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次我们给大家讲课后习题的评论,好多朋友把他们的心得告诉我们,其实我每回答一个问题都觉得自己也找到了一点方向,很多问题也是我从来没思考过的,你问了我才开始思考,有点条件反射回答大家。这不能保证对,但是我愿意这样。我觉得就是我想一周再回答你,也不一定对。这个条件反射可能会有很多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在里面,大家参考吧。
第三讲课后习题
1.您认为什么是说话之术?什么是说话之道?
2.您因为谁说的话而产生过尊敬之情吗?
1.答听友“柳青神禾”
听友“柳青神禾”:说话之道,就是表达自己内心,而能同时兼顾别人的感受;说话之术,可能它说话已经背离了表达本身,有其他的目的,为了赢,为了炫耀技巧,为了高人一头。
崔老师回复:说句实在话,我真的不是特别同意你的观点。我并不认为说话之道和说话之术有那么大的对立。
其实我认为,说话之术应该建立在说话之道上。我们为什么要说话?比如我们为了要表达,为了要讨论,为了要谈判,为了什么?我们有一个为了什么,这个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我们要与人为善,要跟人友好,要跟人说真话,是吧?这个是“道”,“道”是做人。
说话之术呢,它确实是一个技巧,但是不是炫耀一下技巧,或者为了使用技巧而使用一下。技巧就那么不堪?我觉得还是由“道”决定的。人不行,有技巧也没用;人特别好,没有技巧也会受欢迎。
所以,既然我们两方面都想到了,最好有一点哲学的思维,有一点逻辑的思维,去周全的看,它可能更好。
2.答听友“剑成_qt”
听友“剑成_qt”:我认为话术是套路,是设置好的框架。什么是话道?我不知道。一次大型学术会议,一位教授在演讲结束时说了一句“与谁结伴而行,比去哪里更重要”让我印象深刻。她讲了什么已经不记得了,这句话我却记得。
崔老师回复:这很简单呀,你认为他这句话是“道”,说话的“道”通常是让人家容易记住的。那么将来我们可能还会给你讲这个问题,我就是用你的说话之道在跟别人交流啊,没有任何作用啊,你一定是道没想清楚;第二,你不知道“道”要借用“术”,你的“术”不光表达不了你的“道”,还会添乱,所以这两个事是有关系的。你看你记住了她的一句话,那你认为她这个“道”,也就是“与谁结伴而行比去哪里更重要”是有道理。
所以你才记得这么清楚。但是她讲了什么,你却不记得,那我认为其实她的话术是有问题的,其实是应该让人记得的,尤其是这样的讲课,一、二、三、四PPT放上了,大家听完了就记住一句话,什么都没学到,什么都没听懂。那说明这是一次失败的说话之术的讲座。
3.答听友“姜小米520an”
听友“姜小米520an”:术是各种各样的技巧,道是感觉、真诚、本真的东西,打动内心的东西。
崔老师回复:一百分!非常对。
4.答听友“观心自明”
听友“观心自明”:关于什么是说话的道和术?受崔老师启发,我也不敢太肯定自己说的是否完全正确,只能说说我的理解。饱含爱心和敬畏之心的心态去说话就是掌握了说话的道;能用自身渊博知识或其它趣味去迎合、调动或者说是站在听话者喜欢听的角度去说话,就是说话的术。
崔老师回复:也可以说是一百分,没有什么问题,大的方向上没有问题。我倒觉得饱含爱心和敬畏之心的心态去说话,可能我们再说的严重一点,不一定是对那个谈话者,不一定是对要听我们谈话的这个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真诚,其实也是对我们表达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尊重和真诚,对吧?
信教的人会说:上帝让我们说话,那我们说话当然要对得起上帝,就是这个意思。
5.答听友“清净_m9”
听友“清净_m9”:我一个同学温文尔雅,不笑不说话,可是大家都讨厌她。从崔老师的课里我感受到这是说话的“道”与“术”的问题。用词、态度、声音、语调都是说话之术,而话背后的用心才是说话之道。我的老师告诉我,说话要注意对方的感受,不可以伤人。这是教我说话之道。
崔老师回复:他说的这个同学,没有说清楚,说他不笑不说话,然后大家还很反感他,他觉得是不是他说话伤人什么的,我倒注意到他在总结他的话的时候,他最后用的语调。其实我想提示大家,这个有可能是他说话不受欢迎的一个原因。因为好多人对高音频是反感的,因为高音频是有点刺激的。
如果家里养过小孩,你就知道,比如你家里有一套好的音响,你听一个唱片的时候开的声音很小,但是那个小孩会受不了,他会跑到自己床上捂着耳朵,甚至会哭,觉得莫名其妙,我小时候就这样。怎么啦?听这么好一个歌怎么着?他怎么会哭呢?
后来声音专家告诉我说,他比我们听到的那个尖音,就是高音强好几倍。因为咱们的耳朵听不到,谁也觉得不刺激。
网上还有一个小游戏,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让你听。如果你40岁了,你这就没声音;50岁了,你这就没声音;70岁了,你这就没声音——你越年轻听到的声音越多。那么很可能这个人说话的语调频率过高。比如都是我们平时听那种“嗒嗒嗒嗒嗒嗒嗒”都是这样的,连续听,确实有点受不了。
我们听音响的时候,有时候去买一个好的音响,主要也是看它的低音和中音。因为如果高音太尖的话,一个小时都听不了。语调的调整也是个方式。这个我只知道,我不懂,我不会。这得别的专业老师教才行,怎么改变语调我不会。
6.答听友“竹林访客”
听友“竹林访客”:崔老师,听完您的讲解,我体会说话的道是:干净,尊重对方。同时,自己也要有深厚的底蕴和思想吧?不然谈话没有质量,总是问一些防火通道问题。
崔老师回复:这个理解和表达都是对的。我只是有点担心,因为你觉得防火通道不好,你想堵上它,你想远离它,这样让我们说话成了个负担。没有必要,真的。我们为什么要让说话成了负担呢?
