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李斯为何加害韩非?

第19节:李斯为何加害韩非?

00:00
14:23

韩非和法家思想 


公元前234年,离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已经很近了,就在这一年,秦国发兵攻击韩国。韩国是秦国东方的近邻,又是七国中最弱小的国家,按照秦国“远交近攻”的军事征服战略,韩国遭到秦国攻击本不是一件新鲜事。


但是这次秦国对韩国的攻击却比较特殊,它不仅是为了占领韩国的土地,也是为了一个叫韩非的人。


一、韩非是谁?


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他有些口吃,所以不善言辞而特别善于著书立说。他曾经拜荀子为师学习,他的同学中还有一位后来声名显赫的人物,就是李斯


据说李斯自认为不如韩非。韩非当时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弱,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就离亡国不远了,他很着急,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分析韩国弱小的原因是什么。


他认为,韩国的法制是涣散的,国王也没什么权威,不能很好的驾驭臣下,任用的也不是能治国安邦的能人,反而是一些只会说空话讲仁义的儒生。他多次向韩王进谏,但是都没有被采纳。他只好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十多万字的著作。


没想到这些著作后来流传到秦国,秦王嬴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看来以后大发感慨,说:哎呀,如果能让我见到这个作者并且能结交他,我就死而无憾了。偏巧这个时候,李斯已经在秦国做官了,他对嬴政说:这是韩非写的书。


二、法家思想的重要观点是什么?


那么韩非都在书中写了些什么,提出了哪些观点,让嬴政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呢?


前边说过,韩非是荀子的学生,而荀子在儒家里属于对人性比较悲观的一派,认为人性本恶,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礼乐教化去矫正。


韩非比他的老师还要悲观,他认为人性不仅是恶的,而且只会做对自己有利的事,不会做对自己有害的事。而儒家的礼乐教化在韩非看来完全无用。他打比方说:有个不成器的儿子,父母对他发火他也不改正,同乡责备他,他无动于衷,老师教导他,他也不会改变。非要到地方上的官吏拿着武器,带着部下执行公务搜捕坏人的时候,他才会害怕,才会改邪归正。


所以韩非得出结论:那些严格教育子女的家庭不会出败家子,反倒是那些对子女慈爱的父母才会养出不孝子来。可见用强硬的权威才能禁止那些坏事,而靠德行是不起作用的。治家如此,治国就更不例外了。


韩非认为,国君治理国家,不能指望人民自动去做好事,能让大家不去做坏事就不错了。一国之内,能主动行善的能有十个人就不错(这是对人性彻头彻尾的悲观),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做坏事,那国家就会安定。


国君治国,绝不能使用德治,而应该实行法治。这就是法家最重要的观点,和儒家就有了明显的界限。


三、国君治国的3种利器


那么由谁来制定法律执掌法律呢?


当然是国君


其实,法家一直是强调法律的重要性的,比如在韩非之前,那位通过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的商鞅就是典型的法家,他对于法令是非常重视的。


所谓“”,就是公布于众的法律、法令、法规,用“法”来治理国家是法家学派的根本主张


但是韩非认为,国君光有法这个宝是不够的,还得有另外两样利器。


第一,是“”,就是权术,君主驾驭臣子的方法。因为国家的法是要靠各级官吏的执行的,所以君主必须能控制官员。比如说根据臣子的才能授予他们官职,废黜那些不称职的官员,奖励和提升那些有能力的官员,甚至对于臣子要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第二,是“”,就是权力和威势,因为只有大权在握,有了权势才能令行禁止,否则有了法令也不能推行。


这两样东西,再加上“”,这是君主缺一不可的。


君主要执法公正,这是“法”;

驾驭人的时候神出鬼没,令人无从捉摸,这是“术”;

他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

 

四、秦王为何钟情法家思想?


于是我们就会发现,在韩非是典型的“尊君卑臣”,在他的理论中,君主的权威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不仅如此,他还有另外一句话: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意思是,一个国家有方方面面各种事物,但是“要”,就是关键在中央。这个“要”就是权力。而国君必须掌握这个“要”,四方的臣民就都会臣服效劳。


如果我现在让你把韩非的这个观点概括一下,他的思想倾向是什么呢?这是典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


了解了韩非的观点,你能明白秦王嬴政为什么对韩非的理论感兴趣了吗?


你可以假设自己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君主,当时可供你选择的治国理论很多,如果让你在法家和儒家中间选择,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儒家讲以德治国,势必耗费时间,见效迟缓;而法家讲依法治国,雷厉风行,立竿见影。


儒家有人提倡“民贵君轻”,认为国家最重要的是人民,君主最无足轻重;而法家强调君主权威,臣下都要服从君主。


儒家动不动就“厚古薄今”,老觉得最理想的社会在古代,而对现实不满,拿古代圣贤来抨击当代,法家“厚今薄古”,觉得现在一定比过去强,将来一定比现在强,不必拘泥于古代的传统。


通过这些比较,你会选择儒家还是法家做为你的治国理念呢?


我想你多半会选择法家,因为它太有利于你的统治了,太有利于加强你的权威了,太有利于强国了。而且,秦国历来有重视法家的传统,当初商鞅变法就是用法家为指导的。既然从法家里尝到了甜头,当然要抓住不放了,何况韩非还对法家思想进行了提升和总结,你说这嬴政怎么可能对韩非不感兴趣呢?


五、李斯为何加害韩非?


然而,韩非的下场并不好。公元前233年,韩王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嬴政很高兴,但是对韩非多少还存着一点戒心,因为毕竟此前只见其书不见其人,不能完全信任韩非。


这时候,韩非的那位好同学李斯出场了。李斯是一个极有才干但是功利心非常强的人,他把功名利禄看做人生的最高追求,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知道韩非有才干,而自己刚刚在秦国崭露头角,如果韩非得到重用,自己就可能会被秦王冷落。


他看出嬴政对韩非还不能完全信任,就对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他终究是要为韩国服务,不会为秦国考虑的。所以您不能重用他。而如果您让他回去,他必将成为秦国的祸患,不如杀掉他。


嬴政觉得李斯说的对,就把韩非关到监狱里。李斯又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要替自己辩解也没有机会,只好服毒而死。等嬴政回过神来想要赦免韩非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韩非虽然死了,但是以他为代表的法家学说却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秦统一六国以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的一整套制度、推行的一系列的法令措施,都是以法家为理论基础的,并且影响了以后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家的影响力,丝毫不逊于儒家。


在结束今天这一讲之前,我还是要请你思考一下:你觉得法家对中国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后代,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曹孜

    老师,那李斯的下场是什么样子的呢?

    特级名师赵利剑 回复 @曹孜: 李斯的下场也很悲剧,因为遭到赵高的陷害而被腰斩

  • A顺势而围

    👍🏻

  • 1590110bysz

    以法律为根本治国这件事情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何制定法律,以何为依据,如何执行法律,是将法定性为洪水猛兽还是福泽苍生的关键。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所经历过的历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儒家的协助治理只可暂用一时,且有不小的弊端。国家需要一步步找到适合我国情的治理方式,德行教化。

  • 曹孜

    我听得了。

  • 小绿狼669

    好好听哦

  • A顺势而围

    讲得好

  • A顺势而围

    很好

  • 我叫萌萌哒哒

    我觉得法家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

  • 我叫萌萌哒哒

    真好听

  • 荆同学

    为什么我听不了了?

    特级名师赵利剑 回复 @荆同学: 现在服务器好像有点问题,我也听不了,稍等一下吧 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