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做一个小结。我们讲了人类文明得以发生的渊源,它完全是自然生存结构的产物。我们讲原始农业文明,它的生存素质就是非个人的、群体的、和谐的。随着集团和国家的产生,演化为集体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文化社会构型。工商业文明,它的个人主义社会构型和观念构型,同样是自然生存结构的产物。这就是为什么近现代发生在欧洲核心地区,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工商业各国得不到发展,却跑到东方各农业大国大行其道的原因。因为我们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字面含义上的社会构型了。
它表达的是人类文明结构的内在惯性力度,它也使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匹配原则。在实际人类文明洞是上不成立的原因得以呈现。大家理解这些东西,才是理解文明起源和文明动因的表观原则和表观原因。我说他是表观原因,是因为实际上还有一些更深在的决定因素。我们今天重点部分是讲东西方文明和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别。
在讲这个话题以前,我们首先讲一下中国上古时代,社会文明构型的状态。
大家首先看这张图,东方文明,中国文明,早年叫中原文明,它仅限于以河南为中心,包括山西南部、陕西东部、河北山东的西部、安徽北部、以河南为中心这一小片地区,也就是这个图上圈黑了的中间这一小块地区,这叫中原文明,也是原始“中国”这个词的来源。
所谓中国不是指大国现代体系,而是指中原文明及其跟周边未开化区域的关系。中国古代把中原周边未开化人称为夷狄。总括下来可以就说北狄、西戎、南蛮、东夷。他们所包围的中间这一小块文明区域,叫中国。中原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步扩展为华夏文明。再往后外面这一个大圈才是所谓中华文明,已经进入中古时代。我们从这里看可以看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这个称呼的来源。
我们下面讲一下商代的社会构型。大家知道,中国古代三皇五帝、尧、舜、禹有诸多传说,但实际上我们有文字甲骨文,也不过发生在商代中期的3300年前,因此我们此前的历史全是传说。甲骨文的出现才缔造了信史时代。它很容易让我们在不了解这种东西的情况下,产生一种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体制早已发生的错觉。要知道人类文明是从原始氏族社会逐步发展而来的。国家的出现是相当晚近的事情。
关于尧舜禹其实我们说不清他们是谁。尽管孔子对他们作为圣王大加表彰。民国时候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叫顾颉刚,他曾经表述说:禹不过是一条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一下,尧、舜、禹这三个字,古文字符号的形态。上面画一个土坷垃,底下画一条地平线,这个字就是土这个字的甲金文的来源。然后在底下画一个人。
这个字就是尧这个字的来源,也就是尧这个字,繁体字的来源。
大家再看舜。舜上面画一个手肘,下面画一个传统符号。然后在底下画两个脚印的半抽象头。它是什么意思呢?尧表达的是一个人被埋在土下的局面。舜这个字表达的是一个人,埋在土下以后被其他人用手把它从土里拉出来,他的两个脚不断地蹬着,从那个活埋状态挣出身体的过程。
大家看“禹”这个字,他就干脆画了一个长虫,然后在他探出土层的这个地方打一个指示符号。这个字叫适于。所以他画了一个长虫,看出土层的图案。大家知道中国古人把人也叫虫,所有动物都叫虫,老虎叫大虫,蛇叫长虫,人叫人虫。那么一个人从土里埋着,到手拉脚蹬正出土面,最终探头出土的过程,就是尧、舜、禹三个字的来源。
