人不一样?其实我觉得老子讲的真是这个意思,这是我真心这么认为的。
老子讲的思想真是管理者法则,后世的人把它总结成修道的、修炼自己身体的,甚至把身体变成一个国家一样去运行的,这都可以。但是,我解的目的是告诉大家老子原来在说什么,您后边怎么理解,您完全可以理解去,没关系,启发到您就行了。老子的这个思想其实与诸子百家关系很密切,在当时好多人都说过类似的话,比如《战国策》等等的书里,也记载过很多人说过老子这样的话,但是他们所说的引用的并不是《道德经》,有可能是《周书》等其它的典籍,说明老子的思想不是老子讲完以后大家学,而是老子的思想在当时是大家都知道的,在老子之前,管理者已经总结出了很多法则,当时社会上大家都知道,只不过是老子把它特别清晰的、特别系统的给写了一遍,这是《道德经》本来的意义。老子整理得太完整了,所以我们后世尊老子为这种思想的创始人,但是很遗憾,后世把它变成修炼身体等含义,慢慢管理者法则的作用越来越弱了。
今天,我们来聊下边的话,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首先要先解释什么叫橐龠?老子说这天地之间好像橐龠一样,橐龠就是皮囊做的风箱,鼓风机,当年在冶炼技术大发展的时候,因为当时打仗需要铸造兵器,农用需要农具,在这个冶炼技术发展的时候,风箱的出现为冶炼技术提供了一个加速器,这个橐龠应该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因为老子就写橐龠了,汉朝的时候可能都用这东西,具体什么时候被木质风箱取代的,不清楚,唐宋以后开始出现木质风箱了。这个橐龠是什么东西?首先“橐”和“囊”字是不同的,都是皮袋子,但是不一样,这个囊是一个口的叫囊,我们说这个人囊中羞涩,我们兜里边羞涩没钱,大家看这兜子是两头开口的吗?不是,一头开口您才可以往里边装东西,所以这叫囊,皮囊的囊。这个橐就是两头都开口的,这个风箱拿牛皮做个筒,可以给它压缩,拉开,两头都有这个口。这个龠是管道的意思,就这风箱两头开口,一头往外出风,另外一头有个管道,叫橐龠,就是一个皮囊,过去把它放到水边上,水让那水车一转,管道牵动皮囊,开始伸缩,管道另一头开始往外出风。所以,这个橐龠是什么状态?就是不断地运动,从里边不断的往外出风。所以,老子说天地之间就像橐龠一样,像皮囊的风箱一样,你看它不断地运动,不断的往外出东西,虽然它中间是虚的,但是它不会塌陷,动而愈出,不断地动,不断的往外出东西,老子说这就是天地之间好像是这个状态。
您看这个“道”你看不到它,它好像是中空的,但是万物全是从这个空的里边出现的。所以,老子又在形容我们这个世界与道的关系。问题是老子为什么一再的强调“道”的空性?老子为什么不断地强调?您看《道德经》没出五章讲了多少次空性了,为什么如此?老子第一是告诉我们,这确实是道的状态,他讲道是有空性的,我们世界一开始应该是这么产生的,但是如果您觉得老子就想讲这个事的话,那就错了。老子讲的是什么?老子讲的是管理者法则,老子但凡讲天之道,其实全都是为圣人之道服务的,老子的这个话要引出什么?实际他在讲,你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效仿天之道,要把自己放空,不要想为自己捞取,你越不捞取越是空的,你放心,你所造就的这个世界就越大,你所创造的成就就越大,这是老子给大家的一个法则。
接下来马上就会谈到这个,叫“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正以其无私欤,故能成其私”。老子马上就会落到人道上了。老子行文是非常周密的,每一段都为后边做铺垫,他不断的强调天之道的空性,其实就是讲领导者你要放空自己,绝对不要为自己捞取,你越不为自己捞取,越保持自己的空,就越能造就这个世界的有,这是老子给大家讲的。
我们很多领导不懂这道理,有点条件就会捞取,老子为什么不断强调?因为老子深深的知道人性的弱点,我们但凡把这个人放到什么位置上以后,他立刻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自己,这是人的本性。这个时候需要教育,需要提升他的境界,但凡境界高了,所做的事业就能大,可是境界不高,会稍微有点位置,就为自己捞取。比如说,稍微做了一个什么什么经理,就开始为自己想了:我的亲戚给拉进来,我的亲戚在外边搞了公司,我把业务给他做……想为自己捞,您的成就就小了,以后您的前途就小了。所以,老子告诉大家怎么做领导?你越空,越保持空的状态,你所生发的世界就越大,你所造就的世界就越大,这是老子这章给大家讲的道理。
