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我们一般人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第一章】我们一般人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00:00
13:11

第一章 我们一般人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们要研究《道德经》,最好先了解一下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我们都很清楚,道并不是老子首先发现的,应该追溯到伏羲氏。


伏羲氏他知道,一切一切都有一个总根源,只是当时没有文字,他没有办法用任何文字来说明,所以只好不得已“一画开天”。


这“一画开天”,那一画,现在叫做符号,当时就叫象,可是这一来就影响了到几千年。我们中华民族的人,非常地执象,很迷那个象,看天,天象;看人,人象;看地,地象。


老子看到这个状况,他就感觉到如果再这样执象下去,我们迟早会被象困住,没有办法再继续往前进。


那对伏羲氏来讲,也是很不好的现象,因此他决定要破象立道,它这个道,是要把象破掉,然后把道立出来。


但是他看到伏羲氏画象,大家就执象,因此他也担心一旦说出道来,大家就执道了。所以,一开始他就讲:道可道非常道。


这“非常”有警告的意思,说:各位,我是好心好意,我现在把伏羲氏当年所没有办法讲出来我把它说出来“道”,可是你们不要执迷于道。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实际上是用来破道的,这是我们心里头一定要很清楚的一点。              


当然,这个“道”,现在我们都很清楚,代表宇宙万象,这包含人生的万象都在里面。因此这里头“常”字非常重要。


“道”再加上一个“常”字,就变成“常道”。“常道”就是恒常的道理,这里头有变的部分,也有不变的部分。你看这样听起来,它就跟《易经》的道理很接近。


那老子就说:名可名非常名。“名”是名称。伏羲氏当时是没有文字,所以没有出现“道”这个名称。


在老子的时代,文字就比较成熟了,因而有很多名称。那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任何名称一旦说出来,它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现在不要受它的影响。


所以我们这里也提出一个“常名”,“常名”就是不会有局限性的名号,这叫“万物的自性”。


老子当年讲道,好像很玄妙。实际上,我们现在跟大家讲,宇宙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大家差不多都知道,那就是本体。本体也叫作形上。


所以现在我们对于它究竟存不存在、道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应该比以前的人少很多疑问。天道是老子所说的东西,这句话我们也很清楚。


同样说道,孔子多半说的是人道,而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大多都在讲天道。天人合一从他们两个人身上,我们一定要做很合适的配合。


老子是从天道出发,然后走向人道;孔子是从人道出发,然后走上天道。但是最后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要把《易经》背后的那个道宣扬出来。


《道德经》的源头是《易经》,那么,《道德经》的第一章,跟《易经》有什么配合的地方呢?


《易经》开了一个易门,叫作“阴阳”,“阴阳易之门”,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现在《道德经》第一章,它也开了一个道的门,叫作“有无道之门”。


所以《道德经》第一章,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个有,一个无。有无不完全等于阴阳,否则老子直接用阴阳就好了。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始”跟“母”有什么不同?“始”是开端,是本原,意思是本来是从这里出来的。


而“母”,是能够使万物化生的一种动力。一切一切的总根源叫作“无”,但是“无”里面要想产生万物,就要靠“有”。如果没有“有”,就产生不了东西。所以“无”跟“有”这两个名词,是我们学习《道德经》,必须要好好去了解的。


所以他劝我们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的意思是说,我们常常要站在这个“无”的立场,来想事情。你本已“无”,又不离开“无”的时候,若你想观宇宙天地如何变化的玄妙,是有可能的。


你常常本已“有”,就能看到宇宙万物看得见的部分的变化,这也可以做的到。这两边用的方法都一样,叫作“观”。


“观”,不是只说用眼睛看。用眼睛看,叫作“见”,而“观”不一定看见,它是要透过精神来体验的。


我们常说观世音菩萨,至于他的眼睛有没有在看你,你也不知道,可是他的观是最高明的,你透过精神来观,比你用肉眼去观,要明白得多。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里要改变一个标点符号的位置,即“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如果这样标点的话,整个意思就完全凸显出来了。


“此两者同”,告诉我们“有”跟“无”是相同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换句话说,“有”跟“无”本来是在道里面,出来以后给它两个不同的名字,因而“有”跟“无”不是对立的。