这就是为什么顾颉刚说“大禹不过是一条虫”这个说法的来源。古史上的传说,确实有非常可疑的地方。我们从文字符号上会发现,这种传说跟我们理解的三皇五帝之类的说法、圣王的说法有很大区别。我们可以在信史阶段追究到的最明确的历史记载是商代。商以前的历史,同属于非信史传说。那么商代不是一个国家构型,它是十大部落联盟轮流执政的一个部落酋邦邦联体。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在远古时代,没有天下共主,没有国家构型。
正如《尧典》所说,尧协和万国,说舜“班瑞于群后”,直到战国时期的荀子在富国篇中还讲“古有万国”。因此商代是一个十大部族邦联制的一种社会构型。我们讲清这一点,对于大家后面理解社会构型的发展是一个基础。
大家知道,商王王系全都是用天干十个字来标注的,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1899年王懿荣最初发现甲骨文,后来王国维第一次发现甲骨文中的天干十字,竟然和商王王系表所用的称号对应。这使得甲骨文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那么这十大部族,为什么用这十个字来表征?是因为在人文早期,这十大部族能够制作独到的工具,于是以这种工具制作的骄傲,作为自己部族的图腾徽号,从而形成各部族的标志。
大家看,比如“甲”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早期就是画一个十字,它是什么意思呢?人类早期文明早期部族之间开始发生冲突,打仗的时候一手持棍,一手用两个棍绑成一个十字架作为盾牌,这就是“甲”这个字的早期构型。以后在上面覆盖一块兽皮,这就是“甲”字的来源,它表明甲部族特别会制作盾牌。
乙部族的徽号是这个徽号。这个字是“乙”,它实际上画的是什么?画的是一条绳索。大家可能认为制绳子有什么可骄傲的?可你要知道,古人要想制作绳子,难度实在是太高了。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化学纤维,植物纤维又都非常之短,早期的植物纤维只能从麻中来,比如亚麻,那么要制作绳子,首先得把亚麻放在水中,把它的肉质部分淋烂,然后把它短短的纤维素提取出来,然后要把它集成束,弥合成长绳,中间还不能打结。这个难度相当于今天放火箭上天的高技术。因此当年能制作绳子的部族以此为图腾徽号,这就是乙部族、“乙”字的来源。
大家再看“丙”这个字,他在甲骨文中最初写成这样子,以后在上面画出这个头部,它实际上是什么?是钻木取火的工具。我前面讲过,用火才是人类独具的能力,可以算作人类文明初期的最明确指标。大家知道中国古人最早的祖先,传说中的祖先不是女娲伏羲,而是燧人氏。什么是燧人氏?就是传说中最早用击打随时取火的人。要知道古人取火是非常困难,因为自然界中的火只有在雷鸣电闪的时候森林着火,你才有火源。这个时候,有人把这个火带回穴居的山洞,然后大家必须把这个火守住,绝不能让他灭掉。于是派一个不长毛的猴子不断的在那添柴,如果他一旦灭掉,人们立即陷入生存危亡之中,饮食取暖全成问题。因此早年用人工的方式取火是一个高难度动作。大家想想,击石取火只能打出火星,古代又没有汽油,请想想靠打出的果火星点燃底物。我到现在都想不通,这是怎么可能实现的?因此人类真正开始有人造火种,是从钻木取火开始的。那么钻木取火就是找一个硬木做底盘,然后再找一个软木在上面高速摩擦,生热起火,然后吹燃底物,这样才能取得人造火。于是这个部族就发明一个让上面的这个木条,穿着绳子可以在拉动的过程中快速旋转,从而形成取火火源的这么一个工具。于是他就以丙作为自己图腾的标志。因此“丙”这个字一直都有火的含义。比如后来加一个火字旁变成转注字,叫彪炳历史,就是被点亮在历史中的含义。
丁部族实际上画的是一个铜锭,把一个铜锭的截面画在上面以后,才逐步转化为丁这个字形。它实际上是这个部族最早采矿业炼制做了铜器,于是以此为骄傲,形成丁部族。
戊,戊己庚辛的戊,实际上是画了一个古代的兵器——戈。手持的地方打一个指示符号,这个字就是“戊”这个字的来源,它标志着这个部族特别能够制造兵器。我讲的这些东西都是来自于一个当代甲骨文学者、古汉字学家唐汉先生的解读。我下面讲古汉字学,主要是他的那个讲法的来源。
己这个字,实际上画的是这个部族特别会用绳子捆扎东西,用绳子打成结捆绑东西,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高难度动作。于是该部落以此作为自己的徽号。
