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整合:争夺文化的主导权

内部整合:争夺文化的主导权

00:00
12:39

一周优秀学员 


恭喜以上同学,获得一周【优秀学员】称号,请微信添加并联系课程小助手xmlyfm2018,领取余老师亲自准备的签名书。


课程金句 


第88集 内部整合:争夺文化的主导权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今天继续开课。


我上次讲到了在古代社会,远征和侵略有可能是造成自身文明破败的原因。我举的是最有文化的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他很成功的远征带来了文明的破碎。这其中至少是两个原因,第一,侵略战争一开始,他不能不进行野蛮的举动,这就是对我们本身的破坏;第二他为了使被征服国的人能够接受,他不得不把自己化身成为当地宗教的儿子,结果自己的文化结构实际上也破碎了。


对这个问题,其实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已经有所感觉了,所以他曾经好几次给自己的学生写文章送去。这件事情很有趣,因为学生已经成了一代君主了,所以亚里士多德也不能居高临下。他只是用非常恭敬的态度写了两篇文章,用中国的奏折的语言来翻译的话,一个叫《君道》,一个叫《上亚历山大论殖民地疏》。


文明与野蛮 

像这样的两篇文章现在都找不到了,但是这两篇文章的线索却可以考证出来一个大概。亚里士多德是担心自己的学生,在征服的过程当中,对于被征服地的文化太照顾了,太照顾以后就失去了他所固守的希腊文化原来的权威。因此,他告诫亚历山大,你既然战胜了,就要固守殖民观念,把希腊文化传播给当地,而不要把希腊文化和当地文化一视同仁。 


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观念我们是很难同意的了。但是他的担忧我们能够理解,等于你远征到最后反而使自己没了,自己的文化没了。亚历山大当然知道老师的毛病,所以也没有按照老师的想法在做,因为文化的征服比军事的征服要困难得多。


历史学家终于指出,希腊文化在那些被征服的国家里有点渗透,但这个渗透不是整体性的,只是技术性的碎片。这些碎片当然对我来说也比较重要,我曾经在巴基斯坦的塔克西拉市(Taxila)考证过犍陀罗艺术,那就是亚历山大东征以后所留下的一些碎片。这些碎片通过中国西域的龟兹,一直到武威,最后到达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这当然给中国的艺术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对希腊文化来说,却是它走向式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我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话,从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生亚历山大之间的关系写起,我说:


老师学问高深,交由学生的马蹄去播撒,结果老师叹息了,学生失踪了,他们几乎同时死去。


这就是在古代远征会产生的一个结果。这里边有一个道理希望大家能够明白,就是文明为什么成为文明呢?因为这是和周围的野蛮相比较的。文明和野蛮一比,在力量上文明一定是弱者,就是我们中国所讲的“秀才遇到兵”,肯定是打不过野蛮的。但是如果要战胜野蛮,文明也不得不用野蛮的手段。用野蛮手段时间一长,它本身也渐渐的和野蛮融合在一起了,文明的因素越来越小,这就是当时文明远征所带来的一个必然的结果。


我在巴比伦多次看到这样的情景,当时的导游告诉我,这块土地是被外来的侵略者放水冲掉的,冲掉了一块应该有的遗迹。哪个侵略者?他们记不清了。耶路撒冷也受到了一次次报复,耶路撒冷先打人家,人家再打进来以后就报复,报复的人一遍一遍地洗劫,洗劫的非常彻底,不仅用火烧,而且用耕地的犁,把有可能在地表深处的那些文物都犁掉,犁去你所有的记忆。这就由文明的真主变成了野蛮的真主。文明的等级越来越低,越来越低。


所以我得出个结论,在古代很多军事上的胜利者,恰恰是文化上的失败者。当他们用挖土、用水淹、用各种残暴的方式,来消灭原有的文化痕迹的时候,他们显得那么胆怯、那么脆弱、那么惶恐。这所举行的难道是一个胜利仪式吗?这明明是文化的失败仪式。


有趣的文化心理 

当时,中国在干什么呢?中国它在进行着大量的内部整合,内部整合过程当中也有大量残酷的战争。但是,与巴比伦和波斯波利斯所发生的事情相比,却不可同日而语。企图把对方的一切都消灭,甚至于把门族的记忆完全消灭的这种情景,中国只是局部发生,而且范围不大,整体上却很难出现这样的情景。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各种内战不是为了消灭主导性的中心文化,而恰恰是为了争夺文化的主导权。为了争夺文化的主导权,它就不可能发生在巴比伦和耶路撒冷了。不必要把文化的最终的遗迹用犁把它耕掉,用水把它淹掉,用不着这样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文化有一种保持自己本体基本观念的目标,有这个目标在,那么一切都放心了,就不可能造成远征,也就是一种文明自杀的结果了。