我们现在很喜欢用对立,其实世界上没有对立的东西,它们是相对待。相对待就是彼此会浮动、彼此会迁就、彼此会变化。


对立就糟糕了,就僵在那里了,所以我们尽量不要让任何事情对立,要让它们相对待,彼此尊重、彼此包含,做良性的互动。


老子为什么在名之后,马上讲出“无”跟“有”?他是为了告诉我们“无”是一个名称,“有”也只是一个名称。


所以,你不要太执著,千万不要认为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有跟没有这两个是不通的,是对立的,不要有这种观念比较好。


下面接着说: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同谓之玄”,就是因为同,所以才叫作玄妙。


整个《道德经》的观念,这两个字也是很重要的,叫作“玄同”。“玄同”现在一般人看不懂,认为是不同的,但是如果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得更深入、看得更广一点,你就会觉得它本来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玄之又玄”,为什么要用两个“玄”?就是说前面的“玄”,要把它破掉。现在很多人都说,老子玄,《道德经》玄,这是没有读通《道德经》。


“玄之又玄”,后面这个“玄”,就是拿来否定前面那个“玄”的,意思是你认为这样是玄,实际我告诉你这是不玄的。因为它是“众妙之门”。


那么,“众妙之门”是什么意思?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形象,这个“象”,是从“众妙之门”出来的。


看到这里,那大家一定会想到,这个“众妙之门”,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天门。本来就是这样,天门是似有似无,又有又无的,那个就是道。


所以这样大家就可以看出来,你向内观可以观到道体之妙,向外观可以观到道用之妙。


这样,我们就把整个的第一章看得很清楚了。有几个要点,第一个是“道”,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第二个是“常”,它是恒常,不能常常变动。


第三个是“名”,它是很不可靠的,只是一个名号而已,你不要太相信。


第四个,“无”“有”。


第五个,最要紧的字叫作“同”。


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接着来探讨,为什么“有”跟“无”是相通的。所以,老子第二章,就开始要把“有”破掉。


之所以要先把“有”破掉,是因为一般人痛苦的来源就是“有”。怎么你比我多呢,怎么你用的东西比我贵呢,怎么你升迁比我快呢,所有痛苦都是从“有”而来的。


人如果不把“有”破掉,那你永远痛苦不堪的。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94103608

    我一直想,为什么要卖一百多,这个价格可以在实体书店买好几本书,而且现在很多网络平台详细解析道德经的也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开通会员就可以读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听友494103608: 看书和听书都是学习的方式,看书只能是文字,在于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听书可以获得情绪价值,对于视力不好的人,听书更是一种享受,边听边做自己的事。

  • 大家的心声

    字幕都是错的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大家的心声: 亲爱的易友,非常抱歉给您造成困扰,平台现在引进了人工智能技术,文稿是由ASR技术根据音频自动生成,所以会出现您遇到的问题,请多多理解。您可以登陆网页版喜马拉雅观看文稿内容。祝您福满乾坤,元亨利贞!

  • 听友292467749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听友292467749: 亲爱的易友,感谢您的留言和支持,有幸在这里遇到也是一种缘分,让我们一起努力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祝您福满乾坤,元亨利贞!

  • 听友210645920

    道可,道非,常道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听友210645920: 亲爱的易友,感谢您的留言和支持,有幸在这里遇到也是一种缘分,请关注主播,聆听更多精彩的内容。祝您福满乾坤,元亨利贞!

  • 听友333686461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听友333686461: 亲爱的易友,茫茫人海,能够相遇是一种美丽的缘分。相遇即是缘,相遇如诗,缘分如花,请多多分享,让更多的人受益。祝您福满乾坤,元亨利贞!

  • 听友299701356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听友299701356: 感恩您的支持和认可,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天学习一点点,坚持下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加油!

  • 米虫_3p

    活的不通透

    曾仕强学堂 回复 @米虫_3p: 曾师教泽长存!感恩留言和支持,请多多关注,多多分享,传递智慧,你我同行!

  • 听友464680418

    9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听友464680418:

  • 听友124809178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听友124809178: 相遇即是缘,请关注主播,聆听不迷路。

  • 19911011杨小霞

    曾仕强学堂 回复 @19911011杨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