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知识卡片
本集文稿
我们前面讲了两次韩愈,也提到了以韩愈为领袖的古文运动,这个运动影响很大,以致后来人们把唐宋时期的八位古代散文名家称为唐宋八大家。八大家中宋代有六位,唐代有两位,除了韩愈,还有一位是他的好朋友,那是非常好的朋友,就是柳宗元。在中国文学史上,那么鼎鼎大名的柳宗元其实只活了40多岁,他死后韩愈非常悲痛,又是写祭文,又是写墓志铭,两篇都是韩愈的名篇。
柳宗元生在773年,比韩愈小五岁,也比韩愈早死五年。韩愈并不算高寿,柳宗元则只活了47岁。他是河东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永济人,所以他的文集就被称作柳河东集。
他的文才很高,成名也早,因为投身唐代政治改革运动,在政治上受到迫害,一生既没有做过高官,又常年被流放在湖南广西一带的偏远地区,这成就了他的文学,如他一些很有名的风景散文以及诗歌都是在那里孕育的,但对他的身心打击很大,使他常年处在郁郁不得志的状态之中,这也是中国古代不肯跟统治者狼狈为奸、不肯跟不良的政治风气同流合污的读书人的一个缩影。
有了这样的大环境与柳宗元的生平作背景,我们再回想起柳宗元那首我们在小学生时代就会背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们才会体会到当中的人格力量,而不是仅仅只把它看作一篇简单的风景诗,对这个行为怪异跟所有人都不一样的老翁的刻画,是诗人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的一个折射。
柳宗元不仅是一个文豪,一个诗人,还是一个思想家。对佛教他不像韩愈那样持强烈的批判态度,但他的思想底色跟韩愈一样,仍然是儒家的。他对论语的研究也是非常精深的。他写过《论语辩》,辩论的辩,对论语的成书时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孔子的学生当中曾子最小,比孔子小46岁,他又比较高寿。
而现在的论语里记载了一篇曾子临死前所说的话。那么好,曾子是孔子最小的学生,又长寿,那当然他死的时候离孔子已经很久了,这时候孔子的学生活着的基本上没有了。所以柳宗元由此推论,以为论语的成书起最重要作用的就是曾子的弟子,何况论语对孔子的学生大部分都不称"子",但称曾子和游子,这也是在文字上留下的痕迹。
从逻辑上说,柳宗元的这个看法是有道理的。所以后来的学者讲到论语的成书时代的时候,往往都会引到柳宗元的话。而柳宗元在文章里有很多话头是从论语里来再加以发挥的。比如他有一篇《师友箴》,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好能遇到道德高学问好的好老师,又能遇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孔子与他的学生可以说是这方面的最高典范。
孔子说自己诲人不倦,好学生们如颜回子贡等都因自己能遇到这么好的导师,既能在人格上引领他们,又能在学问上丰富他们,所谓"博我以文,约之以礼"而感到骄傲,感到庆幸。
但到唐代却有一股不重视老师的风气,这是韩愈和柳宗元都感受到的。韩愈招收学生来教古文,还受到了世俗的攻击。所以韩愈写了一篇《师说》来阐明老师的作用,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传授道理,教授知识,解答疑难,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知识的,我们一听就能想起来,"生而知之"这话就是孔子在论语里说的。人既然不能生而知之,谁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不向老师请教,那些疑惑就永远都不能明白,就会成为终身的疑惑了。古人都讲究师道,而现在师道衰落了。
他因此感叹,"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古代圣人就是孔子这样的人比一般的人要聪明得多,"犹且从师而问焉,"还要向不同的老师求教,而"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于学师",现代很多人,他们的聪明离圣人差远了,却以拜老师为可耻。"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所以圣明的人越来越圣明,愚蠢的人越来越愚蠢。
圣人之所以圣明,蠢人之所以愚蠢,大概就是这个原因。韩愈还特别举出孔子,孔子还像老子等人学习过,而且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而现在的士大夫一类的人却一提到老师学生这些称呼就相互耻笑,这真是太不明白事理。
韩愈写的是《师说》,柳宗元写的是《师友箴》。柳宗元说,"今之世,为人师者众笑之。举世不师,故道益离。为人友者,不以道而以利,举世无友,故道益弃。"一论语里一开始,孔子就讲到了学习的重要朋友的重要。曾子也说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但是柳宗元说,现在的人却既不像古人那样尊重老师,也不像古人那样重视朋友。
一提到要拜老师,就耻笑。这世界上没有人拜老师了,通过老师才能往下传的道就分崩离析了。古人交朋友讲志同道合,现代人交朋友却不是以道而是以利,首先看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好处。这世界上没有人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了,通过朋友的相互砥砺才能日益扩充的道也就完全被废弃了!所以柳宗元要专门写一篇《诗友箴》,借用来提醒自己,又用来针砭世人。
他在文章里说,"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不拜老师,我怎么会取得成功?不交好朋友,我怎么能发展扩充?这个增主要是指品德与学问的增而不是实际利益的增。然后他就感慨,"仲尼不生",没有再生的孔子,以至师道友道都湮没不存。这种感慨跟韩愈一样,对时事的批判都是通过孔子与孔门精神的阐扬来进行的。
柳宗元的大半生都处在艰难困苦之中,读古人的书给了他精神的支柱。在被贬到永州五年后,他给朋友写信,说自己精神痛苦,身体多病,处在极端的苦闷之中。但在信中他说,"仆近求得经史子数百卷,常候战悸稍定,时即伏读,颇见圣人用心,贤士君子立志之分。贫者士之常,今仆虽羸馁,亦甘如诒矣。"意思是说我进来在这样偏远的地方,求得了儒家经典、历史和诸子百家的书数百卷,常常等心惊肉跳停止一心情稍稍平静之后就拿来阅读,很能体会到圣人的用心和那些圣明的士大夫,那些真正的君子立志的本分。
贫困是读书人的常态,如今我虽然身体疲弱也常常气馁,但有了这些书就觉得日子过得跟吃糖一样的甜。甘是甜,饴是糖,"甘如饴"就是甜如糖。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柳宗元从论语等众多古书中汲取的精神力量。从这一点上说,他既是孔子精神的继承人,也可以作为我们现代人在精神上的一个光辉的榜样。
羸馁的馁,应该是饥饿的意思,而不是气馁吧?
已读文稿
傅老师的书升么时候会出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
傅老师,现在怎么看不到文稿了?是我手机有问题还是什么?
傅老师能不能重新出版论语二十讲,我们众筹先交钱出版也行,群里有做出版的吗,可以给点建议
:::!966321“”6
感恩傅老师,超喜欢。
谢谢老师
从头开始,一直追着听,总算跟上进度啦。傅老师,您编写的《诵读》拓展教材,我正在和学生一起,用早上的时间读,每一篇都是经典,每一篇都能感受到您的用心。谢谢您编写出了这么好的教材,对于我们基础教育的教材做了一个很好的补充。
混沌人生_田sir 回复 @张凌玮: 我们是学校征订的,具体哪里买还真不清楚,这个能否请傅老师回答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