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讲:米芾《蜀素帖》的尚意书风

第53讲:米芾《蜀素帖》的尚意书风

00:00
10:49

大家好,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公元1088年写了这幅名帖《蜀素帖》。


什么叫做“蜀素”?就是蜀国四川在绢素——四川的绢上面写的字。《蜀素帖》写的是米芾的八首诗,大部分都是游记、送行之类的一些诗。诗写得怎么样我们姑且不讨论,但是字写得非常好,代表了米芾差不多算最高水准——天真自然,笔法跳动不安,可以说完全具有行书的那种活跃、鲜活的生命力。结体变化不拘,不死板,用笔结实沉着。


米芾比较有个性,他特别喜欢石头,他看见一块好石头,就在开始对着石头作揖拜石。他看着一块好砚台就想据为己有。有一天他去见皇上。皇帝说,来,今天朕很高兴。 我最近写的诗,你把他写成书法。米芾欣然受命,拿着毛笔写书法,一看这个砚台非常好,就对皇帝说,看看这个砚台已经被我的墨水污染了,就赐给我吧。皇帝笑了笑说,行。居然米芾将砚台上的墨都没有弄干净就揣在身上,染得一身的墨。你看他狂不狂。米芾这个狂表现在他的书法当中也比较狂,不拘一格。


米芾还有一次狂,我认为在道德上就不太检点了。有一天他坐船渡江,船上一位官员蔡攸拿出一幅王羲之书法坐在船上,阳光下春暖花开,展开看《王略帖》,其乐也融融。米芾把头探过去看,王羲之的书法。再仔细一看,可了不得,正是自己没解决好笔法的地方。我认为米芾写行书写得极好,唯独写草书,总是没太过关。他一看这幅字草书,而且是王羲之真迹。因为在宋朝,王羲之的真迹还不少。而今天王羲之的真迹一幅都没有了,我们看到的都是唐朝的临摹品。米芾看到《王略帖》,可以解决自己的草书笔法问题,于是他说借光我看看,拿过来攥在手上不放。然后说我拿我十幅书法和你换。蔡攸说不换。米芾说我拿更多的藏品跟你换。不换!你猜米芾怎么做?他居然拿着这一卷书法说,你如果不给我换,我就抱着王羲之《王略帖》跳江。死皮白赖,以死相要挟。对方怕出人命,行行,换。米芾拿到这幅字,回家天天临摹,天天看,书法大进。这个例子可以说米芾对经典多么多么喜欢。而今天米芾要用命去换的这幅字,就在《中国书法全集》里边,而很多的书法家却从没看过。米芾是骨头里边就狂,骨头里边就那么潇洒,甚至还有一点江湖油腻劲。


我们来看他的作品就明白了。作品不拘一格,八面出锋,拿着毛笔爽快地写,他自称黄庭坚是“描字”,苏东坡是“画字”,而我米芾“刷字”。“刷”那种豪爽劲,那种坦荡,那种技术的熟练和技术的高超,都可以看出他很自信。
米芾起笔比较重,中间行笔比较飘比较轻,结尾更是充满了一种灵宕之气。他写撇很有特点,一波三折。他还创造性地写了一个撇叫做“挑撇”——把一撇写出去以后,不是像柳叶一样尖出去,而是像一个钩一样提起来。米字还有个“蟹足”,就像螃蟹的足。他写一个勇字,下面那个勾不像王羲之一样,按照45度角度提上去,他是怎么做?横推,水平横推,推出一段距离在左上方勾出,就像一“脚”,勾一个勾,这是米字的几大特点。所以我们只要看见米芾的这样的一些标志性的、他个人所独特的一些特点,就知道这是米芾的字。


不过这也不是米芾的独创,包括他书法“蟹脚”的横推以后就往上提的勾。在王羲之、王献之,尤其是王献之的书法当中比较多见,所以米芾又被称之为“集古字”。什么叫做集古字?他在中年以前天天临的是经典,所以叫做集古字,把古人的字了然于心,写得精益求精,就像他笔下把古人的字集起来一样。到了人书俱老,他再独创了他的书法。米芾的字天真浪漫,不衫不履,自自然然充满了生机和高度的精粹熟练程度。这些构成了专业、职业书法家米芾的风采。


现在我们拿着毛笔来临一下米芾的代表作《蜀素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