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食谈丨江湖还在,江湖菜已经渐行渐远

百家食谈丨江湖还在,江湖菜已经渐行渐远

00:00
12:20



本来计划在年底前,

各个地方走一走吃一吃,

把这几十年各地菜品的变化,发展,进步

系统地聊聊。


但前些天在重庆做了些调查,

有些体会,

索性我们就从重庆菜开始聊起吧。





01


成都菜VS重庆菜


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麻辣的。长期以来始终有人拿重庆的饮食跟成都的饮食做比较,抛开火锅不讲,成都的好评绝大多数。


1.  为什么成都菜比重庆菜更受欢迎


其实,成都菜更多被大众接受的理由很简单,千年以来它做为西南地区的首府,南来的北往的,成都菜需要适合各种人的口味,加上菜品本身就有着极强的融合性,成都在这方面也是得天独厚。重庆菜不同,在交通不便捷的年代,这个城市的外来人口不多,流量不够,就饮食而言,更多地像是一个熟人社会,做自己喜欢做的,吃自己喜欢吃的。


▲  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成都火锅多鸳鸯锅,而重庆火锅则是多九宫格  / 图片来源:摄图网


2.  重庆人在外地吃饭难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成都人到外地,可以比较顺畅地接受当地饮食,重庆人不行,最多两顿饭就要找麻辣的吃。一旦回到重庆,肯定会讲,“出去一段时间,饿惨喽”,接下来自然是毛肚火锅,其它麻辣。



3.  外地人在重庆吃饭难


有些不能享受麻辣的人在重庆吃饭会是一件难事。 为什么,因为其它菜系在重庆没有立足之地,想换个口味还真不太容易。


在重庆吃饭,什么叫辣?什么叫不辣?估计重庆人很难说出一个统一的标准。


说重庆菜有封闭性,不是没有道理。应该讲,重庆直辖前,这个问题就存在,到重庆直辖以后,这个,反而愈演愈烈了。


02


重庆菜发展的契机


其实,无论在自然环境上看,还是从历史的角度讲,重庆菜都不是没有飞跃的机会。


1.   一流的就餐环境


我个人始终认为,重庆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就就餐环境而言,绝对是中国第一流的。吃火锅可以在南山枇杷园枇杷树下享用,吃歌乐山辣子鸡可以在俩人儿都抱不过来的古树下品尝,重庆地形的高高矮矮,随便一个地方就可以形成对两江的俯瞰,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营造出湖光山色,无论在嘉陵江,长江的哪个岸边的餐厅吃饭,你可以看到滚滚的江水,也可以现场感受被称为百万美元的山城夜景。



2.  历史机遇


历史上讲,重庆商业繁荣,做过陪都,饮食是有多样性的,比如传统餐饮老店,小滨楼的开水米花糖,梆梆糕什么的就是追求醇香口味,而不在麻辣上下功夫。颐之时的“三汤三肉”清炖牛肉汤、沙参牛尾汤、枸杞牛鞭汤,金毛牛肉、灯影牛肉和五香牛肉同样不强调重口味的,起源于苏州的陆稿荐从进入重庆以后一直是重庆人追捧的店家,他们的冻羊羔,五香熏鱼,淆肉可以讲一直是重庆人的最爱之一,这些跟麻辣都没有多少关系。


老重庆人偏爱的“炒米糖开水”


在抗战期间因为有各地名厨的碰撞融合下河帮菜是有了很大发展的。重庆川菜原本大方粗犷,以花样翻新迅速、用料大胆、不拘泥于材料著称,而江浙沪口味的融入,北菜的进入川东,给了重庆菜飞跃的条件。


下河帮以重庆南充为中心,菜品大方粗犷、江湖菜多,代表特色菜有、酸菜鱼、烤鱼、毛血旺、口水鸡等等…… / 图片1来源:摄图网


按道理说,就单是弘扬下河帮菜也应该足以让重庆菜找到自己的市场位置。这就要聊到重庆直辖后,重庆餐饮的定位问题。


03


选用“江湖菜”作为全国推广的称谓


说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来对下河帮菜做个解释,简单讲川菜由三大构成,以成都乐山为主的川西菜过去被称为上河帮菜,那么成都人自豪的感觉他们的菜有些官府味道。以重庆,南充为主的川东菜叫做下河帮菜,那么成都人也认为下河帮菜也不错,但是呢油重,味太足,是属于民间菜。而自贡由于盐帮的存在自成体系的菜被称为小河帮菜。


麻婆豆腐,上河帮以成都乐山为中心,菜品特色调味丰富、菜品亲民、口味清淡,经典特色代表菜有(蒜泥白肉、开水白菜、回锅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等等……


冷吃兔,小河帮以自贡宜宾为中心,菜品特点有味厚香浓、鲜辣刺激为主,代表特色菜有(火边牛肉、鲜椒兔、冷吃兔、富顺豆花)等等…… / 图片来源:摄图网


1997重庆做为川菜的从要流派申请渝菜独立门户,他们没有使用发展已经很成熟的下河帮菜做为独立的开始,而是使用了下河帮菜的俗称江湖菜做为全国推广的称谓,由此好像奠定了后来二十年或者更长时间里重庆菜的走向。重庆人之所以放弃了下河帮菜而用江湖菜向全国推广,我想里面会有他的原因, 因为长久以来成都人会认为下河帮菜太民间不能够登大雅之堂,而且下河帮菜早就是川菜的一支,那么要独立门户,走上高雅的殿堂,他们使用了江湖菜这个称谓。


