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乙本)贤,使民不争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聊《道德经》第三章第一句话:“不尚贤,使民不争。”这个“尚”是高尚的“尚”,这话什么意思?
首先,您看这语气就是给领导者讲的,不是对老百姓说的,他告诉领导者,你怎么样才能让老百姓怎么样,您看这语气,根本就是对领导者讲的。所以,我们如果觉得他是对老百姓讲这话,那您会觉得糊涂的。
这话什么意思?告诉领导者不要宣称自己喜好某种高尚的这种导向,如果你这么做的话,那么老百姓就会起争执之心,为了这个名分,为了这种虚名就会去争执,你不提倡、不宣称自己有这种崇尚贤德的取向的话,老百姓就不会为了这个虚名而去争。
我们不是应该树立道德楷模,让老百姓跟着学吗?为什么老子会这么说呢?他的思想怎么跟别人讲的不一样呢?这是老子的管理思想,有可能我们看《道德经》的很多观点,跟您平时管理的恰恰是不一样的,正好相反的。
这话我们怎么解读呢?首先老子有一个思想,老子认为老百姓的行为和你这个领导者的行为,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作为公司领导,你的一举一动,你喜好什么,会直接影响整个公司员工的喜好,领导者和员工之间有一种互动的关系,这种互动关系非常密切,这是老子的一个观点。在《道德经》里,老子一直在运用这种观点来阐释他的理论。
为什么领导者不宣称自己喜好某种道德标准,这种贤德,不天天讲这个,老百姓就不争了呢?老子认为,我们所宣称的一些美德都是相对的,这世界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换一个角度就可能完全变了。所以老子认为作为领导者不要宣称自己,我就推崇这个标准,这是不恰当的。如果领导者认为某种行为就是贤德,我就喜欢这种贤德,您推举出来一个标准,我们单位谁谁谁就是楷模、就是标兵,您等于是肯定了一个人,否定了大多数人,您觉得其他人就不好吗?可是您这么推举一个人,大多数人可能就怎么样?不一定真的就向他学,有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
我拿我们人的行为举例子,比如说小时候,有的学校有的老师就有这个特点,他就喜欢某个孩子,班级里面就喜欢这个孩子,这孩子就是特入他眼,这孩子说话他就喜欢听,这小孩多么讲礼貌等等,每次一开会就夸这孩子,每次一上课就夸这孩子,您认为全班同学都能跟这孩子学吗?我小时候我的一个老师就夸一个孩子,这女孩子多好啊,她多么模范等等,我们一开始想努力学,但是你努力,下回还是夸人家。所以,干脆我们不努力了,我们朝逆反的方向走。我们看那孩子,越看越来气,我们放学之前,先在自行车棚里,把那个孩子的自行车的气皿芯给拔了,把气给放了。
这小时候够坏的,但是确实,您说为什么这样呢?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点,如果您就捧一个孩子,就觉得他符合我的标准,这个孩子多么聪明、多么讲礼貌,别的孩子不讲吗?你再鼓励鼓励别的孩子多好啊。所以,你这么做的结果,是肯定了一个人,否认了大多数,别人如果时常得不到您的鼓励的话,就会走向反面。所以,当时班级有些孩子就跟坏孩子接近,慢慢行为越来越出格。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觉得跟老师的单一标准有关,这种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老子认为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各有特点,每一个人都值得肯定。所以,老子后面会讲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有用,没有弃才——“物无弃才”。老子说“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什么意思呢?就是那些你认为善良的,我一样用你,我是很好的用你,不善良的人,我也很好的用你,也让你变得善良,这才是真正的明白善的含义,老子眼里,根本就没有废才,每个人都有其特点。您觉得这个人善良,换另外一个人一看,他孝顺,再换这个人呢,这个人聪明,这个人呢,体力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您非拿一个标准来统一所有的人,一个人是天才,其他人都是笨蛋,肯定一个人,否定大多数人,一定不是管理之道,大家记住。
