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乖乖吃饭
你好,我是付小平,欢迎来到我的喜马课堂。今天我们来讲讲孩子的吃饭问题。
说到孩子吃饭,很多爸妈都头疼。孩子吃饭为什么这么难呢?这跟孩子的生理特点以及我们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吃饭的规则。如果孩子经常边吃边玩,或者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者一直由大人追着喂饭,那么孩子就不会把吃饭当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对待。还有的时候,家里老人比较纵容和溺爱,生怕孩子饿着,也让孩子学会钻空子。
2、食量的大小。每个孩子的食量都不一样。有时候生病,也会让孩子的食量下降。
3、家庭的氛围。家庭氛围不好或者亲子关系紧张的时候,大人强迫孩子吃饭,就会给孩子增加紧张感,甚至产生恐惧情绪。
4、孩子的情绪问题。孩子正在发脾气,或者刚被人欺负,或者刚受到惊吓,他的情绪波动会很大,可能就会通过不吃饭来发泄情绪。
5、用餐规不规律。这里的规律既包含吃饭的时间规不规律,也包含孩子的饮食健不健康。如果他吃饭时间没有规律,久而久之,用餐的生物钟“失灵”,再怎么追着喂饭,他也不会吃的。还有的孩子,喜欢吃零食,父母也满足,影响了正常的食欲。或者即使他不吃零食吧,但是因为每天吃饭的种类比较单一,逐渐养成了挑食和偏食的习惯。
那么究竟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有以下5个小建议,分别是给孩子选择权、让孩子习得吃饭规则、陪孩子亲近食材世界、通过游戏让孩子“讨厌”零食、做好孩子的膳食搭配。究竟怎么做呢?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说说。
第一,给孩子选择权,不要硬塞进孩子嘴里。
其实,我们只需要决定三件事:一是根据饮食营养搭配,决定给孩子吃什么;二是根据孩子的作息规律,决定孩子何时吃;三是决定孩子吃饭时的规则,吃饭时能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同时,我们需要给孩子选择权,让孩子自己决定两件事:一是决定自己吃多少,二是决定自己究竟吃什么、不吃什么。每个孩子的食量大小不同,只有孩子自己最清楚需要吃多少才不会饿肚子。而且我们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不是自己精心做的所有饭菜孩子都喜欢吃的,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爱吃的东西切忌硬塞进孩子嘴里。
我家大宝伊伊从小吃饭很好,因为常常会得到表扬,所以,她愿意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开开心心地把自己饭碗里面的饭菜吃完。但不少小朋友是一边被家长逼着、骂着、打着,一边吃饭的。因为吃得不好,所以挨骂,然后心情不好又吃不下,很多孩子就处于这样的恶性循环当中。
当然,我们也需要多想办法,让孩子觉得食物也是很有趣的东西。如果我们把食物弄成小朋友喜欢的形状,搭配上各种色彩,小朋友一定会很喜欢并愿意去尝试。同时,在家做饭也要注意,要经常变换新鲜的口味,比如咖喱饭、意大利面、饺子、馄饨等。
第二,通过制定协议,让孩子习得吃饭规则。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吃饭习惯,需要给孩子建立吃饭的规则。比如,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要求孩子:1)只能在餐桌上吃饭,没吃完前不能离开餐桌;2)餐桌上不要摆放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玩具或其他东西,不允许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玩玩具;3)吃饭的时候必须关掉电视,孩子不能看,听也不可以;4)两三岁左右开始需要自己吃饭,不要追着孩子喂饭,也不要强迫孩子吃饭;5)每一顿饭的就餐时间尽可能相对固定,到点就吃,让孩子形成规律。
为了让孩子明白吃饭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懂得吃饭的基本规矩,我们还可以跟孩子一起签订一份有关吃饭规则的协议。
签订正式协议之前,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家里的情况跟孩子一起口头商量几条关于吃饭的规则,可以参照我前面讲到的五个规则。签好后,我们就可以把协议张贴在家里醒目的地方。
