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7微课 平起七律《望蓟门》讲解(华锋教授)

20151127微课 平起七律《望蓟门》讲解(华锋教授)

00:00
26:13
華鋒老師微信講吟誦語音整理(八)20151127平起七律的吟誦
各位早上好,今天在學習新課之前,先總結一下之前的學習情況,總體來說,七言的吟誦比五言要難一些,雖然只是多了兩個字,但是難度大大增加。記得我以前說過,清政府1905年廢除私塾之後,要求孩子們都進西式學堂學習,但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大問題:孩子們不上私塾,就不會吟誦;不會吟誦就不會寫詩;不會寫詩,文脈就會中斷;所以大清主管教育的部門馬上起草一條新法令:要求所有的小學都學五言吟誦,中學都學七言吟誦,這不是隨便提出的,這是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學習難度提出的,大家現在感覺難很正常。另外還有部分老師沒有完全把握住節奏點,平起七言的節奏點分別是2442,仄起七言的節奏點分別是4224,這是針對很規範的格律詩而言的,不包括那些不規範的格律詩。有的朋友學了一首感覺不能舉一反三,這不能著急,得慢慢磨。有的人說兩天包教包會,我可沒那麼大的本事。吟誦本身是個讀書方法,通過學習這個讀書方法我們走進了國學的大門;通過進了國學的大門,達到修身養性,提高我們的修養,開闊我們的視野,這是目的,不是為了學習方法而學習,慢慢來,學習吟誦本身就是打磨我們的性子。王世明部長在第三屆吟誦周開幕式上說要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慢下來,所以急於求成是不行的。你以為你兩天就能學成,那是你的觀點,我認為不一定能行。
之前我一教就是三首,有些多,有的老師一錯就是三首。楊娜提醒大家不要急,先學會一首詩,把握住要點,分清平仄,這個建議非常好。以後每次就學一首,反復聽,反復吟誦,不要急著舉一反三。
山東王昊老師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說到詩歌的題目和作者很自然,一吟誦正文就不自然了呢?這個問題非常好。吟誦是個讀書方法,想想小學第一節如何讀書的,就那樣讀。不要總是拿著登台表演的方式來讀書,那樣就不自然了。
還有茉莉和曾初紅兩位老師提出要了解詩人創作的背景和心情,這是非常重要的。不知人論事,不知道詩人的身世,很難達到第一流的吟誦境界。傅乃芹把《早發白帝城》總結為:一句高起,二句急落,三句緩收,四句穩健,很有意思,不錯。
下面吟誦祖詠的《望薊門》
燕台一望客心驚  
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  
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侵胡月  
海畔雲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  
論功還欲請長纓
七言律詩是華調八大調中最難的,五言調式通一個下午基本沒問題,七絕就難一些,到了七律就更難了。難在哪兒呢?一是對於七絕掌握的還不是那麼牢固;二來七律不是簡單地把七絕重複一遍就完了,中間還是有所變化的。律詩講究起承轉合,關鍵問題是五六句轉的不太好,會出現一些問題。
《望薊門》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吊古傷今,詩人看到邊塞之城——薊城有感而發,並且有一種為國從戎的雄心壯志,表現了盛唐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起調要中等稍微偏上一點兒,才能把這樣一種慷慨激昂的情緒表現出來(吟誦)詩人望到了薊門,想到了歷史上發生的事情,有種驚心動魄的感覺。從第二句開始,就從最高點下來了。頷聯是寫邊塞風光,是敘述的口吻,但依然保留對邊塞的關注和熱愛,“積雪”要讀得快一點兒。“三邊曙色動危旌”尾字適當長音一些,關鍵是“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不能是第一二句套下來,這兩句是寫邊塞的緊張之感,跟第一二句的內容不同。這也就是說律詩從形式上來說是絕句的重複,但內涵是不同的。但這裡一轉,上去了,然後再下來(吟誦)“少小雖非投筆吏 論功還欲請長纓”,最後尾聯倒是問題不大,問題還是在頸聯上“海畔雲山擁薊城”注意這個“擁”字本身不能夠長吟,但為了強調那個形式,也處理成了長吟一點兒,這也符合格律詩第五字要響要亮的要求,這裡是有所突破,吟誦時要注意。
今天只講這一首,我考慮群裡四百多人都能夠學會了,恐怕得兩周時間,不要慌,要穩住陣腳,我希望每個喜歡華調吟誦的朋友都能在群裡亮亮嗓子,冒個泡,學習吟誦跟學習其他東西不一樣,吟誦有些東西看書可以,有一些必須得老師講。
做國學的都知道,小學六門主綱課“音韻 文字 訓詁 版本 目錄 校勘”, “版本 目錄 校勘”自己看書能夠解決,“文字 訓詁”看書基本也能解決,唯獨音韻學必須得由老師講,自己看書解決不了問題,這是前輩學者告訴我們的。
學習吟誦必須得開口,不開口的話即使你看了再多的書恐怕也不行。希望大家多聽,多吟誦,就這一首達到純熟的程度,什麼時候想套用都可以。我給楊娜和李寧她們上課時,舉過李商隱的《無題》為例,因為《無題》的前四句被譜成歌曲了“相見時難別亦難~~”(歌)歌聽得多了,我有時也忘了怎麼吟誦了,於是我就吟誦一下《屬相》“丞相祠堂何處尋~~”一下子就想起來了。所以一種模式一定要掌握一首特別牢固的,這就是基本調。基本調由三點鑄成:平仄不能錯,節奏點一定要準,基本調式。基本調式似乎是大家比較重視的,其實更應該重視的是感情的抒發。
謝謝大家(文字整理:華門弟子 李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