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 |《爱弥儿(上)》:卢梭教育经典,如何顺应自然天性,锻造真正自由的灵魂

社科 |《爱弥儿(上)》:卢梭教育经典,如何顺应自然天性,锻造真正自由的灵魂

00:00
28:28

《爱弥儿(下)》传送门>>>>>>>>>


卢梭教育经典,如何顺应自然天性,锻造真正自由的灵魂。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本书关键词 


爱弥儿  卢梭  自由  天性 


专业解读人 


戴志勇。媒体高级编辑,评论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关注与研究领域:教育学、中国哲学、政治学等。


你将获得 


● 教育如何顺应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发展?

● 为什么要让孩子体验各种感觉,包括痛苦?

● 人为什么会痛苦?痛苦与欲望有什么关系?


书中金句 


●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 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根源。……人啊!把你的生活限制于你的能力,你就不会再痛苦了。


● 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适合孩子,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甚至教人为善这一条,如果不从属于这个教训,也是虚伪的、矛盾的和有害的。


● 如果他搞错了,就让他搞错,用不着去改正;你静静地等着他自己去发现和更改好了,或者,至多也只能在适当的时候画几下,引导他自己觉察出他的错误来。


● 凡是待在房间里坐着做的职业,都是败坏身体的。


● 我的目的是:只要他处在社会生活的漩涡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人的偏见拖进漩涡里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外,不为其他任何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


精华笔记 


《爱弥儿》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教育经典。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卢梭认为,城市文明可能腐蚀人的品性。只有通过自然主义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儿童经得起各种诱惑与人生风浪,出“文明”之淤泥而不染,成为一个真正能活得自由自在而又有德性的人。

什么是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卢梭教育哲学的核心,就是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遵从和发展每个人天然的本性。


人的天性有两方面。一是人会趋乐避苦,二是人天生就有喜善恨恶的良心。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善于利用孩子趋乐避苦的感觉,遵从孩子的良心,也要抓住时机发展孩子的理性能力。


具体的教育方法,首先,教育要从感觉出发,要让小孩从小就有丰富的感受,甚至逐步体验痛苦的感觉,以后才能经受命运的打击,获得生活的幸福。


其次,要强调实物教育,让孩子直接学习具体的技艺。只有从实际事物与技艺的学习中,人才能形成更具体而准确的观念,进而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

在孩子的不同发展时期,这个总的原则应该怎么应用,以适应他们的天性发展呢?


0到2岁:


● 父母不要过度保护和溺爱孩子。


父母应该注意给儿童充分的自由探索的空间,也不用总害怕孩子会受伤或者生病。哪怕是发烧、咳嗽这些自然的痛苦,也是人生体验的一部分,没有生过小病,怎么知道健康的可贵呢?


● 不要让幼儿从小就养成奴役与被奴役的恶习。


一方面,家长不要通过恐吓甚至打骂孩子的方式,来体现大人的权势,让幼儿服从大人,因为这会让孩子养成被奴役的习惯


另一方面,也不要让孩子养成用哭声支配大人的习惯。家长要研究和分辨幼儿的哭声是出于直接而自然的需求,还是出自一种试探和支配欲。如果是后者,卢梭建议是“任他怎么哭,你也不去理他”。一旦从小就学会了用哭声来威胁和支配他人,孩子将来要索取的东西,可能会高到父母们付不起。

2-12岁:


● 儿童的欲望要与能力相匹配。


这个时候,家长既要保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自由地活动和玩耍,但也绝不要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愿望,不要培养出一个贪得无厌的小暴君,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大发脾气。因为,很多痛苦之所以产生,正在于愿望与能力的不对等。获得幸福的关键,不在于单纯地减少欲望,也不在于拼命地增强能力,而在于使能力和需求两者之间得到平衡。


● 尽量进行感官教育与体验式的教育。


卢梭认为,孩子要到12岁之后,理性思维才会发展起来,在12岁前,给孩子照本宣科地讲道理,孩子并不真正理解,结果只会造就一些早熟的、老态龙钟的儿童。


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地理、历史学习,都要从体验与感受的原则出发,目的就是顺应孩子这个阶段的自然天性,那就是他们的理性思维尚未很好发展,所以大人要注意,不要让他们被各种人为的空洞概念所损害。