我这么跟你说吧,你可能想明白,你看你叫“竹林访客”,竹林里面的那个防火通道肯定跟我们住楼里的是不一样的对吧?所以我们天天走防火通道,它也有不同的风景。有的是在大高楼里一层一层台阶往下,有的就是山上,两边都是树,中间有个通道,那就是防火通道。因为它怕着火的时候,这边的树烧过去,那个就叫防火通道。在大森林里面全有,两边绿树成荫,对吧?芦苇荡里也有防火通道,有各种各样的防火通道。
就是说,我们哪怕天天用防火通道的方式说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滋味,不同的感受,是吧?别因为我们又有了一点想法,然后把自己给禁锢死了,不合算。
7.答听友“wdx2018”
听友“wdx2018”:我认为说话之术就是挖坑,不真诚的交谈,笑里藏刀。而说话之道就是求同存异,兼容并包,就一个“和”字。小时候,我的小学班主任说过“有理行遍天下,无里寸步难行”。当时还小,就记得他姓候。
崔老师回复:这怎么会认为说话之术就是挖坑呢?我就来跟你讲吧,我在做谈话节目的时候经常给别人挖坑,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它可以调整谈话的节奏,可以让现场的气氛活跃起来。
但是我们有一个很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话之道,当我们把嘉宾引到坑里以后,我们一定要负责把他拽上来,而不是扔在坑里看他的笑话。所以这个分寸一定要拿捏的特别好。
比如说,我们的嘉宾有的特聪明,你把他拽进来,坑它自己就出来了,大家一乐就过去了;我们扔进去了,他出不来,那我们第一时间就会把他带出来,带出来顺手就会把他推到第二个坑里,然后再把他带出来,我们跟他在各个坑里啊来游弋,所以是在一个做游戏的场面中,很和谐地把谈话的主题就说明了。
你听明白了吧?如果你要没有这个本事,你不要把别人带到坑里,就这么简单。所以说说话之术就是挖坑、不真诚的交谈、笑里藏刀这个总结就是不会挖坑,那就不要挖坑了。真的不会的事,别干!
8.答听友“总想变瘦的维”
听友“总想变瘦的维”:听完崔老师的语音,我个人认为“说话之术”指得应该是在与人沟通过程中只顾表述自己内心想法,不顾及对方感受的一种表达方法,这个“术”可能是功利的,简单的,粗暴的方法。而“说话之道”,应该是以尊重这场谈话,尊重沟通的对方为前提,呈现出的一种能够让谈话变得能被人欣赏,让人听着心里舒服的一种规则。
崔老师回复:我觉得你一定会变瘦的。她提的这些要求都已经超出了我讲课里面的那些要求,这都是太高的要求了,我有时候看到这种这么高的要求也害怕,怕什么呢,就怕成为他们的负担。
我是觉得我们在使用中去学习,别让“道”、“术”这两个字一个绑在我们左肩上,一个绑在我们右肩上,天天背着两个包袱出去,多累啊是吧?我们可以有这个概念,然后慢慢的理解,慢慢的尝试,千万别把它当做一门课,为了考试及格,为了一百分,左边背着“术”,右边背着“道”就上路了,那非出人命不可,对吧?
我有的时候看大家确实听明白了,真的是听明白了,但是太当回事了。这个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儿,如果要有训练,可能是从小的训练最好。现在我们已经迈过了从小训练的这个机会,失去了这个机会,那我们现在稍微注意一下就行了。
这么说吧,我说的再让大家心情开朗一点。在我看来,大多数人说话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就经过微调就可以了。
9.答听友“1808931zjka”
听友“1808931zjka”:说话之术就是说话的技巧,是具体的,比如您说的紧张时攥拳头,消耗掉力气;说话之道是说话要遵循的内在规律,不仅要学习,更要自己细细体悟,它不流于表面,却影响着我们说的每一句话,比如您讲的要有自己的谈话的特点,平时养成习惯,下意识的时候才会避免,我很受启发,我认为这是说话之道。
崔老师说的,我的中国梦是每个人都活得像人,让我体会到了兼济天下的胸怀,我觉得这句话和它背后的故事相结合才是最感染人,让我肃然起敬的地方。
崔老师回复:谢谢你。其实我就那么一说,但是我觉得你的这个鼓励才是让我对你肃然起敬的地方。因为我总说,我的中国梦是每个人都活得像人,其实我大多数情况下,包括家里人都会跟我说,唉呀,我们一个没名的人,我们一个小老百姓,我们说了有什么用呢?
我作为一个喜欢启蒙的人来说,听到这样的回答是最沮丧的,这社会就是由这些人组成的!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说话没用,所以每一个人都不说话,那什么时候才能有用呢,对不对?所以就要喊一声。
如果每个老百姓都是那种给坏事泼冷水,给坏事翻白眼,给坏事伸小拇指,都是这么个状态。对坏人做坏事的心理都是要有影响的。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当成巨人,这样才能活得像人。
第四讲课后习题
找一本小说或者一部电影、电视剧,品味里面的人物对白,他们说的话像不像日常生活中的感觉?
10.答听友“姜小米520an”
听友“姜小米520an”:《权利的游戏》有一段白发龙之母质问现在追随她的手下为什么曾经刺杀她的对话,思维速度很快。好像以前看过很多的抗日战争电视剧里的队长与士兵的对话都应用不上。而《权利的游戏》更接近现代人的沟通方式。没经历过就说不出来吧,还是经历,体验更重要。
《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是美国HBO电视网制作推出的一部中世纪史诗奇幻题材的电视剧。该剧改编自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的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系列。
崔老师回复:我认为有两点,一个是说作者或者编剧,他想让他有变化,他有根据、有史料参照;还有一种他没有根据,也没有史料参照,但是他非常熟悉现代人交流的方式,他们用的语言和语速,所以就会让你觉得特别恰当。
我们做《口述历史》的时候,现在采访了差不多上万个人。我的感觉是,历史没有那么强烈的横断面和分流。你觉得只有这个时代能说的话,那个时代的人也说过,你觉得只有那个时代人能做的事,这个时代的人也在做,这个重复率是非常高的。
2002年起,崔永元开始策划制作“口述历史”项目,8年间共采访了3500多人,积累了600万分钟素材,总耗资1.3亿元,先后推出了《电影传奇》、《我的长征》、《我的祖国》等系列专题记录片。
所以说,我们认为这样说话,那样做事就肯定能代表一个特定的年代,不准确。从我们做《口述历史》的角度来看是不准确的。
11.答听友“WDX2018”
听友“WDX2018”:崔老师,我又看了看鲁迅的小说《祝福》,里面的对白很平常,可是又更精炼。跟平常说话很相近,就是少了些废话。有些影视作品的对白呢,就感觉很飘,日常生活中是不可能说得很飘。
崔老师回复:《祝福》里的对白很精炼,你要知道,鲁迅的小说篇幅不长,由这个小说改成的电影篇幅也不长,而且当时它是北影的第一部彩色故事影片,所以它要压住时长,为什么?它不能成本太高,所以要求精炼是肯定的。平常说话,就是说他觉得有些影片的对白感觉很飘,日常生活不可能说得很飘。我告诉你,日常生活太有可能说得很飘了,对吧?