所以,在一个单位里面,如果一个领导就说某某员工,他就是最有用的,他是最聪明的,他的才干是最强的,您就这么肯定一个人,其他人心里什么想法呢?都觉得我们努力也没用。所以,他的干劲就会慢慢慢慢被打消掉,这个是由领导者的喜好造成的。所以老子说,领导者就不要总是宣称自己喜欢一个什么标准,这些标准不要去随便往外讲。
老子这话里还有一个含义是什么呢?这个“尚贤”,就是崇尚、推崇的意思,老子告诉你,不要没事儿去宣称自己喜欢什么标准。真正的管理者应该什么样呢?应该是制定规律,然后你自己去做,让大家在无声中跟着你学习,老子认为这种做法才真正高明,所以老子总说“不言之教”。老子特别推崇不去用嘴教化大家,而是用行为去做。大家跟着你一起做,在做中他就掌握了整个的规律,他就纳入了整个运作的步骤里面去,才能成为一个有用之材。
所以大家看,“不尚贤,使民不争”,这个话,我觉得值得我们管理者多多思考,我们多少公司里面不断地提出什么?样板、标兵,这种做法全都不入老子的法眼,老子认为这种做法是什么?您用单一标准来评价所有人了,这是不聪明的,每个人都应该各尽其材,这才是管理之道。所以,老子曾经告诉领导者不要经常宣称自己,崇尚某种德行,这些内容都不应该做。这就是这句话的含义。
今天跟大家聊到这,明天聊后边,老子一下列出三个标准来,我们明天聊第二个标准:“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这都是古代治国的思路,人都有自私的心理,所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上贤反而让贤成了众矢之的。然而现在的企业同时也要讲究激励,立标兵多奖励,进而刺激大家的积极性。所以,只要不是出于私欲的上贤,是先进的!
歪理斜着说 回复 @听友71318437: 我们的环境,心里,时代时代不同,我觉得老子圣贤,告送我们的是心理,格局,价值观,但非要把道德经融入到企业管理我认为十分不妥。个人观点。
罗老师的《道德经》讲得太好了!应该是最接近老子原本意的解读!期待罗老师将讲解的《道德经》整理出书!为今人和后人指明方向!
听友92008222 回复 @xr460: 6
事物都是相对的,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是相对的,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已,做好自己,看人所长
阿川加我注明来意 回复 @能够遇见你: 🈶🈶🙏💕罗博士传统文化交流群:fsyxjsxw12345有交流讨论需求的可加我进入微信群谢谢!
支持罗博士
阿川加我注明来意 回复 @完整场: 感恩罗博士讲解受益匪浅.罗博士传统文化粉丝微信群:加微信👉 fsyxjsxw1234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12345)绿色纯交流,无广告无任何擦边盈利方式,请大家放心!期待您的加入,麻烦大家帮忙点个赞顶一下非常感谢🙏🙏🙏
不上贤使民不争。我能理解的是,不要过份强调一个人如何。这样会让大家盲目的向这个人看齐,一个人都是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的,人性来说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大家盲目的和这个人来学,学他的好同时会更快的学他的不好。同时呢,上贤被推举出来,上贤这个人也会膨胀和摇摆,心中自然不能平静,也会增加更多不好的东西出来,给更多的人带去不好的影响。这里我想问的是,不崇尚一个人,但崇尚这个人的行为和事迹也会影响其他人吗?比如雷锋,比如很多的意见领袖。作为管理者,难道我们要打压那些理想主义,打压那次有目标感并为之努力的行为吗?难道我们应该鼓励大家心中不能有崇拜和敬佩的人吗?比如阿里有“感动阿里奖”,这是尚贤吗?会使民争
不盛开的玫瑰 回复 @杨洋_zp: 应该让罗博士来解答一下
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还真是这样我就有点太偏爱了。忽略大家的感受。那就是不善了。但是自己善那。我有点太自我了。要不是博士的教导还真的分不清。
我整理了罗老师讲的道德经原文及释义的电子版,有需要的道德经学友可以添加我vx:18510597965,添加后,我将免费发送给您,也欢迎随时能交流感悟与心得🤝,愿跟随罗老师的脚步传播道德经,让更多人受益。
王月星22 回复 @凯迪大喵: 真棒
《道德经》您讲的是我听到过最喜欢的。
这段应该让学校里的老师好好学学。
听友104016636 回复 @梓壶: 家长更应学学,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更大,一样的学校一样的老师一样的教育,孩子成长不一样的原因在于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