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1微课平起七绝《逢入京使》《出塞》《早发白帝城》讲解 (华锋教授)

20151121微课平起七绝《逢入京使》《出塞》《早发白帝城》讲解 (华锋教授)

00:00
19:02
華鋒老師微信講吟誦語音整理
20151121平起七絕的吟誦
各位好,今天我們談一談平起七絕的吟誦,以李白《早發白帝城》王昌齡《出塞》岑參《逢入京使》三首為例,按照選取作品的慣例,選取最為規範、最為整齊的詩句為上,不能選取有拗救的詩句。華調吟誦,七言平起的節奏點分別在第一句的第二字,第二句的第四字,第三句的第四字,第四句的第二字,簡稱“二四四二”節奏點,長吟處除了節奏點之外,還有韻字。
第一首《早發白帝城》,這是李白相當有名的一首作品,詩的感情非常豐富。李白本來在廬山逍遙自在地當隱士,這時發生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大事件: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爆發后,唐明皇讓他的兒子永王璘作天下兵馬大元帥,永王璘知道李白隱居在廬山,就請他到自己的幕府中參戰,但不是軍事活動,而是文化活動。李白也的確寫了很多歌頌永王璘的作品,但沒想到永王璘跟他的哥哥李亨發生了很多矛盾,李白也因此獲罪,被流放到夜郎。走到白帝城時,天下大赦,因而獲釋,李白由戴罪之身變成自由民,非常高興。這首詩吟誦時起調要中等偏上一點點,不要太高,白帝城就在高處,後面是“彩雲間”,越來越高。第二句“千里江陵一日還”是從白帝城到江陵是順流而下的,猶如御風而尋,要快一點兒,不能拖拖拉拉,節奏點也不能拖得太長。第三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要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沾即開,不要拖拉。第四句“輕舟已過萬重山”“萬重山”要吟誦的勢大聲宏,才符合詩人的文化心理。注意兩點:一是最近聽有些朋友們在節奏點和韻字上拖得太長,這不好。一般來說,韻字拖兩拍的話,節奏點拖一拍即可,不要拖得太長。第二點:這首詩其實上最難講的就是“兩岸猿聲啼不住”,您看朝發白帝城很高興啊,“千里江陵一日還”多麼爽快啊,怎麼又出來個“兩岸猿聲啼不住”呢?大家都知道《水經注》里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很感傷的事兒,我個人認為詩人在高興時要想點兒以往的事兒:本來好好的,去了之後成了戴罪之身了,儘管很快恢復了自由之身,但心裡畢竟有那麼一點兒抑鬱(吟誦)這首詩寫得非常好,吟誦起來,感情由高往低,由快到慢,吟誦好了這首,對於我們吟誦七言絕句還是很有好處的。
下面是王昌齡的《出塞》。“出塞”本來是樂府舊體,但這首詩是很標準的平起七絕。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比較難,難在要把這首詩的文化背景了解清楚。唐人的邊塞詩多以寫為國建功立業、邊塞風光、對邊塞生活苦寒的感慨等為主題,基本上沒有對邊塞真實生活的描寫,戰爭的殘酷幾乎無人提及,中國人的邊塞詩基本上都這樣,從《詩經》開始即如此。為什麼呢?我的思考是跟傳統的儒家思想有密切關係,儒家講究平和中庸,很少去描寫激烈戰爭的場面,即使有,也是寫得很隱晦,如“一將功成萬骨枯”,所以這首詩作為邊塞詩是很有特色的。“萬里長征人未還”“人未還”是很感傷的,“不教胡馬度陰山”是一種理想,不是現實,還是要吟誦的感慨一點兒比較好(再吟誦一遍)最後一句要把詩人滿心熱切的願望表現出來。
第三首詩岑參的《逢入京使》。岑參與高適是盛唐時期邊塞詩派的代表作家,岑參的邊塞詩多是寫邊塞的奇異風光,比如《白雪歌》《輪台歌》等等寫得非常好。《逢入京使》這首詩也非常有名,反映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這是唐代邊塞詩的一個重要的主題(吟誦)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詩經》時代這樣的作品就有了,所以我們經常說:一個人連家鄉都不愛,他還能愛國嗎?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這首詩跟前兩首不一樣,感情非常深厚,吟誦時語速要慢一點,節奏點和韻字適當長一點,這樣才能把詩人內心的感情更好地抒發出來,“故園東望路漫漫”“漫漫”本身是平聲字,兩個平聲字在一起,要更慢一點,長一點兒。當然過猶不及,不能太長了。“雙袖龍鐘淚不幹”“雙袖龍鐘”按正常的語調吟誦,“淚不幹”要把感情盡情地宣洩出來。第三句“馬上相逢無紙筆”是敘述,不能感情太重,敘述的語氣,最後一句“憑君傳語報平安”既是對友人的希望,也是自我安慰。詩寫得非常好,感情真摯深厚,並沒有那種“恨不得我馬上就要回家,不回家我就要死”,因為詩人還在軍中,還要為國從戎,吟誦時千萬不要像其他思念家鄉的詩寫得那麼悽悽慘慘的。
我已經把三首詩介紹了,相信大家很快就會學會,今天我想給大家提個問題:我今天在講這三首詩時,我最強調的是什麼?我最看重哪一點?為什麼?“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我們沒有鬥爭,只有討論,希望大家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謝謝各位。(文字整理:華門弟子 李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追梦_Pmg

    感谢华老师,李老师,让我两年后还能学习到华老的课程。

  • 米粒_qh

    感恩华老师,李宁老师!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