这就造成了我们中国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心理,内战虽然多,但是对外部的战争一点兴趣也没有。中国的农民对要夺取遥远的万里之外的土地的兴趣,完全不存在。我们作为中国人,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的长辈,我们的邻居,我们的朋友,我们可以去旅游,我们可以去做买卖,但是我们对于夺取他们领土的要求是一点不存在的。这是每个中国人心底的想法,我们虽然不是农民,但是我们心底里边有农耕文明、精耕细作给我们带来的文化沉淀。


所以,我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考察中国文化的这种心理,这就是“有内战,但是不远征”的这种心理。我做了一件和我当时的专业有关的事情,我一直想研究中国的生存文化心理,当时我的专业是戏剧,所以我曾经做过一件事,就是调查中国历史上全国演过最多的一个戏是哪一个戏?


大家猜猜看,在中国历史上民间被演得最多的是哪一台戏?我经过对很多省、很多历史、很多戏曲界和很多其他学术界的资料的调查,汇总、汇总、汇总,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而这个结论是戏剧界都能够统一的,这个戏是《孟姜女》。


《孟姜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为了反抗外国的侵略,我们要造长城,这个家庭的丈夫就被拉去造长城了。农民家怎么能够失去一个主要劳动力呢?于是妻子不远万里去寻找丈夫,找到一看,丈夫已经死了,她嚎啕大哭,把长城也哭倒了。


这里边有两件事情很值得重视,首先它是反侵略的,造长城是反侵略,但是为了造长城必须让男劳动力远行,一远行又造成悲剧,所以又反远行。反侵略、反远行都集中在《孟姜女》这个戏里边了。每场戏上上下下都一片痛苦,你能反对造长城吗?不能反对。你能反对远行吗?不能反对。所以只能千里送寒衣,结果是两败俱伤。


这种心态居然变成一个戏,以后在全国各省的民间演的最多,就反映了我们民族的深沉心理。


今天讲到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美丽心情_14s

    这节课给我的感触是:余老师,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文学家,他身上更多承载的是一种使命。作为文化大使,他和普通的研究者是不同的,普通的研究者是为研究而研究,余老师是站在国际高处的辩护者、维护者,他宣讲的中国文化是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及政治意义的。他的知识是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的 ,是值得我去敬佩的!

    怡雅斋 回复 @美丽心情_14s: 余秋雨教授年过七旬还在“传道受业解惑”,确实值得肯定和敬佩,精神可嘉!点赞!这一点正直的人是看在眼里的。

  • 阿志同学Azhi

    西方好似一位视死如归的角斗士,要么是纵横四海,要么是自我堕落。可它也是一位虔诚的信徒,要么是接纳四方,要么是渐行渐远。在野蛮面前,文明不堪一击。可在一个伟大的文明背后却是无限的野蛮换回来的!

  • 怡雅斋

    《孟姜女》的故事使本人想起汉语言文学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有一篇选自《诗经-王风》的“君子于役”的文章(文言文):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提示:这是思妇之辞,表现了一位农家妇女对长期服役在外的丈夫的深情思念和热切关心,从家庭生活方面反映了当时频繁的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全诗是农家妇女的内心独白;诗中景物构成一幅“山村晚归图”。)——共同赏析

  • 就是可伊

    谢谢。我爱我们这样的民族。

  • 就是可伊

    写了一首~。 遇上一场六十四分音符的雨 可 伊 遇上一场雨 六十四分音符的 “唰唰唰唰唰唰唰唰——” 毫无征兆 迅急而落 密密匝匝 玉珠纷跃 来得快 去得急 戛然止 无声息 空留一块云朵悠悠过 于是 我想给这场雨命名了 然后 我觉得今天挺特别了 今天 一定是个印象主义流派日 在刚刚遭遇老天爷挥洒的 印象主义杰作前 我刚刚看了 莫奈的 印象主义绘画 听了 德彪西的 印象主义音乐 2018.08.18

  • 1385005vkdi

    余老师讲的课是大家之言啊!文化大家!

  • 永不放弃的小波波

    余秋雨老师的知识体量之大真是让我惊叹不已。究竟是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进行阅读,牺牲了多少脑细胞进行思考,才能获得如此渊博的知识,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如此睿智的真知灼见啊!果真是学海无涯啊。

    可爱的蚌阔精 回复 @永不放弃的小波波: 同感!

  • 怡雅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qk57dy3oaiiuqdhrvufm 回复 @怡雅斋: 博学

  • 道是wuqingque有晴

    中国目前最正宗的文化学者

  • 听友160840714

    余秋雨先生是国内屈指可数的文化大师,只要您认真学习过“秋雨书院必修课”,只要您读过《中国文脉》,只要您是有良知的中国人……您就不可能会相信似有似无的网络传闻,相信无稽之谈的流言蜚语。 余秋雨老师,我真心崇敬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