重庆水煮鱼,俗称水煮鱼片、水煮活鱼,系重庆江湖菜的代表,其风味独特。


04


“江湖菜”称谓的弊病


1.  缺少文化支撑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菜式的市场检验都有周期性,一道菜被市场认可,从历史的角度看,至少需要三十年,当大众并不熟知的江湖菜推出一道新菜时候,市场的反应是迅速的。但这种反应可以支持多长时间?估计当时主张使用江湖菜的人可能没有想到,于是有了歌乐山辣子鸡的风靡全国,许多重庆人出差到其它省份,带辣子鸡成为了必须。但这种热度没有持续几年,当然也不可能持续几年,及其优秀的一道菜慢慢地由于缺少文化支撑,背景支持没落了,非常可惜。


辣子鸡 /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有人讲,“重庆璧山来凤驿的来凤鱼”是二十年前来重庆“江湖菜”流行的鼻祖,按理说,它的成长路径应该很好,好吃,有特点不必聊了,但它没有一直火下去,也没有起到支撑住江湖菜的作用。因为没有高尚化,而是不断扁平化了,后来的辣子鸡,邮亭鲫鱼,太安鱼什么的,在烹制手法上其实都有它的影响。岂止是上述两种菜啊,啤酒鸭,酸菜鱼,同样的遭遇。倒是毛血旺,泡椒牛蛙由于被其它菜系高尚化,被全国食客所接受,可惜,孤掌难鸣,无法代表下河帮菜或者讲江湖菜的。

 

来凤鱼—江湖菜的鼻祖


啤酒鸭—一瓶啤酒炖一只鸭子,比较鲜辣可口


酸菜鱼—酸味适口,辣而不燥


2.  限制了菜品向高处发展


讲到江湖菜的称谓的弊病还应该聊到江湖这个概念上来,江湖应该是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江湖也是很险峻的人生旅途,是行走,是有不确定性。那么江湖菜如何成长,壮大?何况,任何一种菜系,帮菜都需要从底部走到高处,进入殿堂,江湖菜按照一般理解就只有在江湖混的份了。


泡椒牛蛙由于被其它菜系高尚化,被全国食客所接受 / 图片来源:摄图网


3.  更重视发展菜品的江湖性,放弃了很多传统名菜


由于打出了江湖菜的招牌,更多地小餐馆在这20年间拼命地在粗矿,麻辣上花样翻新,忽视了菜品的样式美,容器美,客观地讲也忽略了一些传统菜的发展跟进步,甚至许多餐馆对传统名菜采取了放弃的做法。使得下河帮的许多优秀菜品,小吃竟然在重庆难寻踪迹,这也让好多重庆老食客很是着急,又无可奈何。


十八铲螺蛳鸡


盘龙鳝,所谓江湖菜,是重庆各式民间菜品的统称,最大的特点是“土”、“ 粗” 、“杂”。


4.  江湖菜已渐渐离开江湖


城市的进步,白领的增加,已经让重庆人的就餐要求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也使得过去的团坐一起的就餐形式有了变化,三五好友选择优美环境就餐,在大盘大盘的麻辣,不配套,也不应景。方方面面的改变,都凸显一个问题,江湖菜已经渐渐离开江湖。那,下河帮菜或许已经走上了提升之路。


05


现状


应该讲这些年,重庆的大都市味道越来越重,无论是外来人口的增加,内部人员对多种口味丰富性需要的加强,还是团餐风格的变化等等,重庆江湖菜现在发生变化了,而且变化的很明显。


几天前在重庆,跟朋友去了不少有特点的餐厅,尽管菜式依然是重庆菜为主,但菜单中已经明显地看到诸如葱烧海参,红烧狮子头,台湾卤肉,香港豉油皇炒面,臭鲑鱼,桂林米粉等等。孤立地看,不过是菜单里加了几个外阜菜而已,但其实是对近些年以来重庆江湖菜铁板一块的挑战,显然是一种菜品丰富的进步,也给未来时间里,重庆人的餐饮丰富提供了基础。其实,岂止是各种菜系的菜进入到了重庆人的菜单中,现在意大利、法国、日本的餐馆在重庆开的也是如火如荼。重要的是,其它菜系菜品的进入,会让重庆菜有些危机感,真正可以促进菜式的提高和发展。如果如此,那是重庆人的幸事也是全国食客的幸事。


重庆街头的日本餐厅——奈九居酒屋


回首二十年,重庆菜的整体风味没有变化,而且越来越好,重庆就餐环境,服务水准已经大幅度提高。我个人如果可以自由选择在哪里美食的话,当然是重庆,无论就餐环境,还是菜品、包括人。



本期内容

文字:杨克

播音:杨克

录音/剪辑:杜若曦

排版:李白白

图片来自网络,在此向作者致敬,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联系邮箱:fankui@funflavor.cn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97221173

    在喜马拉雅上听到最好的最客观的讲解,马上关注收藏了

  • z24s6y8ybysfuoa1li23

    打卡

  • 蓝色水灵龙

    这篇文章水准相当高。很客观

    食福味趣 回复 @蓝色水灵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