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为什么中国“硅谷”比美国多?

19 为什么中国“硅谷”比美国多?

00:00
07:31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为什么中国的硅谷比美国还要多?


这个话题又是一个跟地方政府有关的话题。我们都知道在美国有个地方叫硅谷,这个地方集聚了很多高科技公司,可以说它是美国甚至是全世界的创新中心。那么在中国我们也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地方,有的地方说自己是在打造自己的硅谷,有的地方叫光谷,有更多的地方叫高新技术区。那比如说在大数据这样的产业上,贵州在建设自己的大数据中心,宁夏也在建自己的大数据中心,那叫软件园的地方,那就更多了,数都数不过来。那么这样的一种情况好像是全世界都没有的。那就是说在一个国家内部有很多地方同时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那这种现象又是怎么产生的?今天我们就首先来谈一谈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有一些人认为一个国家当它处在经济发展的早期的时候,因为它很多技术比较落后,所以需要通过国家来进行扶持,通过实施所谓的产业政策来扶持这个国家有一些弱势产业的发展。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扶持政策,能够让一些弱势产业成为强势的产业,来追赶整个世界的技术前沿。那么这样的政策有道理吗?在理论上当然它还是有道理的。


有一些产业它需要有非常大的投入,如果你交给市场去做,一些私人部门就做不了。还有有一些带有研发性质,高科技的产业风险也比较大,作为私人企业来讲也很难承担巨大的风险。还有一些企业它的生产过程当中需要协调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部门,它是一个大规模的创新活动。那么由于上面这样一些原因,有一些产业的确需要通过国家的扶持来生产。比如说在中国的航空航天产业,就是由国家扶持来进行生产的。大型的计算机,也是由国家来推动创新的。那么在世界上被认为比较成功的实施了产业政策的国家,通常大家会提到日本。其实日本的经济发展是不是靠成功的产业政策来推进的,这一点在学术界还是有争论的。那我们今天就首先来看一看日本是怎么实施它的产业政策,在日本的产业政策当中,他特别强调有两点。第一点,就是虽然这个政策是由国家实施的,但是它非常强调竞争性。也就是说不同的企业,如果你要想享受国家所给予的优惠政策的话,你相互之间要竞争,而不是说把某一个优惠政策就给某一个具体的企业。另外产业政策还要比较宽泛一点,最好行业划分的不要太细,否则的话在某一个非常窄的领域里面,如果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就会风险非常大。比如说你宁愿去推行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而不要去推行某一种具体的新能源,比如说风能或者核能的产业发展的这样一种政策,否则在一个很窄的领域里面风险就非常大了。


那我反过来看看中国的产业政策,我们中国的产业政策有的时候它是直接补贴生产的。结果最近这些年国家也发现,通过这种直接补贴生产的方式,有很多企业就在骗取国家的补贴的这个政策。而且有的时候我们的产业政策还不够强调竞争性,于是就会导致拿到这些优惠政策的企业,它的生产会比较低效率。而且我们还会对一些定义非常窄的产业进行扶持。比如说前些年中国大规模的扶持光伏产业,结果导致了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一旦国际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中国的光伏产业就出现了全面的亏损。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地方政府又出来掺合了一下。其实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日本,地方政府一般来说对于产业的发展干预是比较小的。但是在中国,由于我们在前面课当中所讲到的每一个地方政府都有自己发展当地产业的非常高的积极性,于是地方政府就也采取了很多推动本地产业发展的所谓产业政策。而且一旦当中央政府要推动某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都纷纷跟风,结果在欠发达地区,也去跟随国家的产业政策,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但是遗憾的是中国的地方和地方之间差异实在太大了,有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可能比较适合发达地区来发展,但是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讲,这样的产业却是背离本地的比较优势的。结果跟随国家的产业政策,成了欠发达地区去争取国家优惠政策,或者获批当地的高新技术区这样的一种手段,最后的结果却可能得不偿失,给本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


通过今天的讲解,我希望我的听众朋友们能够理解,如果你自己是做企业的,或者你是在做投资,投资于企业的股票的话,你千万要小心。要看一看这个企业它所在的地方是不是适合他所发展的产业,它所发展的产业是不是得到了大量的补贴?如果是的话,你就要想一想,这样的补贴是不是真的能够刺激企业的创新,能够带来企业持续的发展了。有一句话邓小平说过,发展是硬道理,但这句话我们也可以把它换另外一个说法,改一改变成硬发展就是没道理。这句话可能对于我们思考产业政策,特别是思考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特别有帮助。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硅谷和高新技术区,美国也只不过有一个硅谷,以及在美国东部的128公路周围是高新企业的聚集区。中国在这个意义上,可能太多硅谷了。


好的,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我们从下一节课开始,要来讲大家普遍关心的跟自己切身利益非常相关的人口与就业的问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Will_Gardner

    The orthodox, or Western, way put institutions first and infrastructure second—"institutions for the ages with infrastructure that is good enough." The Chinese approach can be seen as reversing the order—"infrastructure for the ages with institutions that are good enough."

  • 菲菲星光

    高新个锤子,深圳科技园全是垃圾小游戏公司和垃圾软件公司😂

  • 画丁

    一哄而上

  • 储小九

    老师辛苦了,硬发展就是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