但是我觉得这个语言对白,它精炼,还是很飘,取决于你的影片,取决于你影片里的故事和影片里的人物,对吧?它得是那个人说的那时候的话,这个最重要。其实我看鲁迅的小说《祝福》的时候,我注意到它是倒叙,上来祥林嫂就死了。
然后到结尾的时候,祥林嫂死了,但是啥都不影响,它照样描写鲁镇的大年三十。一开始祥林嫂死在了除夕,到最后结尾再重复说她死了以后,鲁镇该放烟花放烟花,该飘来鱼肉的香味就飘来鱼肉的香味,就那一个人的命运,她和她的那个儿子,她和她丈夫那些命运,在鲁镇一阵风就过去了。这个感觉其实是让人很明显的。
12.答听友“温暖如春_dj”
“听友”温暖如春_dj:作业 《平凡的世界》第二十三章,主人公孙少安和他的父亲的一段对白: 父亲:我就在你后头走着……,我怕你万一想不开……少安哭了,父亲也哭了。少安又说:爸爸,你不要难受。我什么事也没!你不要灰心,门里门外的大事总有我承担哩……
在他们父子的对话中,有浓浓的陕北味道,少安所说的话,蕴含着他的懂事与担当,他没有抱怨,把难过藏在心里,然后还来安慰父亲,要帮父亲撑起家里这片天。朴实的语言,有生活最本来的样子。在曾经过的艰苦岁月里,家人之间,不也是这样在相互的关爱中,一起走过的么?以上,就是我的答题,谢谢您,老师!
崔老师回复:我也谢谢你,因为你的感受太细了,真的。我们每一个人在读一个作品的时候,能有这么细的感受,不光能看到父亲和孩子的对白,还能理解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作者就会高兴死了。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写的,他也英年早逝,在写完这些作品以后就离开了我们。他个人的那种心智,那种情感投射,就是在创作文艺作品的时候太狠了,我们都觉得太狠了,真的要那样写啊,就这他自己都知道。他自己都知道他活不了多久,但是他希望他能抓紧时间把这些东西写出来。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第五讲课后习题
1. 您知道别的外交故事中的语言艺术吗?您觉得这些故事是真实的吗?
2. 您有过因为没有事先思考而无法清晰表达的例子吗?如果有第二次机会,您会怎样重新表达?
13.答听友“Carl_YY”
听友“Carl_YY”:崔老师,关于第二个问题,我有一个思考。思考后再表达会使表达更流畅,但很多情形下的交谈或者谈判,节奏比较快,不给人充分思考的空间,那习惯于思考后表达,是否会降低自己即兴或未准备情况下的表达能力。
个人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候有准备的表达很流畅,但是未准备的情况下却磕磕绊绊,反差比较大,您觉得怎么才是正确的锻炼方式呢?同时,有时候感觉自己第一遍没有表达清楚,又会去补充说明,但有时候感觉自己这样在说罗圈话,不精炼,您觉得好的方式是怎样的呢?非常喜欢您的节目,很用心,感谢,盼复:)
崔老师回复:这个问题对我来说真的是有点难。因为我觉得他谈的不是“道”,他谈的是“术”,就是我说的那个问题,我可以教给你,但你不一定用得上。因为每个人跟每个人遇到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这个一点一点的说。
比如说,我们说有的时候表达很流畅,但是没准备的时候磕磕绊绊,那我告诉你怎么解决这问题。因为在我的评价体系里,磕磕绊绊不是表达不好。我们说一件事可以很流畅,也可以磕磕绊绊,但是我们表达清楚了,这就行了。
很多场合是允许你磕磕绊绊的,比如在我当电视节目主持人之前,是一个字都不能说错的。后来在我当了主持人以后就允许说错了。因为我们是即兴的嘛,来不及查字典,这三声、四声可能弄不对,那么对于我来说,既然是即兴的发言,我尽量别背大量的古汉语,少说成语,因为那很有可能会出错的。我干脆把它说普通了,还有的我实在说不下来呢,我就直接问,说那叫什么呢?底下咣就给你讲了。
那么我想跟那个朋友说很流畅和磕磕绊绊,这个没有什么问题,哪怕做节目主持人,都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是你故意表达很流畅,或者你故意磕磕绊绊,这是问题。真实的表达流畅或者磕磕绊绊都是很可爱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呢,当谈判或者谈话节奏比较快,不给充分思考空间的时候,他觉得表达是问题,我觉得这还是个技术问题。假定我们说谈判吧,谈判你要提前定好你可以接受的结果才可以去谈判。
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要把安娜卖了,然后我们最低接受的价钱是15000块钱。那么我们可能一开始就会商量,低于15000块钱还谈不谈,大家都决定不谈了,那好吧,很简单。我们卖安娜就照着15000以上谈。
根据对方以往出价和谈判的能力,我们可能要出到3万,也可能出到15200就行了。你会有事先的心理准备,这个时候我觉得你是不会乱的。你没有准备,卖安娜谈着谈着人家谈成200了,你还想出手呢,这就成问题了。
这是一个关于谈判思考空间的问题,我们也谈了流畅和磕磕绊绊的问题,有时候感觉自己是在说罗圈话,不精炼。我特意告诉你,不光这个缺点,罗圈话不精炼,声音高了,态度有点不好什么的,这些都是我们事后感觉。
在过程中,事后感觉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解决。说“唉呀对不起,我就是急了点,刚才声音大了点”就完了,它就成了一个完美的谈话。还有说,你看我都觉得这都是罗圈话了,一遍一遍的说,可能就是心里比较急,我这么说我都不知道您听懂了没有?
