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观念】8:孩子起床磨蹭怎么办

【时间观念】8:孩子起床磨蹭怎么办

00:00
11:08

孩子起床磨蹭怎么办


 你好,我是付小平,欢迎来到我的喜马课堂。


孩子早上起床这件事,令很多父母头疼。孩子总是睡不醒,即使睡醒了也要在床上磨磨蹭蹭,半天起不来。甚至穿衣服、洗脸刷牙、吃饭的时候,还会磨磨唧唧,每天上幼儿园都要迟到。


今天我就来讲讲如何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帮助孩子克服磨蹭拖拉。


孩子要学会时间管理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孩子得认识时间,还有一个是孩子得意识到时间是自己的。


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就要开始教孩子认识时间,逐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首先,让孩子对时间有个基本认识,了解过去的时间是不能回来的,并对昨天、今天、明天等不同的时间概念有个大致理解。


其次,可以逐步教孩子认识时钟,让他们对每天的时间有个大概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告诉他们每天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起床和上学等。这样,他们就会对人们每天的作息规律有初步的了解。


最后,家长在跟孩子一起做游戏或玩耍的时候,可以一次约定一个时间段。这样可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十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一个小时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们就逐渐学会珍惜时间,并意识到失去的时间是不能重现的。


当孩子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们就可以逐渐培养孩子在时间上的自律意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和孩子约定做一件事的时间,比如玩电子游戏,可以约定从什么时间开始,玩到什么时间结束。


第二个前提是孩子得明白时间是自己的,发展自主性。


现实生活中啊,我们很多父母往往喜欢催促:“快点”“快做”。好像是在让孩子抓紧时间,其实啊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两种心理,一是依赖心理,认为所有的时间和事情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二是逆反心理,并可能采取故意“慢点”的方式来对抗大人不停的“快点”。


这样做了,他们怎么能意识到时间是自己的呢?所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友情提醒”。什么是友情提醒呢?“已经晚上8点啦,你要准备刷牙了哦。” 这句话里有时间“8点”,还有主体“你”(孩子),还有事情“刷牙”。这样说,很容易让孩子明白这些事情是需要他自己做的,而不是旁人。


我这里还有一个时间储蓄罐的小游戏,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时间是自己的。


我们事先告诉孩子游戏规则,当他在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了所计划的一些事情时,大人就会把他本次节约下来的时间记在即时贴上。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把需要纳入时间储蓄计划的事情一一列表,并标明完成每件事情需要花费的时间,比如每天起床和洗脸刷牙最多十分钟、每顿饭在半小时内吃完、每次玩游戏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等等。


当孩子在做这些事情时,只要按照约定时间提前完成,我们就要把每次节约下来的时间,在即时贴上记下来,并放进时间储蓄罐里。对于节约下来的这些时间,我们定期统计一次,比如每周一次,并告诉孩子可以利用自己节约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玩游戏、到游乐场玩、外出旅行等等。


这个游戏,当然也同样适用于早上起床、洗脸刷牙、吃早饭这些事,你可以跟孩子玩玩。


 当孩子有了基本的时间观念之后,我们来说说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第一,让孩子体会和感受时间,增强对时间的感觉。怎么做呢?


首先,在家里多挂几个时钟,训练孩子对时间的直观感受。对于幼儿来说,时钟才是体会和感受时间的最好工具,因为它很直观,既有比较大的体积,也有随时可以看见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好一点的时钟还会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为了训练孩子对时间的直观感受,我们可以在家里每个房间都挂上一个大一点的时钟,并经常把时间以及生活事件跟时钟对应。


其次,把时间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增强对时间的感觉。当孩子还不会认识钟表时,我们可以根据生活中的节奏,经常告诉孩子“马上就是X点钟了,你该起床啦”。或者指着时钟对孩子说“当这根短针走到8的时候,我们就该上学去了。”如果我们把时间和生活经常联系起来,并有意识地告诉孩子,他们就能逐渐在生活中增强对时间的感觉。


当孩子对时间有一定的感觉后,他们还会经常主动问大人:“现在几点啦。”这个时候,先不着急告诉孩子答案。我们可以联系生活给孩子一些提示,比如告诉孩子现在他正在做的事情,或者再告诉孩子在此前后我们一般都要做哪些事情,然后反问孩子“猜猜现在几点啦”。当孩子回答之后,我们就要对着钟表告诉孩子准确时间,并逐步教孩子学会认识时钟。


当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出去玩时,可以结合太阳、月亮、星星等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让孩子猜猜“现在几点啦”。比如,当太阳正对着我们头顶时,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太阳已经到我们头顶了,快到12点了吧?你猜猜看呢?。”然后再回家让孩子对着钟表核实一下,现在究竟几点了。


最后,把时间跟行动联系起来,让孩子体会时间的长短和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把孩子的某一个行动与具体的时间进行对应,让孩子体会和感受时间的长短。比如,早上起床和穿衣服需要五分钟,吃饭需要半个小时,外出玩了两个小时,每天在幼儿园待了八个小时等等。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比漫长的五分钟和匆忙的五分钟,来让孩子感受不同状态下的时间变化,比如排队等候五分钟和看喜欢的动画片五分钟。


这里,我再给你推荐一套绘本——《我的一天》,讲述了一个家庭中姐姐和弟弟两个孩子一天中经历的事情,以及在早上、下午、晚上、深夜这四个时段中,不同角色的人的生活故事。通过阅读,可以让孩子感受一天的生活。


 


第二,采用限时法和倒计时,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限时法是一种可以帮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可以给孩子设立时间限制的。比如从小出去玩的时候,我们可以事先跟孩子商量一次玩多长时间就要回家,到点就按照约定执行;吃饭的时候,可以约定一顿饭最长可以吃多久,到时间就收走所有饭菜;完成每天的作业和其他任务,同样可以根据当天的具体任务跟孩子约定一个完成时限。在这些完成时限到来之前,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倒计时,增强孩子的时间紧迫感。


对于早上起床、洗脸刷牙、吃早饭磨蹭这些问题,我们同样可以采用限时法和倒计时来帮助孩子改掉磨蹭这个不好的习惯。下面我就来说说具体怎么跟孩子进行限时和倒计时。


从早上被叫醒开始,一直到吃完早饭,我们预估孩子完成起床、穿衣、洗脸刷牙、吃饭等所需要的时间,并跟孩子事先约定好尽可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比如半小时。


在正式进行的过程中,当时间过掉一半时提醒孩子一次,在最后剩下的10分钟、5分钟、1分钟时,分别提醒孩子一次。


当约定的时间到时,无论孩子是否完成任务,都先让孩子暂时停下来。如果孩子未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究竟是预估的时间不够用还是孩子的动作不够快导致的。我们再把自己观察到的一些改进建议告诉孩子,比如孩子可能浪费了时间的某些环节、孩子可能太纠结于某些小细节或问题等等。


当然,如果孩子在预定时间之前就能完成这些事情,那么我们还可以跟孩子一起玩前面讲到的那个时间储蓄罐的游戏。


 


以上就是今天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如果你家孩子起床总磨蹭,上学经常迟到,做其他事情喜欢拖拉,不放试试我讲的这些方法。特别是那个时间储蓄罐的游戏,很多孩子都喜欢玩,坚持一周,相信你家孩子就能改变。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源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