我们再看庚。庚这个字实际上画的是一个钻。大家知道,我们早在文字没有发生以前上千年,中国就已经有了玉文化。玉石是硬度极高的石料。我们今天人类要想切割或者打磨一个东西,一定要找硬度更高的材料作为打磨器。可是一用玉石的硬度已经是最高,那么古人要在玉石上打洞,或者做做边缘的切割,或者做边缘的这个打磨,他用什么方法方式呢?它只能用比玉石更软的沙子。来住在这个圆孔中,然后用一个木棍不断的旋转,很快就把它旋转成粉末,然后再换。远古时代要在一个玉石上打一个洞,它是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光。因此人类古代就会把一些奴隶放在一个枯井下,然后他天天甚至几代人在这不断的打磨,才能打磨出一个玉琮之类的玉器。这就是庚这个字的来源。
大家再看辛,实际上就是画了一个木,木刨、木凿子,是人类早年制作木器,比如用木头盖房子等等所用的一个木头凿子。这个部族发明了这个工具,以此为图腾,作为自己部族的标号。
壬这个字实际上画的是一个骨针,或者是一个标枪。人类古代要即使要为一条兽皮裙子,也有剪裁和缝制的要求,于是打磨一个骨针是需要很高的难度的。于是这个部族以此为徽号。
癸这个字很明显可以看出它是人类古代纺砖的象形描述,也就是早年编织麻布的那个纺锤的旋转状态,把它画出来。
这十大部族,两两构成两合部族,由此形成五大两合部族,轮流执政,或者说轮流祭祀,整个邦联部落祖先的祭祀活动的主持。这就是商代的社会构型。那么商代最终的解体,跟各部落轮流执政,轮替不协有关,也就是五大部族,最终有甲乙丙丁和庚辛部族,掌握权力,最终到帝辛,也就是殷纣王。他把这个部落的中心迁移到自己的本族所在地朝歌这个地方,最终打压其他各部族,导致其他各部族的人重要人物、领袖人物最终叛离,比如文子、微子、比干、箕子等等,和周形成联盟,最终解体。这就是商代的大致社会状态。商代社会是部落联盟之上的部族邦联制社会构想。理解这一点,是理解老子学说的一个基础。这种轮流执政的状态有可能一直延续到周代早期。
大家知道我们在历史上有一个很荒诞的故事,说周文王有一次出游,看见一个姓姜的疯老头拿一个直钩在为河里钓鱼,言谈一番请回去,就让他做了自己的国师和军师。请问你如果是国王,你会在路上找一个疯老头做你的军师吗?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这样。
《诗经》中记载,周族最初是从陕西西部、今天天水一带,逐步迁徙到今天陕西北部滨县一带,然后再由那个地方最终迁徙到周岐州之地。所以古书上有记载,说古公亶父,就是周文王的祖父说他来朝走马,率西水浒。水浒这个词就是水边的意思,也就是古公亶父带领周族从豳地来到岐山周原,来到渭水之滨,然后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说他来到中原以后,和周原的姜部族,发生两合氏族婚配关系,由此建立他的部落建筑和部落立脚之地。这叫“聿来胥宇”。我们可见所谓周、姜两姓,所谓姜尚姜子牙和姬姓的周王朝,他们实际上是一个两和部族关系。姜尚姜子牙很可能是将部族的首领两者形成共同的权力架构,甚至形成某种轮替结构关系。
这也就是为什么到西周早年各封国中,我们会发现姬姓国和姜姓国占据了中原最好地区的原因,而其他跟姬、姜两姓没有关系的部族,被分封在外围贫瘠之地的这个原因。而且直到初周,我们会发现形成了一种奇怪的昭穆制度。
所谓昭穆,是指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五、六——这两代昭穆两王的名号。我们今天议题昭穆制度,首先想到的是古代帝王的丧葬制度,也就是第一任国君埋在中间,或者皇帝埋在中间,他的儿子埋在左侧,他儿子的儿子埋在右侧,再下来又埋在左侧,再下来又埋在右侧,形成两系埋葬、隔代埋葬的坟制。这个制度怎么来的?我们一直找不见原因,但只有在这个轮替关系中你才能明白,就是个部族轮流执政。于是轮流执政的王死了以后埋到本部族的公坟之地,这就是隔代双埋的昭穆制度的来源。
由这里我们可以看见,昭穆制度很可能表达着西周早年就具有姬、姜两姓轮流执政的某种痕迹或者某种遗迹。当然我们今天在史学上还不能得到非常明确的确证,但是他表达的是什么?就是人类从部族联盟逐步向国家形态,早期是封建式形态的社会体制转进过程的痕迹。
我们讲商代的社会构型,这个话题不重要。我们所讲的内容,也主要是唐汉先生跟最根据古汉字学所生发的一些疑点和讨论,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找他的着作读一读。
真可谓通论,把所有联系起来,一切清晰明了,王先生非一般人啊!