或者说您早就听懂了,你把这个补充进去,这都是真实的把它补充进去,它合起来是一段谈话,而不是自己在一边懊恼,说唉呀刚才我说那是罗圈话,唉呀我对他态度不好,我对他……这些没有用。
所以说,有一词叫将功补过嘛,但是将功补过都差好长时间,有的差好几年了,几年前犯的错,这次我给他补上。那在谈话里,我们说将功补过的时候,最好是立马实行,当场解决,当场用这个方式解决它最好了。
14.答听友“wdx2018”
听友“wdx2018”:我知道在香港回归问题上的外交谈判和万隆会议,不过不知道其中的具体情况,我也只道在谈判上,不妥协根本问题,很强硬,应该是真实的,不然怎么有这么大的成就了。有过没思考就表达的,很复杂,语无伦次,有第二次机会的话,我会有逻辑的去阐述内容,起码自己知道自己要想表达什么。
崔老师回复:他说的这个有意思,一个是外交事件,一个还是谈他自己的感受。其实我可以告诉你,这些谈判的方式,像这样重要的谈判,首先谈的是原则,不是具体的。原则确定了以后才能谈具体的。
比如当时撒切尔夫人和邓小平先生两人在谈香港回归问题的时候,撒切尔夫人的意思是,我们在用一些年是租的嘛,我租了100年,我再租100年。邓小平的意思是这个没商量,就是租期到了,必须回归我们。回归我们以后怎么办?再谈。
如果说你回归都不回归,那就免谈了。我们可以用各种手段把它拿回来,因为它已经是我们的了。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个底线,非常坚决,这事没得谈的,这是原则。
第二,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更经典。为什么?因为万隆会议的时候,很多国家认为中国成为新的大国,起码是亚洲的大国,它的想法和立意特别多,就要指挥整个亚洲,就是这个感觉。
万隆会议轮到周恩来发言的时候,前面已经有很多国家已经发言了,他们那个发言里面就有这样的内容,说我们抵制某些大国的那些自以为是的想法,让我们受损害的想法,我们抵制他们这样的观点,我们抵制他们那样的政策,都是这样的。
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所以周恩来上去讲话,就讲了原则。他说,我们来参加会议是为了求同存异,我们想把我们都认可的这部分谈成,不认可的那部分可以先不谈。一下让会议有了转变。他变了原则,这个原则非常好,哪怕我们只有一点能达成共识,那我们就谈它就行了,其他的先放下,先不谈。
这是非常高级的外交智慧。所以这个朋友说,他知道这个谈判上不妥协是根本问题,应该是,原则问题上不妥协,不是说什么都不妥协,其实我倒觉得谈判就是一个妥协的艺术。
你妥协一点,我妥协一点就成了。只有你妥协,我不能妥协,或者只有我妥协,你不能妥协,我觉得基本上都谈不成。
其实说白了,谈判还真是一个妥协的艺术,但是怎么妥协,妥多大的协,什么时候开始妥协,这个又像“术”了。这像技巧了吧?这个很有意思,你像他说的,有第二次机会的话,我就会有逻辑去阐述内容,起码自己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
他个人觉得这个难以操作,其实在外交谈判上特别好操作。它会这么说:关于贵方提出的最后三个问题,没在这次谈判的话题之内,但是我方也很感兴趣,希望下次会谈我们再谈这些内容。
那就是自己给自己留足够的时间回代表团接着商量,但是如果下次会谈里有那种原则性问题,说要不要让台湾独立,那你就要明确告诉他,这个话题不在我们谈判之列,不要说下次,可能中国人坐在面前永远不会谈这个话题,这就是外交的。但是我觉得当我们个人之间的谈判,让他三尺又何妨!
我们总结一下,这么回答吧,外交谈判都是一个妥协的艺术,我们私人之间的谈判更得妥协,妥协就是最大的诚意。
15.答听友“腾格尔dede”
听友“腾格尔dede”:之前看新闻的时候,也很好奇,两国领导人见面在说什么呢,能放出来的声音都是很正式的谈话。感觉高水平的谈判是开始给自己和对方一个放松的状态,能让谈判者更好的发挥。比如累不累啊,吃什么?之类,这样显得不对立,让对方不受情绪干扰的谈事情,说到重点问题自然就有谈的余地。给别人空间就是给自己更大的空间。
崔老师回复:如果刚才这段内容是腾格尔想出来的,我觉得你可真是个天才。因为真正的外交谈判就是这个样的,真的就是这个样子。周恩来接见斯诺的时候那个谈判,最近去了哪儿啊?去了杭州;还去了哪啊?还去了上海啊;抽烟吗?来一只吧,让他抽一支烟,然后讲上海和杭州目前的情况。
还有宴请尼克松,也是尼克松从杭州回来了,在北京宴请他。拿着菜单说,我看看都有什么菜单,跟尼克松说,你可不要跟杭州比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北京这个地方再怎么吃也不会比杭州的好吃,我们是尽了最大努力了。就是这样的谈话。
外交谈话也就是这样的谈话。开始了,比如说,美国国务卿最近去访问朝鲜,朝鲜的团长第一句话就说,你睡的好吧?国务卿说,我是第二次来平壤了。他说,对,我们知道,但是第一次你没有过夜就走了,这次是第一次在平壤过夜,是不是睡的还很好啊?希望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些问题,没有影响你昨天的睡眠。这都是公开披露的谈判的内容。
所以我觉得这位网友可以直接去参加谈判,不用老到处唱歌了。
16.答听友“陌上山花ll”
听友“陌上山花ll”:平庸的谈话都是类似的,卓越的谈话各具特色,各自有独特的性格魅力,可以这样理解吗?
崔老师回复:给我们下套了是吧?这就是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我非常抱歉的告诉你,平庸的谈话都不一定是类似的,卓越的谈话就更不一定是类似的,这是跟托尔斯泰那个说法不一样的,各有各的平庸,也各有各的类似,所以才讲起来那么费劲,那么难。但是我们一起探讨,总能找到一些好方法。
我特别希望有一天我在火车站,在大街上碰到一个朋友,跟他聊天,聊得特别舒服。
他说,你知道吗?我听过你的课。
我说,你是因为听了我的课才变成这样了吗?
他说,是啊!
唉呀,那天我会特别自豪的。我希望有这样一件事,所以提醒在座的朋友们,如果有一天你们在街上碰到我,如果跟我聊天,如果我夸你聊得好,你一定给我面子,说听过我的课。
谢谢你们!
下集预告:
西方的雄辩术是如何兴起的?
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演说家究竟有多能言善辩?
下一讲,崔老师带你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雄辩之法。
1405.44万23.39万
崔永元:你要勇敢地表达观点,自由地描绘心声
【点开看视频】崔永元说话课价值在哪?听他的家猫安娜告诉你
01.专业主持人的必备素质,如何让人愿意跟你聊天?
02.谈话中的“妙问”是如何提出的?
03.从《实话实说》大热的秘诀看说话之道
04.让日常说话更有含金量,从探索经典对白开始
回复@苗苗_opu:请不要胡乱喷屎
崔永元——像他一样说话
崔永元说
格调崔永元
实话谁说——崔永元
崔永元《不过如此》
崔永元2001版《不过如此》
崔老师,您说的太好了,您不仅是在教大家学说话,您还在教大家学做人,认识您真好。谢谢崔老师,崔老师辛苦了
明天是晴天Sun 回复 @感恩c: 俺也是
多努力百分之十 回复 @感恩c: 俺也是
ADCDE 回复 @感恩c: 跟你的想法一致!
选择评论做点评,这个环节很棒,崔老师费心了,辛苦了,感恩🌹,听了崔老师的音频课后,也去听听其他老师的课,一对比,内容且不谈,就那个语感,语速就没法继续听。希望这期结束了,还能继续听到崔老师的课。
喜欢听崔老师说话
无言CLZ 回复 @苗苗_opu: 请不要胡乱喷屎
苗苗_opu 回复 @无言CLZ: 看看谁比较早去世
讲的太好了,受教了。
听了老师的话,我觉得是要善良与真诚
幻雪之恋_4k 回复 @阳韵芳: 。
15. 小崔答听友:给人挖坑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上次我们给大家讲课后习题的评论,好多朋友把他们的心得告诉我们,其实我每回答一个问题都觉得自己也找到了一点方向,很多问题也是我从来没思考过的,你问了我才开始思考,有点条件反射回答大家。这不能保证对,但是我愿意这样。我觉得就是我想一周再回答你,也不一定对。这个条件反射可能会有很多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在里面,大家参考吧。
第三讲课后习题
1.您认为什么是说话之术?什么是说话之道?
