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单周尧:如何为阅读古籍扫除障碍?

【发刊词】单周尧:如何为阅读古籍扫除障碍?

00:00
06:14

各位《中华国学必修课》的听众,大家好,我是单周尧。有人说我的名字十分古雅,似乎是注定研究古籍的。我从1975年开始,任教香港大学中文系,主要进行文字学、音韵学和古籍的研究与教学,一晃已经45年了。


文字学和音韵学是两门艰深而又非常基础的学问,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来研究。但我认为这是划算的,因为研究文字学、音韵学的意义重大。可以说没有文字学、音韵学的基础,根本无法独立读通古籍。


现在大家越来越看重中国传统文化,也越来越想去了解古籍。中国数千年的经典,像《周易》《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都是中国文化的根。它们给中国人提供了一个认同的对象,使我们产生一种民族凝聚力。


但是现在大家觉得古籍太难读了,是因为现代人缺少文字学和音韵学的根基。当大家阅读古籍的时候,处处都是障碍。其中至少有两重障碍是大部分读者需要面对的——语言文字的障碍与历史知识的障碍。


语言文字的障碍还可以通过工具书进行查阅,然而古今社会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即使没有文字障碍的童蒙读物,欠缺古代历史文化常识,今人也很容易以今律古,望文生义。如《三字经》首句:“人之初,性本善。”如果不了解古代儒家对人性的看法,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超越禽兽者,在人与生俱来皆有向善的可能,就难以理解这句话的深刻意义。至于儒家经典《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何谓“明德”?《中庸》首句“天命之谓性”,何谓“性”?等等,也许字都认得,但对其意蕴,对先哲先贤的人文智慧,却可能未得要领。


古籍能称为经典者,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等,在古代是精英之学,在现代则是专家之学,不是老少咸宜的普及读物。一些煌煌巨著,如《资治通鉴》一共20册,普通人更难有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


因此我认为,了解传统文化,读经典,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打基本功,先作广泛的阅读与了解,然后在兴趣与爱好的基础上,寻找经过现代学者注释与解读的版本,作深度阅读。


我诚意为大家推荐《中华经典国学必修课》这门课。这门课特别适合大众收听,因为这门课的讲解很专业,而且大大降低了古籍的阅读门坎。


这门课所选古籍有30种,每种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讲解的都是华语世界的名家,来自两岸三地的高校名师。他们在讲解中,特别注意由浅入深,注释简明,导读解说直白,切中主题。听众不用费太大的力气,就能听到最准确的古籍导读,听到富有新意的解读与赏析,拉近古籍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充分享受读书之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花开荼蘼i

    老师要不你讲回你的方言吧

  • 邓红梅营养师瑜伽老师

    的确可以将音乐去了。

  • 爱桂花树

    太受益了

  • 林小宸

    请问背景音乐和内容有什么关系吗?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 雷厉风行121

    祝所有老师讲的开心,所有学生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