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 团队合作】工作中憋大招,小心把自己“憋死”——完美倾向

049【 团队合作】工作中憋大招,小心把自己“憋死”——完美倾向

00:00
06:57

【团队合作】14 工作中憋大招,小心把自己“憋死”——完美倾向


1、完美主义和完美倾向,有什么不同?

2、金庸编写武侠小说时的遗憾


你好,我是马东。职场B计划,咱们今天聊聊工作中“追求完美”这件事。你想把工作做到完美,没有问题。所以,一个任务你反复琢磨,反复修改,不到最后一刻,绝不交出来,是不是这种情况?那交出来之后,并没有得到你期待的热烈反响,甚至还有领导和同事会批评你说“你这人怎么墨迹啊?”


交活比较迟,耽误了进度。那这时候,你就会有一种委屈说“我都对自己这么狠了,我怎么还落下了埋怨呢?我这是图什么?”那今天,我想提醒你的恰恰就是,在职场上,追求完美这件事,可能有坑,你值得警惕;或者说,追求完美这件事本身,是不是一件不值得追求的事?


在我的心里,首先要区分两个概念,一个叫完美主义,一个叫完美倾向。啊,听起来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在我这要把它分成两种呢?这也是我的一个分析方法。因为我觉得,完美主义,其实指的是通向完美的一个道路和方向;而完美倾向,是那种必须一次性做到完美的那种企图。


所以在我心里,完美倾向的“完美”是雕刻出来的。就好像你要雕刻一个艺术作品,一开始,你就大概心里面知道它要成什么样,过程当中,不让任何人打扰你,然后你永远拿一块布盖着它,直到它成为你心中的那个完美作品,你才肯掀开这块布。


完美主义的“完美”,在我看来是堆积出来的。它是把完美当一个终极目标,抱着心向往之的态度,把一件作品越改越好,越改越接近完美。


很多人说互联网的产品思维,很多都是完美主义的典型,你就拿微信举个例子吧。你简单回想一下,几年前,微信刚上线的版本,和今天的微信完全不是一回事,对不对?它从最开始,就是一个简单的聊天工具,你发发语音呐。后来,出现了什么朋友圈啊,什么发红包啊,什么公众号啊等等,它的功能都是这几年间慢慢增加、慢慢更新,或者叫慢慢迭代的。


那相反的你想象一下,如果在开发微信的时候,每个人把想到的功能,都必须开发到完美,才让微信付诸给用户,那到现在,可能我们都不会有微信这个作品。到今天,也许他们还在雕刻那个东西呢。但是,别人的产品,可能早就已经上线了。


所以我要说的是,在工作当中也是一样的,对完美心向往之肯定是好事情,但是,不要为了一次性最大程度地实现完美,你就不肯完工。

 

还有另外一种微妙的心态,就是你老想憋一个大招,才有脸拿给人看。我告诉你,这事特别危险。因为我能理解哈,就是你想给大家一个惊喜,你想给大家眼前一亮,让大家知道,你一次性能把活干到多漂亮。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往往到最后,惊喜变成了惊吓,为什么呀?


因为,最常发生的情况,是你最后拿出来那个东西,其实跟大家心里想的有些差距。因为你已经把自己给全想明白了,但是大家期待的未必是这个东西。那到这个时候,完成度那么高,改无可改,你说什么都来不及了。这时候不仅大家失望,你自己也容易感到巨大的沮丧和挫败。


有朋友跟我分享过,说在传媒行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叫做一快遮百丑。因为,报纸出版,从写稿-编辑-排版-审核-印刷-派送,环环相扣,一环掉了链子,下一环就肯定会出问题。因此,你就必须严格的地遵守交稿时间,也因为这样,每篇报道可能都是有遗憾的。那电影可能也是这样,电视剧也是这样,所以,他们才叫做遗憾的艺术。在职场上,比做到一百分更重要的、更基本的,就是准时交货。准时交货是及格线,达不到这个及格线,谈不到什么完美。


再往深一层讲,就是咱们得想清楚了,职场当中,咱们做的是产品,不是艺术品;咱们是团队协作,不是一个艺术家的个人创作。金庸的武侠小说,想当年是在报纸上连载,所以他老人家每天都得赶在截稿之前交稿。好多细节、好多情节呀,都是自相矛盾,都有很多瑕疵。但是,金庸再不满意,他也得按时交稿。等到年老了,一个人完全可以凭兴趣自由发挥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出版压力了,那时候,他把所有的文稿都拿出来,慢慢地重新修改整理,再次出版。可见,连金庸这样的大作家都知道,在工作中,不能为了打磨自己的艺术品而开了天窗,影响了团队。


所以我得劝你,职场上,不要为了追求完美影响到别人,这是职场专业精神的体现,对不对?

