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大收官《纪录片解说词-一蓑烟雨》

苏轼大收官《纪录片解说词-一蓑烟雨》

00:00
04:53

  第二集《一蓑烟雨》

 

   公元1080年正月初一,苏东坡在漫天风雪中,踏上了通往黄州的路途。前路迷茫,苏东坡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命运。他不会想到,天高地远的黄州,将成为他人生的转折之地。

 

   诗人“变”农民开垦荒地

 

   因一时无处落脚,定慧院的方丈把一

 

   间尘封已久的小屋,借给了苏东坡。惊魂未定的苏东坡整天闭门不出。

 

   深夜梦醒时分,在彻骨的孤寂中,苏东坡写下了一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面对逆境,苏东坡变得更加坦然,没有那么焦虑了。苏东坡一点点地摆脱了内心的困惑。但生活的困境,却对他步步紧逼。

 

   所幸苏东坡有一个朋友,他叫马梦德。当苏东坡以戴罪之身被贬黄州,马梦德竟然千里迢迢赶来,与苏东坡同甘共苦。

 

   从宋代到现在,假如说他(苏东坡)的这个粉丝有成千上万,这个马梦德是第一个,头号粉丝。(刘小川语)

 

   马梦德出面找当时的黄州太守徐君猷,说苏轼家里非常的困难。看你能不能给点地他种。

 

   徐君猷爽朗地答应下来,就把黄州城内,废弃掉的军营地,交给苏轼无偿耕种。

 

   马梦德向官府请领的这块地,苏东坡一见倾心。这本是一块无名高地,因为它位于城东,苏东坡便以“东坡”命名,自号“东坡居士”。

 

   公元1081年,苏东坡开始了自己的农民生涯。

 

   有时,苏东坡干脆跑到田间、水畔、山野、集市,追着农民、渔父、樵夫、商贩谈天说笑。

 

   皇帝他可以陪,普通的百姓、农民,甚至乞丐他也不见外,也可以平等交往,在他的眼里,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那是真正的对人的大爱。

 

   日暮时分,劳作归来,过城门时,守城士卒都知道这位老农,是一个大文人,但不知道他为何沦落至此,有时候还会拿他开几句玩笑,苏东坡总是泰然处之,笑而不语。

 

   此时的苏东坡,渐渐远离忧愤,早年作品中的讽刺与愤怒,慢慢地转化为人性中的宽容和温暖。那是一种能够笑纳一切的达观。

 

   世事的风雨沧桑,草木的万千变化,都被收纳进苏东坡的生命里。假若他不曾遭遇“乌台诗案”,假若他不曾躬耕东坡,心境必然大大不同。不经历那些痛苦与折磨,他不会知道“也无风雨也无晴”,竟是让人喜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再生缘_xy

    🌽🍊🐶🐮🐹🐯🐺

  • 安妮918

    黄州,见证了苏轼到苏东坡的伟大蜕变!

    秋语荷塘 回复 @安妮918: 是的

  • 听友77776005

    这叫做随遇而安。

  • 听友42918393

    最喜欢的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

    秋语荷塘 回复 @听友42918393: 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