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讲】大自然的魔法2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物理老师讲物理。上一讲我们介绍了熔化、凝固、汽化,这一讲我们继续介绍液化、升华和凝华。
我们先说液化。
液化有两种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无论降温还是压缩,都是希望自由散漫的气体,能够变老实一点,变紧密一点,两者都必须要放热。降温是直接逼气体交出热量,能量少了,它就飞不动了,越来越老实,互相依偎在一起,到一定程度,就成了结构更为紧密的液体。压缩体积,则是让气体无处可飞,强行使气体越聚越拢,最后变成液体。在压缩的过程中,气体温度会上升,当气体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就开始放热了。
家庭做饭用的液化气,火箭的燃料等,都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变成液体储存的。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要注意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只要一遇冷就液化,如自然界中的“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附在花草上就是“露珠”,附在空中的尘埃身上,就成为了“雾”。我们平常看见的“白气”不要以为就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气体,我们看见的“白气”实际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很细小的水珠。
下面,我们来探究固气互变。
物质由固态变气态叫升华,反之,由气态变固态叫凝华。
图1:升华和凝华
坚硬的固体,跳过中间的液态,一跃而成为四处乱飞的气体,哪儿来的这么大的能量?当然是要吸热啰。反之凝华就要放热。有实验为证。给放在密封的烧瓶中固态的碘微微加热,会看到紫色的碘蒸气,这表明物质升华要吸热。将烧瓶从酒精灯上移开,放入冷水中,发现烧瓶中的碘蒸气变为碘的固态粉末,附在烧瓶内壁,且水的温度升高,这表明物质凝华要放热。
要注意的是,冰升华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不过温度越低,升华得越慢。当冰密闭于绝热的容器中,冰会少量升华,同时冰自身的温度降低,以提供升华需要的热量。可见,升华需要吸热,但不一定要从外界吸热,吸自身的热也可以。如果容器足够大,冰大量升华会使残留的冰温度降低很多。随着残余的冰温度越来越低,能够提供的热量也越来越少,升华就会减慢。
常见的升华现象有:冰冻的衣服未经化水就变干,白炽灯里的钨丝变细,樟脑丸变小,冰雕作品体积缩小,干冰在常温下升华,碘升华为碘蒸气。
常见的凝华现象有:雾凇,冬天玻璃上的“窗花”,霜,雪,冰晶,白炽灯泡内壁上黑色的钨,碘蒸气凝华为碘。
了解完了6种物态变化,我们聊聊生活中是如何利用这些规律的。
大火炖汤和小火慢炖,你觉得哪个熟得更快呢?应该说两个都一样快,只要汤沸腾了,就始终保持沸点的温度,不论火力多大,温度也不再升高。所以不论是小火慢炖还是大火猛煮,对于汤中的菜肴来说都是一样的受热,当然也会一起熟啦。从此,你知道了汤烧开以后就改为小火,可以节能哦。
你用过干冰吗?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常温下易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可起到降温的作用,在食品保鲜、人工降雨、舞台烟雾效果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使用干冰能保持比普通冰袋更低的温度,并且不会有水,适用于怕水的物料。
在沙漠中如果没有找到水源,你知道还能怎么取水吗?有两种办法哦。一种是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收集植物蒸腾的水分。另一种是从空气中 “吸水”。沙漠的空气虽然很干燥,但仍含有一定的水分。人们已经发明了多种可以从沙漠干燥的空气中吸水的装置,但原理都是类似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用结构特殊的多孔材料收集这些小水珠,积少成多,就可以得到宝贵的水啦。
图2:从干燥的空气中吸水的装置
你还能想到更多应用的例子吗?
【小结一下】
这一讲,我们聊了液化、升华和凝华。
1.让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①降温,②压缩。无论哪种方法都会放热。
2.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冰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升华,而且不一定要从外界吸热,还可以从自身吸热来完成升华。
3.物态变化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这一讲我们介绍了3个例子,分别是煮汤、干冰和吸水装置。下一讲我们还会介绍更多有趣的例子。
【思考题】
冰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各是多少?
水蒸气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又各是多少?
好了,下一讲再见!
【备课手稿】
孔明再世
老师讲的思路清晰,重点明确,深入浅出。一句话:特别好懂!
感恩
老师好厉害呀
老师快点更新呀,对我帮助很大!
真的很喜欢老师
说的真不错,开车时,经常听
感觉棒棒哒!
今天脑洞打开了
太厉害了,我愿意跟随你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