2.您因为谁说的话而产生过尊敬之情吗?
1.答听友“柳青神禾”
听友“柳青神禾”:说话之道,就是表达自己内心,而能同时兼顾别人的感受;说话之术,可能它说话已经背离了表达本身,有其他的目的,为了赢,为了炫耀技巧,为了高人一头。
崔老师回复:说句实在话,我真的不是特别同意你的观点。我并不认为说话之道和说话之术有那么大的对立。
其实我认为,说话之术应该建立在说话之道上。我们为什么要说话?比如我们为了要表达,为了要讨论,为了要谈判,为了什么?我们有一个为了什么,这个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我们要与人为善,要跟人友好,要跟人说真话,是吧?这个是“道”,“道”是做人。
说话之术呢,它确实是一个技巧,但是不是炫耀一下技巧,或者为了使用技巧而使用一下。技巧就那么不堪?我觉得还是由“道”决定的。人不行,有技巧也没用;人特别好,没有技巧也会受欢迎。
所以,既然我们两方面都想到了,最好有一点哲学的思维,有一点逻辑的思维,去周全的看,它可能更好。
2.答听友“剑成_qt”
听友“剑成_qt”:我认为话术是套路,是设置好的框架。什么是话道?我不知道。一次大型学术会议,一位教授在演讲结束时说了一句“与谁结伴而行,比去哪里更重要”让我印象深刻。她讲了什么已经不记得了,这句话我却记得。
崔老师回复:这很简单呀,你认为他这句话是“道”,说话的“道”通常是让人家容易记住的。那么将来我们可能还会给你讲这个问题,我就是用你的说话之道在跟别人交流啊,没有任何作用啊,你一定是道没想清楚;第二,你不知道“道”要借用“术”,你的“术”不光表达不了你的“道”,还会添乱,所以这两个事是有关系的。你看你记住了她的一句话,那你认为她这个“道”,也就是“与谁结伴而行比去哪里更重要”是有道理。
所以你才记得这么清楚。但是她讲了什么,你却不记得,那我认为其实她的话术是有问题的,其实是应该让人记得的,尤其是这样的讲课,一、二、三、四PPT放上了,大家听完了就记住一句话,什么都没学到,什么都没听懂。那说明这是一次失败的说话之术的讲座。
3.答听友“姜小米520an”
听友“姜小米520an”:术是各种各样的技巧,道是感觉、真诚、本真的东西,打动内心的东西。
崔老师回复:一百分!非常对。
4.答听友“观心自明”
听友“观心自明”:关于什么是说话的道和术?受崔老师启发,我也不敢太肯定自己说的是否完全正确,只能说说我的理解。饱含爱心和敬畏之心的心态去说话就是掌握了说话的道;能用自身渊博知识或其它趣味去迎合、调动或者说是站在听话者喜欢听的角度去说话,就是说话的术。
崔老师回复:也可以说是一百分,没有什么问题,大的方向上没有问题。我倒觉得饱含爱心和敬畏之心的心态去说话,可能我们再说的严重一点,不一定是对那个谈话者,不一定是对要听我们谈话的这个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真诚,其实也是对我们表达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尊重和真诚,对吧?
信教的人会说:上帝让我们说话,那我们说话当然要对得起上帝,就是这个意思。
5.答听友“清净_m9”
听友“清净_m9”:我一个同学温文尔雅,不笑不说话,可是大家都讨厌她。从崔老师的课里我感受到这是说话的“道”与“术”的问题。用词、态度、声音、语调都是说话之术,而话背后的用心才是说话之道。我的老师告诉我,说话要注意对方的感受,不可以伤人。这是教我说话之道。
崔老师回复:他说的这个同学,没有说清楚,说他不笑不说话,然后大家还很反感他,他觉得是不是他说话伤人什么的,我倒注意到他在总结他的话的时候,他最后用的语调。其实我想提示大家,这个有可能是他说话不受欢迎的一个原因。因为好多人对高音频是反感的,因为高音频是有点刺激的。
如果家里养过小孩,你就知道,比如你家里有一套好的音响,你听一个唱片的时候开的声音很小,但是那个小孩会受不了,他会跑到自己床上捂着耳朵,甚至会哭,觉得莫名其妙,我小时候就这样。怎么啦?听这么好一个歌怎么着?他怎么会哭呢?
后来声音专家告诉我说,他比我们听到的那个尖音,就是高音强好几倍。因为咱们的耳朵听不到,谁也觉得不刺激。
网上还有一个小游戏,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让你听。如果你40岁了,你这就没声音;50岁了,你这就没声音;70岁了,你这就没声音——你越年轻听到的声音越多。那么很可能这个人说话的语调频率过高。比如都是我们平时听那种“嗒嗒嗒嗒嗒嗒嗒”都是这样的,连续听,确实有点受不了。
我们听音响的时候,有时候去买一个好的音响,主要也是看它的低音和中音。因为如果高音太尖的话,一个小时都听不了。语调的调整也是个方式。这个我只知道,我不懂,我不会。这得别的专业老师教才行,怎么改变语调我不会。
6.答听友“竹林访客”
听友“竹林访客”:崔老师,听完您的讲解,我体会说话的道是:干净,尊重对方。同时,自己也要有深厚的底蕴和思想吧?不然谈话没有质量,总是问一些防火通道问题。
崔老师回复:这个理解和表达都是对的。我只是有点担心,因为你觉得防火通道不好,你想堵上它,你想远离它,这样让我们说话成了个负担。没有必要,真的。我们为什么要让说话成了负担呢?