这么好的书应该由国家付款,普及大众
Phil_秦丰 回复 @1560613hhrv: 该听的人花钱听,不听的人白送也不听……
均是现代人对古文字的形意解。 古人不见今时字, 今字如何测古人? 古字今字若流水, 今字古字不同文。 商周断档千古憾, 先天后天两离分。 不知古今传承意, 拿着棒槌就认针。 只考实证虚妄臆, 错拉郎配乱了伦。 邯郸学步爬着走, 东效西颦难入门。 垒石星辰绳日月, 贯通河洛化图谶。 天圆地方动静观, 周天历度阴阳浑。 伏羲八卦惊天地, 自然九数泣鬼神。 钟鼎文化今何在? 中华数学中华魂!
听友184142645 回复 @听友143556116: 顺口溜编的不错,到怎么说呢,多少沾点萨批吧
强烈建议配视频!!!!!
你面对疾风吧 回复 @鸣亮_亮贱: 视频在抖音
我可以确定,我大学的哲学老师只给我划过如何考毛概邓论的重点,其他啥都没说过。
东岳先生确实学识渊博,但是从专业角度来说,总是有些不踏实的感觉,特别是关于商王的解读,一个部落轮流执政的政权怎么保持治理的稳定呢?不敢妄评,但是确实有收获,有置疑。
山天大畜三 回复 @亲爱的Julia: 你可以这么想,专权统治时期,政权更不稳定。商朝可是持续了500多年。独一份存在。
我認為王老師對於堯、舜這兩字的解釋過與牽強。「堯」的甲骨文從二「土」在上,從「兀」在下,但不是表示人被埋在土下。段玉裁注:「兀者,高而上平也。高而上平之上又增益之以垚。是其高且遠可知也。」「堯」古書表示至高之貌,《墨子.親士》:「王德不堯堯者,乃千人之長也。」意謂王者之德不以堯堯為至高(形容王者之德不止於至高,其高深沒有盡頭),才能成為民眾的首領。於是,「堯」用來稱上古賢明的帝王,取義於至高。堯、舜常常並稱,二人一起被奉為古聖王,「舜」取義於至大。「堯舜之道」代表至高至大的治國之道。參考漢語多功能字庫。 所以堯和舜都是對於賢王的尊稱,並非人名,這一點與王老師的觀點一致。
榕须子3 回复 @匿名用戶123: 我认为王老师对于尧、舜这两字的解释过与牵强。「尧」的甲骨文从二「土」在上,从「兀」在下,但不是表示人被埋在土下。段玉裁注:「兀者,高而上平也。高而上平之上又增益之以垚。是其高且远可知也。」「尧」古书表示至高之貌,《墨子.亲士》:「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意谓王者之德不以尧尧为至高(形容王者之德不止于至高,其高深没有尽头),才能成为民众的首领。于是,「尧」用来称上古贤明的帝王,取义于至高。尧、舜常常并称,二人一起被奉为古圣王,「舜」取义于至大。「尧舜之道」代表至高至大的治国之道。参考汉语多功能字库。 所以尧和舜都是对于贤王的尊称,并非人名,这一点与王老师的观点一致。
感觉历史书都白读了
雅有爱 回复 @叮当娃娃001: 这个社会发展形态竟然可以这样?原来西方希腊从一开始就开始搞的工商业?不太懂
震惊啊!太颠覆了吧。商朝还那么矇昧吗?出土的青铜古镜怎么解释啊……节草绳都是把火箭送上天的话,烧出一个青铜器是什么难度啊?难道我之前看的都是假历史吗…三皇五帝以及夏朝都是后来传说出来的可以认同,但商朝是什么文明程度?赎矇昧,求解惑
挺Martin 回复 @听友380914332: 丝绸之路之前,有一条青铜之路了解一下,只是反方向。也就是说,青铜是从中东传过来的。可以再深入了解一下“文明西来说”,会让你恍然大悟。
商人用天干记日,甲乙丙丁这些天干与祭祀的日子有关,不是部族代号或族徽。不知先生因何采纳本章内提及的文字学及商代社会形态论点,这些论点着实不靠谱啊,不能为了颠覆而颠覆,学术论点要站得住脚经得起推敲。若愿深入探讨,学界对甲骨文金文历法的重要研究成果值得先生一阅。
慎独一剑 回复 @weiqipeng: 带着鉴别听,还是有启发的,想成这样也不容易了。启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