朋友们,听我《道德经》的,好多都是企业管理者,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我们在公司里边如果做事能够符合老子这种思想的话,我觉得这个人私心会很少的,这个人格局会很高的,他做事会从全局考虑,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损害整体的利益,这样的人必大有前途,必有所作为。这是老子《道德经》告诉我们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普通老百姓如果能这么做,这个人会少好多纠结,因为你把自己放空,像天道一样,这种人会不纠结,他气血会通畅,这样的人更少患病,更从容,更圆融。所以,老子讲的这些道理,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大家如果能体会体会的话,一定会有所启发的。
朋友们,今天就聊到这,明天我们接着聊下句话,下句话是“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这是《帛书》甲乙本的写法,叫多闻,多听。通行本是什么?“多言数穷”,两者有区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到底是多闻对,还是多言对?明天我们接着聊。
我觉得,天道就是为了演化万物,圣人就是为了百姓,所以应该是天地不标榜自己仁义,把天地万物都当成对自己的回报,圣人不标榜自己的仁义,把百姓生活的好当成对自己的回报
1834599nnxa 回复 @qqquuueee: 兄弟听了你的解释,我脑袋灵光一闪。又有了新的智慧,多谢你的理解!!
一直没时间留言,真的说的很好,我觉得这样诠释我就能理解了,🙏感谢
听友221033254 回复 @春和景明君: 俺也一样
老师做人正如文中的圣人,为人做事不求回报!可以免费为大家讲《道德经》很棒哦!
阿川加我注明来意 回复 @清风闲云1: 感恩罗博士讲解受益匪浅.罗博士传统文化粉丝微信群:加微信👉 fsyxjsxw1234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12345)绿色纯交流,无广告无任何擦边盈利方式,请大家放心!期待您的加入,麻烦大家帮忙点个赞顶一下非常感谢🙏🙏🙏
32.第五章2有录音,无文字内容
呼唤_r6 回复 @听友60524852: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听第二遍,对自己的人生很有启发,感恩罗博士
走五方造景师曾生 回复 @liangchunfang: 罗老师是从管理方面解读老子 还有傅佩荣教授从哲学解读老子也是很不错的
道德经是理,放之四海皆准,不是事,不是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用在管理上可以,用在修道也可以,用在学习上也可以,……。理上明了以后,事上渐修,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就像我们学习数学里的定理,解不同的题目里都可以用的。罗博士讲的极精妙,我深受启发,只是“执”于管理尚欠圆融。
贪玩的兔子是白羊 回复 @张德宝_yc: 我记得罗老师开始讲解«道德经》前就说你可以运用于各种领域,并且还拿自己做了例子
生完孩子学会了一个忍字,学了道德经学会了放空自己,放下欲望,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指望不上老公就自己做个圣人
华沙夜 回复 @宸馨妈妈加油: 该离婚离婚,这才是圣人。且圣人也放不下欲望,只是其所求大而无形。失望是越来越多没有他就不能活了?如果其是真的指望不上那么就应该为自己去罢。 欲望是追求可行的选择,非妄念妄做,你如果真失望却不离是否就有妄念妄做?期望有那么一天其会改变?要理智面对而不能糊涂模糊。
听了罗博士的课程,受益匪浅醍醐灌顶,作为一个易经中医的好者和研究者,深感国学的无限魅力和当前危机,发愿和罗博士一样,终生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我觉得老子在表达一种平等的思想,在天地眼里,万物平等,一视同仁,在圣人眼睛,百姓平等,一视同仁。这样才能与前面的无为而治对应。刍狗只是喻义的说法。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您的解释,似乎有点道理,但是,您是不是拿了自己内心的一个标准来衡量老子呢?其实,我觉得老子说天地不仁,圣人不仁的意思是大道不二,不会按照人类所谓的仁义来处理事情,而是有自然之道。所以,前面应该可再加一句,大道不仁以天地为刍狗。
百谷下 回复 @老盛阿育吠陀: 啥啊!这句话你们的解释都歪了!意思是天地如果不仁义,会把万物当成草扎的狗,圣人如果不仁义,会把老百姓当成草扎的狗,这是一句警戒的话,谁也不想被当成草扎的狗,所以圣人不能不仁义,你如果不仁义,那你的百姓就变成草扎的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