我这么跟你说吧,你可能想明白,你看你叫“竹林访客”,竹林里面的那个防火通道肯定跟我们住楼里的是不一样的对吧?所以我们天天走防火通道,它也有不同的风景。有的是在大高楼里一层一层台阶往下,有的就是山上,两边都是树,中间有个通道,那就是防火通道。因为它怕着火的时候,这边的树烧过去,那个就叫防火通道。在大森林里面全有,两边绿树成荫,对吧?芦苇荡里也有防火通道,有各种各样的防火通道。
就是说,我们哪怕天天用防火通道的方式说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滋味,不同的感受,是吧?别因为我们又有了一点想法,然后把自己给禁锢死了,不合算。
7.答听友“wdx2018”
听友“wdx2018”:我认为说话之术就是挖坑,不真诚的交谈,笑里藏刀。而说话之道就是求同存异,兼容并包,就一个“和”字。小时候,我的小学班主任说过“有理行遍天下,无里寸步难行”。当时还小,就记得他姓候。
崔老师回复:这怎么会认为说话之术就是挖坑呢?我就来跟你讲吧,我在做谈话节目的时候经常给别人挖坑,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它可以调整谈话的节奏,可以让现场的气氛活跃起来。
但是我们有一个很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话之道,当我们把嘉宾引到坑里以后,我们一定要负责把他拽上来,而不是扔在坑里看他的笑话。所以这个分寸一定要拿捏的特别好。
比如说,我们的嘉宾有的特聪明,你把他拽进来,坑它自己就出来了,大家一乐就过去了;我们扔进去了,他出不来,那我们第一时间就会把他带出来,带出来顺手就会把他推到第二个坑里,然后再把他带出来,我们跟他在各个坑里啊来游弋,所以是在一个做游戏的场面中,很和谐地把谈话的主题就说明了。
你听明白了吧?如果你要没有这个本事,你不要把别人带到坑里,就这么简单。所以说说话之术就是挖坑、不真诚的交谈、笑里藏刀这个总结就是不会挖坑,那就不要挖坑了。真的不会的事,别干!
8.答听友“总想变瘦的维”
听友“总想变瘦的维”:听完崔老师的语音,我个人认为“说话之术”指得应该是在与人沟通过程中只顾表述自己内心想法,不顾及对方感受的一种表达方法,这个“术”可能是功利的,简单的,粗暴的方法。而“说话之道”,应该是以尊重这场谈话,尊重沟通的对方为前提,呈现出的一种能够让谈话变得能被人欣赏,让人听着心里舒服的一种规则。
崔老师回复:我觉得你一定会变瘦的。她提的这些要求都已经超出了我讲课里面的那些要求,这都是太高的要求了,我有时候看到这种这么高的要求也害怕,怕什么呢,就怕成为他们的负担。
我是觉得我们在使用中去学习,别让“道”、“术”这两个字一个绑在我们左肩上,一个绑在我们右肩上,天天背着两个包袱出去,多累啊是吧?我们可以有这个概念,然后慢慢的理解,慢慢的尝试,千万别把它当做一门课,为了考试及格,为了一百分,左边背着“术”,右边背着“道”就上路了,那非出人命不可,对吧?
我有的时候看大家确实听明白了,真的是听明白了,但是太当回事了。这个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儿,如果要有训练,可能是从小的训练最好。现在我们已经迈过了从小训练的这个机会,失去了这个机会,那我们现在稍微注意一下就行了。
这么说吧,我说的再让大家心情开朗一点。在我看来,大多数人说话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就经过微调就可以了。
9.答听友“1808931zjka”
听友“1808931zjka”:说话之术就是说话的技巧,是具体的,比如您说的紧张时攥拳头,消耗掉力气;说话之道是说话要遵循的内在规律,不仅要学习,更要自己细细体悟,它不流于表面,却影响着我们说的每一句话,比如您讲的要有自己的谈话的特点,平时养成习惯,下意识的时候才会避免,我很受启发,我认为这是说话之道。
崔老师说的,我的中国梦是每个人都活得像人,让我体会到了兼济天下的胸怀,我觉得这句话和它背后的故事相结合才是最感染人,让我肃然起敬的地方。
崔老师回复:谢谢你。其实我就那么一说,但是我觉得你的这个鼓励才是让我对你肃然起敬的地方。因为我总说,我的中国梦是每个人都活得像人,其实我大多数情况下,包括家里人都会跟我说,唉呀,我们一个没名的人,我们一个小老百姓,我们说了有什么用呢?
我作为一个喜欢启蒙的人来说,听到这样的回答是最沮丧的,这社会就是由这些人组成的!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说话没用,所以每一个人都不说话,那什么时候才能有用呢,对不对?所以就要喊一声。
如果每个老百姓都是那种给坏事泼冷水,给坏事翻白眼,给坏事伸小拇指,都是这么个状态。对坏人做坏事的心理都是要有影响的。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当成巨人,这样才能活得像人。
第四讲课后习题
找一本小说或者一部电影、电视剧,品味里面的人物对白,他们说的话像不像日常生活中的感觉?
10.答听友“姜小米520an”
听友“姜小米520an”:《权利的游戏》有一段白发龙之母质问现在追随她的手下为什么曾经刺杀她的对话,思维速度很快。好像以前看过很多的抗日战争电视剧里的队长与士兵的对话都应用不上。而《权利的游戏》更接近现代人的沟通方式。没经历过就说不出来吧,还是经历,体验更重要。
《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是美国HBO电视网制作推出的一部中世纪史诗奇幻题材的电视剧。该剧改编自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的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系列。
崔老师回复:我认为有两点,一个是说作者或者编剧,他想让他有变化,他有根据、有史料参照;还有一种他没有根据,也没有史料参照,但是他非常熟悉现代人交流的方式,他们用的语言和语速,所以就会让你觉得特别恰当。
我们做《口述历史》的时候,现在采访了差不多上万个人。我的感觉是,历史没有那么强烈的横断面和分流。你觉得只有这个时代能说的话,那个时代的人也说过,你觉得只有那个时代人能做的事,这个时代的人也在做,这个重复率是非常高的。
2002年起,崔永元开始策划制作“口述历史”项目,8年间共采访了3500多人,积累了600万分钟素材,总耗资1.3亿元,先后推出了《电影传奇》、《我的长征》、《我的祖国》等系列专题记录片。
所以说,我们认为这样说话,那样做事就肯定能代表一个特定的年代,不准确。从我们做《口述历史》的角度来看是不准确的。
11.答听友“WDX2018”
听友“WDX2018”:崔老师,我又看了看鲁迅的小说《祝福》,里面的对白很平常,可是又更精炼。跟平常说话很相近,就是少了些废话。有些影视作品的对白呢,就感觉很飘,日常生活中是不可能说得很飘。
崔老师回复:《祝福》里的对白很精炼,你要知道,鲁迅的小说篇幅不长,由这个小说改成的电影篇幅也不长,而且当时它是北影的第一部彩色故事影片,所以它要压住时长,为什么?它不能成本太高,所以要求精炼是肯定的。平常说话,就是说他觉得有些影片的对白感觉很飘,日常生活不可能说得很飘。我告诉你,日常生活太有可能说得很飘了,对吧?