所以,他也反对在这个阶段让儿童读寓言故事或是过多读书。


● 确立道德原则。


最重要的是不要损害别人。教人为善如果不以这个为基础,甚至也会变成虚伪的和有害的。卢梭说,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损害过他的同胞,那就是做了极大的好事啦。

12-15岁:


孩子应该从真实的事物学习,掌握各种对独立生活有用的技艺,然后将各种技艺与知识形成一个整体。


比如从体验太阳的升落,或从在森林中学习辨认方位开始,学习天文学;从自己住的地方的路线、村镇与河流开始,学习地理学;从鉴别酒的真假开始,学习化学……


学习的目的,不是教给孩子很多东西,最关键的是培养他求知的兴趣,教他以研究的方法,锻炼他持久的注意力。


青春期情感教育:


青春期是人形成博爱、仁慈等情感的关键期。爱弥儿如何形成人与人之间的良好的情感关系,成为一个具有同情心的人?

卢梭眼中的同情心,是从自爱开始的。


首先,不能将孩子带到那些浮华的交际场所去,而是应该让他在一个单纯质朴的地方生活,让他看到跟自己一样的人,遭受别人也曾体验过的痛苦和悲哀。这样,自爱心就扩展为对他人的同情与怜悯,爱弥儿就会学会心胸开阔地爱自己的同类。


其次,要用理性来节制有害的欲念。


再次,这时候孩子已经可以学习历史和寓言,以此理解人性、分辨对错。


策划编辑 | 李雪清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播音 | 裴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喜马讲书

    各位盆友们你们好,我是主播小天。有很多朋友们抱怨,这本书怎么又是讲育儿啊?ε=(´ο`*)))唉,难道大家不觉得,学习养孩子,就是学习怎么塑造自己嘛?

    冰柠檬他爸 回复 @喜马讲书: 发出那种感慨的是自己没带过孩子。带孩子就是一个重塑自我的过程,我们很多人痛恨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总说如果自己带就可以将自己的孩子养得好的多,不再重复前人的老路,但往往不知不觉成为父母的翻版。人带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再塑造的过程,只有从父母角度再次重历这个过程,经过阵痛,重新塑造,才能完善自己,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爱弥尔这本书及前面关于教育的经典至今仍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赞一个!

  • 打油不要钱

    这货,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育婴院,却告诉人们怎么养育孩子!哈哈!

    edu6 回复 @打油不要钱: 他是因为贫穷

  • 风娇日暖

    循环播放,讲的太好了

    喜马讲书 回复 @风娇日暖: 循环播放:你的评论太好了你的评论太好了你的评论太好了你的评论太好了你的评论太好了你的评论太好了你的评论太好了你的评论太好了

  • 田野_s7

    学习了,正有用。对自己来说,也很有启发意义,比如说,人生意义,社会契约论

    喜马讲书 回复 @田野_s7: 回复@田野_s7每天等的就是像你这样的话!

  • 1395091rohq

    书挺好的,建议不把《爱弥儿》看成育儿书,否则当你知道卢梭把五个孩子都送到了育婴堂,而他是个自由的思想家时,之前对这本书有多认同,就有多幻灭。

    紫薯梅花 回复 @1395091rohq: 虽然我不知道卢梭把孩子送到育婴堂的事情,但我也挺好奇,他为什么会写本有关育儿的书?如果讲书里有提及就好了。

  • NicoleWang_9u

    怎么总是小孩教育书

    喜马讲书 回复 @NicoleWang_9u: 给大人看也并不过时哟

  • 拾思说课

    没有仔细思考的人,只会说卢梭怎么不养育自己的孩子。仔细思考的人,就会发现,实际养育和假象是两回事,这本书的爱弥儿本身就是虚构。喷子永远不知道卢梭的家境如何,只知道,站着说话不腰疼

    承天载物_fj 回复 @拾思说课: 那他为什么要生五个

  • 1888648bggw

    卢梭的教育思想,他二百多年前所提倡的顺应人天性的自然教育理念。就好像是针对中国当代的的教育現状而发。

  • 飞则历天

    有些观点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 Ahu20

    卢梭和他的情侣戴莱丝总共生育了5个孩子,全部送给了育缨堂,按照卢梭的说法就是“让国家抚养”。 这就是本书的作者吗?自己孩子都不培养,还能教别人培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