一旦孩子有违反,我们可以再把这份协议大声读给孩子听,并强调他曾经签过字或拉过钩、做出过承诺。所有家庭成员(包括老人)都需要严格遵守或执行已经跟孩子达成的这份协议,不要随意破坏。
第三,通过亲身体验,让孩子亲近食材世界。
让孩子亲近食材世界,给他们最直观的认识,更有助于培养孩子对各种食材的感情。对这些食材有了兴趣后,他们就会对用这些食材加工的饭菜更有兴趣了。
爸爸妈妈们可以找一些机会带孩子去规模较大的蔬菜种植基地、果园或大型农场,陪孩子一起亲近食材世界,像采摘啊、种菜啊,给孩子一次不一样的体验。
在以前的一次线下讲座中,就有一位三岁多孩子的爸爸为孩子吃饭非常头疼,每顿饭都需要连哄带骗,孩子才能勉强吃完。听完我讲的这个方法以后,立马回去实践,带孩子去蔬菜基地、陪孩子一起采摘,并跟孩子一起做饭,他告诉我那一顿饭是孩子出生以来吃得最享受的一餐。从此以后,他就经常带孩子一起去菜场买菜,回家跟孩子一起择菜做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孩子在吃饭这个问题上像变了一个人,一家人再也不用为这件事发愁了。
第四,通过做游戏,让孩子“讨厌”零食。
孩子总是容易被各种零食吸引,零食填饱了肚子,饭菜自然就吃不下了。
只有控制好零食,保护好孩子的胃口,才容易培养乖乖吃饭的良好习惯。我们可以几个方面去控制孩子的零食:1)不吃或少吃零食,尤其是薯条之类的垃圾食品;2)规定孩子每天的零食数量;3)每一次去超市只能买一种零食;4)让孩子远离电视上或其他地方的零食广告;5)让孩子减少跟喜欢零食的小朋友接触;6)跟孩子一起看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电视或视频。
为了让孩子对零食的危害有更直观的认识,我这里推荐一个“薯片会燃烧”的游戏。
我家大宝伊伊小时候,有段时间迷上了吃薯片,甚至看到其他伙伴手捧薯片的时候,会主动走过去讨要。有一次,伊伊妈妈特意买来一包薯片,跟伊伊玩这个游戏。
在游戏之前,她先告诉孩子零食的种类、常见的垃圾食品及其危害,让孩子对零食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伊伊之前吃过薯片或类似膨化食品,妈妈就让孩子先回忆这些零食的味道和吃零食的感觉。
接下来,伊伊妈妈就和孩子一起把薯片逐片地串在一根小木棍上。在正式燃烧薯片前,还让孩子大胆猜测或想象薯片遇到火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当妈妈说薯片会燃烧的时候,伊伊觉得不可思议,坚定地告诉妈妈:“零食怎么会被点燃呢?它又不是火柴啊!”
然后,就让孩子观察薯片燃烧的过程。薯片被点然后,伊伊大吃一惊。妈妈告诉她,因为它含油量太高了,所以会被点燃。热量太高,会让经常吃的小朋友长得很胖。刚好那段时间,伊伊幼儿园也在积极倡导小朋友要注意饮食,不要成为小胖墩。伊伊对变胖还挺担忧的,这个实验之后,她再也没有要求买薯片来吃。
第五,搭配好饮食,让孩子的营养更均衡。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稍微掌握一点营养学的基本常识才行。下面是关于给孩子饮食搭配的几个基本规则:1)尽可能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2)多提供碳水化合物(糖除外)给孩子,少提供脂肪类食品;3)对糖和甜食的摄入量需要限制;4)如果孩子每天的饮食比较正常,就不需要额外补充太多其他食品。
为了让我们对饮食搭配有更多的认识,建议你上网学习和了解“食物金字塔”,适当了解基本的营养学常识,让自己和孩子知道哪些食物可以多吃,哪些食物需要少吃或不吃。
另外,当宝宝几个月大的时候,爸爸妈妈们添加辅食也需要掌握一些营养学常识和方法。在我家两个孩子六个月左右添加辅食的时候,我们就比较注意蔬菜的多样化。我们会在给孩子做的面条里配上各种蔬菜,也会把能做成泥的菜都给孩子做成菜泥,比如土豆泥、山药泥、胡萝卜泥等等,还尝试过把一些蔬菜弄成菜汁给他们喝。等孩子长牙,差不多一岁半以后,就不再给孩子单独准备饭菜,他们基本上就和我们吃差不多的菜了。我们全家人都不挑食,会经常买应季的蔬菜上桌。
以上就是今天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怎样让孩子好好吃饭呢?记住这五个技巧:给孩子选择权、让孩子习得吃饭规则、陪孩子亲近食材世界、通过游戏让孩子“讨厌”零食、做好孩子的膳食搭配。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爷爷奶奶不认同,非要喂,平时也上班,老人帮带也不好意思多说什么。动不动就说:那你们自己带吧。或者就说幼儿园就全都会了。老说孩子自己吃吃不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