但是我觉得这个语言对白,它精炼,还是很飘,取决于你的影片,取决于你影片里的故事和影片里的人物,对吧?它得是那个人说的那时候的话,这个最重要。其实我看鲁迅的小说《祝福》的时候,我注意到它是倒叙,上来祥林嫂就死了。
然后到结尾的时候,祥林嫂死了,但是啥都不影响,它照样描写鲁镇的大年三十。一开始祥林嫂死在了除夕,到最后结尾再重复说她死了以后,鲁镇该放烟花放烟花,该飘来鱼肉的香味就飘来鱼肉的香味,就那一个人的命运,她和她的那个儿子,她和她丈夫那些命运,在鲁镇一阵风就过去了。这个感觉其实是让人很明显的。
12.答听友“温暖如春_dj”
“听友”温暖如春_dj:作业 《平凡的世界》第二十三章,主人公孙少安和他的父亲的一段对白: 父亲:我就在你后头走着……,我怕你万一想不开……少安哭了,父亲也哭了。少安又说:爸爸,你不要难受。我什么事也没!你不要灰心,门里门外的大事总有我承担哩……
在他们父子的对话中,有浓浓的陕北味道,少安所说的话,蕴含着他的懂事与担当,他没有抱怨,把难过藏在心里,然后还来安慰父亲,要帮父亲撑起家里这片天。朴实的语言,有生活最本来的样子。在曾经过的艰苦岁月里,家人之间,不也是这样在相互的关爱中,一起走过的么?以上,就是我的答题,谢谢您,老师!
崔老师回复:我也谢谢你,因为你的感受太细了,真的。我们每一个人在读一个作品的时候,能有这么细的感受,不光能看到父亲和孩子的对白,还能理解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作者就会高兴死了。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写的,他也英年早逝,在写完这些作品以后就离开了我们。他个人的那种心智,那种情感投射,就是在创作文艺作品的时候太狠了,我们都觉得太狠了,真的要那样写啊,就这他自己都知道。他自己都知道他活不了多久,但是他希望他能抓紧时间把这些东西写出来。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第五讲课后习题
1. 您知道别的外交故事中的语言艺术吗?您觉得这些故事是真实的吗?
2. 您有过因为没有事先思考而无法清晰表达的例子吗?如果有第二次机会,您会怎样重新表达?
13.答听友“Carl_YY”
听友“Carl_YY”:崔老师,关于第二个问题,我有一个思考。思考后再表达会使表达更流畅,但很多情形下的交谈或者谈判,节奏比较快,不给人充分思考的空间,那习惯于思考后表达,是否会降低自己即兴或未准备情况下的表达能力。
个人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候有准备的表达很流畅,但是未准备的情况下却磕磕绊绊,反差比较大,您觉得怎么才是正确的锻炼方式呢?同时,有时候感觉自己第一遍没有表达清楚,又会去补充说明,但有时候感觉自己这样在说罗圈话,不精炼,您觉得好的方式是怎样的呢?非常喜欢您的节目,很用心,感谢,盼复:)
崔老师回复:这个问题对我来说真的是有点难。因为我觉得他谈的不是“道”,他谈的是“术”,就是我说的那个问题,我可以教给你,但你不一定用得上。因为每个人跟每个人遇到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这个一点一点的说。
比如说,我们说有的时候表达很流畅,但是没准备的时候磕磕绊绊,那我告诉你怎么解决这问题。因为在我的评价体系里,磕磕绊绊不是表达不好。我们说一件事可以很流畅,也可以磕磕绊绊,但是我们表达清楚了,这就行了。
很多场合是允许你磕磕绊绊的,比如在我当电视节目主持人之前,是一个字都不能说错的。后来在我当了主持人以后就允许说错了。因为我们是即兴的嘛,来不及查字典,这三声、四声可能弄不对,那么对于我来说,既然是即兴的发言,我尽量别背大量的古汉语,少说成语,因为那很有可能会出错的。我干脆把它说普通了,还有的我实在说不下来呢,我就直接问,说那叫什么呢?底下咣就给你讲了。
那么我想跟那个朋友说很流畅和磕磕绊绊,这个没有什么问题,哪怕做节目主持人,都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是你故意表达很流畅,或者你故意磕磕绊绊,这是问题。真实的表达流畅或者磕磕绊绊都是很可爱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呢,当谈判或者谈话节奏比较快,不给充分思考空间的时候,他觉得表达是问题,我觉得这还是个技术问题。假定我们说谈判吧,谈判你要提前定好你可以接受的结果才可以去谈判。
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要把安娜卖了,然后我们最低接受的价钱是15000块钱。那么我们可能一开始就会商量,低于15000块钱还谈不谈,大家都决定不谈了,那好吧,很简单。我们卖安娜就照着15000以上谈。
根据对方以往出价和谈判的能力,我们可能要出到3万,也可能出到15200就行了。你会有事先的心理准备,这个时候我觉得你是不会乱的。你没有准备,卖安娜谈着谈着人家谈成200了,你还想出手呢,这就成问题了。
这是一个关于谈判思考空间的问题,我们也谈了流畅和磕磕绊绊的问题,有时候感觉自己是在说罗圈话,不精炼。我特意告诉你,不光这个缺点,罗圈话不精炼,声音高了,态度有点不好什么的,这些都是我们事后感觉。
在过程中,事后感觉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解决。说“唉呀对不起,我就是急了点,刚才声音大了点”就完了,它就成了一个完美的谈话。还有说,你看我都觉得这都是罗圈话了,一遍一遍的说,可能就是心里比较急,我这么说我都不知道您听懂了没有?