      

现在很多公司不分大小,都要做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避免整个公司、整个团队陷入到完美倾向里边。拿现在流行的OKR管理来说,就是先设立一个目标;然后把这个目标拆分成若干可以量化的关键结果,至少是关键节点;然后再根据这个关键结果,把每个人的工作任务拆细、拆小。


这样,可以有效地检验和监控和监测,每个任务在每一个时点的完成情况。那确保了每个环节、每个节点、每个方向在所有的时间上,在质量上都是可控的,确保到最后的结果,就算不是惊喜,至少也不是惊吓。从个人层面来说,流程管理一样重要,它可以帮你避免工作当中的你自己的不自觉的完美倾向。


那在最后,我给你一个对自己进行流程管理的实用的小建议,仨字,“勤汇报”。你可以把自己的任务,分成几个重要的节点,每个节点都汇报一次。你这么做可能会有个副作用,就是老板会觉得说“怎么这么点小进展,你也来跟我说,你没事干了吧?”但是我告诉你,得忍住,而且要继续做,为什么呢?因为你这么做,至少到最后的结果会好于说,已经到了没有挽救和没有修改的余地的时候,老板那张脸,够你看半个月的。

 

关于如何向老板汇报,我们在“表功的艺术”这节课里面介绍过一种“1%,50%和99%的汇报原则”。那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打开第34期的音频,咱们一块回顾一下。


我是马东,职场B计划,明天见!

咱们想想看,工作当中,你的团队有没有这种完美倾向?你个人有没有这种完美倾向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73613274

    自己就是这种完美主义偏执狂,憋大招的时候不但会晚交,还会拖延开始,每次工作一下来就想我要怎么把这个报告做好,技惊四座,然后升职加薪迎娶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结果常常是不但没有技惊四座,还送给自己一首凉凉~领导以后布置任务都会叮嘱:“小X啊,做简单点就行了,咱项目都是有时效的”,估计在再不改进,我能在这个职位做到退休。完成,真的比完美更重要~~

    米未MeWe 回复 @听友73613274: 今天马老师讲的一定要记得用在工作里面呀~可以先按照deadline列一个计划表开始

  • 13640459pgg

    这就好像最近的宫剧里面富察傅恒想憋大招,一去边疆三年杀敌立功,计划回来向顶头上司讨取个宫女,因为提前和谁都没有丝毫沟通,结果回来发现当初情投意合的宫女已成为上司的女人,这招憋的,真真是要憋死了。反看工作中的我也是一样,因为追求完美又缺乏及时的沟通,导致给领导拖沓的印象,而且做的任务实效性全无,所有努力成了无用功。蜕层皮也要变,从这堂课开始

    米未MeWe 回复 @13640459pgg: 要是皇上这个大猪蹄子一开始就赐婚,就没这么多事了

  • 登登先生

    杜绝墨迹,勤汇报,先完成再完美!

    米未MeWe 回复 @登登先生:

  • 黄大牙3

    前公司的老板就是完美倾向,作为新媒体行业的公司最害怕这种完美倾向。比如抖音刚火的时候说要弄个自媒体节目,他一定要把演员不稳定因素、预防模仿者、稳定盈利模式、内容持续创新所有未来才出现的问题考虑完美,我们的方案有一个点不能解决就不开始,结果直到现在没做出节目。而别的团队想出的同类型节目早早火起来了......

    米未MeWe 回复 @黄大牙3: 心疼……

  • 朱小猪_iw

    我没被开除之前,也一直憋大招,求完美

    米未MeWe 回复 @朱小猪_iw: 所以您之后要尽量避免完美倾向啦~

  • Apolo_ie

    这个在软件领域叫敏捷流程,持续开发,持续迭代

    米未MeWe 回复 @Apolo_ie: 哈哈好的!

  • 北风中的橘子

    我个人就是完美倾向,害怕按时交的东西不够完美,然后被别人取笑说你本事也就那样,能力也不怎么样,害怕别人眼中的自己不够好,害怕失败,所以一直按自己想法打磨作品,结果拖延了时间,交出来的结果在别人眼里还是不完美甚至并不好,给别人留下这个人既磨叽,又干不好活的印象,真是得不偿失。与其磨叽,还不如按时,或者提前做完,交一个差不多的合格品出来,这样自己舒心,别人更放心。

    米未MeWe 回复 @北风中的橘子: 没错!

  • Anne_jr

    职场中做的是产品,不是艺术品,产品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准时交货是及格线,达不到及格线就谈不上完美

  • 西西里美

    有,记得初中那个绘画课作品的遭遇,十年过去了还是会让我耿耿于怀,憋大招到最后连deadline都错过了!以后的工作中也是,那种完美主义倾向不仅没有让我的工作成绩鹤立鸡群,反倒给别人留下一个磨叽的印象,偶尔明明八十分的作品却是能拔得头筹,总以为是时机问题,学习后才了解到是流程控制出了错。以后要学习自己管控任务流程了,这样想起来对公司那些流程节点要求也没有那么抵触了

  • Kyle8815

    請問馬東老師,主管總以”格局”搪塞于我們,如何優雅的兌回去呢

    LiuFengWen 回复 @Kyle8815: 可能他自身的格局也比较低,所以利用这用方式批评你,从而显得自己格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