或者说您早就听懂了,你把这个补充进去,这都是真实的把它补充进去,它合起来是一段谈话,而不是自己在一边懊恼,说唉呀刚才我说那是罗圈话,唉呀我对他态度不好,我对他……这些没有用。
所以说,有一词叫将功补过嘛,但是将功补过都差好长时间,有的差好几年了,几年前犯的错,这次我给他补上。那在谈话里,我们说将功补过的时候,最好是立马实行,当场解决,当场用这个方式解决它最好了。
14.答听友“wdx2018”
听友“wdx2018”:我知道在香港回归问题上的外交谈判和万隆会议,不过不知道其中的具体情况,我也只道在谈判上,不妥协根本问题,很强硬,应该是真实的,不然怎么有这么大的成就了。有过没思考就表达的,很复杂,语无伦次,有第二次机会的话,我会有逻辑的去阐述内容,起码自己知道自己要想表达什么。
崔老师回复:他说的这个有意思,一个是外交事件,一个还是谈他自己的感受。其实我可以告诉你,这些谈判的方式,像这样重要的谈判,首先谈的是原则,不是具体的。原则确定了以后才能谈具体的。
比如当时撒切尔夫人和邓小平先生两人在谈香港回归问题的时候,撒切尔夫人的意思是,我们在用一些年是租的嘛,我租了100年,我再租100年。邓小平的意思是这个没商量,就是租期到了,必须回归我们。回归我们以后怎么办?再谈。
如果说你回归都不回归,那就免谈了。我们可以用各种手段把它拿回来,因为它已经是我们的了。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个底线,非常坚决,这事没得谈的,这是原则。
第二,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更经典。为什么?因为万隆会议的时候,很多国家认为中国成为新的大国,起码是亚洲的大国,它的想法和立意特别多,就要指挥整个亚洲,就是这个感觉。
万隆会议轮到周恩来发言的时候,前面已经有很多国家已经发言了,他们那个发言里面就有这样的内容,说我们抵制某些大国的那些自以为是的想法,让我们受损害的想法,我们抵制他们这样的观点,我们抵制他们那样的政策,都是这样的。
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所以周恩来上去讲话,就讲了原则。他说,我们来参加会议是为了求同存异,我们想把我们都认可的这部分谈成,不认可的那部分可以先不谈。一下让会议有了转变。他变了原则,这个原则非常好,哪怕我们只有一点能达成共识,那我们就谈它就行了,其他的先放下,先不谈。
这是非常高级的外交智慧。所以这个朋友说,他知道这个谈判上不妥协是根本问题,应该是,原则问题上不妥协,不是说什么都不妥协,其实我倒觉得谈判就是一个妥协的艺术。
你妥协一点,我妥协一点就成了。只有你妥协,我不能妥协,或者只有我妥协,你不能妥协,我觉得基本上都谈不成。
其实说白了,谈判还真是一个妥协的艺术,但是怎么妥协,妥多大的协,什么时候开始妥协,这个又像“术”了。这像技巧了吧?这个很有意思,你像他说的,有第二次机会的话,我就会有逻辑去阐述内容,起码自己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
他个人觉得这个难以操作,其实在外交谈判上特别好操作。它会这么说:关于贵方提出的最后三个问题,没在这次谈判的话题之内,但是我方也很感兴趣,希望下次会谈我们再谈这些内容。
那就是自己给自己留足够的时间回代表团接着商量,但是如果下次会谈里有那种原则性问题,说要不要让台湾独立,那你就要明确告诉他,这个话题不在我们谈判之列,不要说下次,可能中国人坐在面前永远不会谈这个话题,这就是外交的。但是我觉得当我们个人之间的谈判,让他三尺又何妨!
我们总结一下,这么回答吧,外交谈判都是一个妥协的艺术,我们私人之间的谈判更得妥协,妥协就是最大的诚意。
15.答听友“腾格尔dede”
听友“腾格尔dede”:之前看新闻的时候,也很好奇,两国领导人见面在说什么呢,能放出来的声音都是很正式的谈话。感觉高水平的谈判是开始给自己和对方一个放松的状态,能让谈判者更好的发挥。比如累不累啊,吃什么?之类,这样显得不对立,让对方不受情绪干扰的谈事情,说到重点问题自然就有谈的余地。给别人空间就是给自己更大的空间。
崔老师回复:如果刚才这段内容是腾格尔想出来的,我觉得你可真是个天才。因为真正的外交谈判就是这个样的,真的就是这个样子。周恩来接见斯诺的时候那个谈判,最近去了哪儿啊?去了杭州;还去了哪啊?还去了上海啊;抽烟吗?来一只吧,让他抽一支烟,然后讲上海和杭州目前的情况。
还有宴请尼克松,也是尼克松从杭州回来了,在北京宴请他。拿着菜单说,我看看都有什么菜单,跟尼克松说,你可不要跟杭州比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北京这个地方再怎么吃也不会比杭州的好吃,我们是尽了最大努力了。就是这样的谈话。
外交谈话也就是这样的谈话。开始了,比如说,美国国务卿最近去访问朝鲜,朝鲜的团长第一句话就说,你睡的好吧?国务卿说,我是第二次来平壤了。他说,对,我们知道,但是第一次你没有过夜就走了,这次是第一次在平壤过夜,是不是睡的还很好啊?希望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些问题,没有影响你昨天的睡眠。这都是公开披露的谈判的内容。
所以我觉得这位网友可以直接去参加谈判,不用老到处唱歌了。
16.答听友“陌上山花ll”
听友“陌上山花ll”:平庸的谈话都是类似的,卓越的谈话各具特色,各自有独特的性格魅力,可以这样理解吗?
崔老师回复:给我们下套了是吧?这就是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我非常抱歉的告诉你,平庸的谈话都不一定是类似的,卓越的谈话就更不一定是类似的,这是跟托尔斯泰那个说法不一样的,各有各的平庸,也各有各的类似,所以才讲起来那么费劲,那么难。但是我们一起探讨,总能找到一些好方法。
我特别希望有一天我在火车站,在大街上碰到一个朋友,跟他聊天,聊得特别舒服。
他说,你知道吗?我听过你的课。
我说,你是因为听了我的课才变成这样了吗?
他说,是啊!
唉呀,那天我会特别自豪的。我希望有这样一件事,所以提醒在座的朋友们,如果有一天你们在街上碰到我,如果跟我聊天,如果我夸你聊得好,你一定给我面子,说听过我的课。
谢谢你们!
下集预告:
西方的雄辩术是如何兴起的?
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演说家究竟有多能言善辩?
下一讲,崔老师带你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雄辩之法。
崔永元——像他一样说话
1405.44万23.39万
崔永元:你要勇敢地表达观点,自由地描绘心声
【点开看视频】崔永元说话课价值在哪?听他的家猫安娜告诉你
01.专业主持人的必备素质,如何让人愿意跟你聊天?
02.谈话中的“妙问”是如何提出的?
03.从《实话实说》大热的秘诀看说话之道
04.让日常说话更有含金量,从探索经典对白开始
回复@苗苗_opu:请不要胡乱喷屎
崔永元——像他一样说话
崔永元说
格调崔永元
实话谁说——崔永元
崔永元《不过如此》
崔永元2001版《不过如此》
崔老师,您说的太好了,您不仅是在教大家学说话,您还在教大家学做人,认识您真好。谢谢崔老师,崔老师辛苦了
明天是晴天Sun 回复 @感恩c: 俺也是
多努力百分之十 回复 @感恩c: 俺也是
ADCDE 回复 @感恩c: 跟你的想法一致!
查看全部3条回复选择评论做点评,这个环节很棒,崔老师费心了,辛苦了,感恩🌹,听了崔老师的音频课后,也去听听其他老师的课,一对比,内容且不谈,就那个语感,语速就没法继续听。希望这期结束了,还能继续听到崔老师的课。
喜欢听崔老师说话
无言CLZ 回复 @苗苗_opu: 请不要胡乱喷屎
苗苗_opu 回复 @无言CLZ: 看看谁比较早去世
讲的太好了,受教了。
听了老师的话,我觉得是要善良与真诚
幻雪之恋_4k 回复 @阳韵芳: 。
崔永元,蛮拼的!
诱她235像他父亲一样的男人
崔永元:读书的目的是糊涂
赤心巡天 第1959集 像他一样
白岩松:严肃的崔永元
赤心巡天 第1960集 像他一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