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讨好人,不如讨好狗
讨好人不如讨好狗。心理学有个词儿叫贝伯定律,应用到感情中,就是说,如果只是单方面对一个人好,非但得不到对方的谢意,还会让他习以为常,甚至索取无度,变本加厉的榨取你的付出。作家三毛在稻草人首记里就记录了这样一件在法国留学期间的事儿。临出发前呢,家人再三叮嘱他,出门在外啊,凡事啊,将忍就忍,照顾一下身边的人,多站在别人角度去想,吃点儿亏没什么大不了的。三毛儿谨记父母的叮嘱,待人接物友善温和,常常主动帮室友打扫卫生,甚至铺床铺被。然而室友并没有像想象中的感恩。相反啊,他们利用三毛的这份儿真情,肆意指挥三毛去做那些脏活儿,累活儿。面对同寝室成员越来越过分的要求,三毛步步退让,尽力满足,但这样的付出真的能换得真情吗?答案是否定的。在一次查寝中呢,安分守己的三毛被院长误解,室友却没有一个站出来替他说话的,反而落井下石。三毛在那一刻算是明白了,不是所有的好都能换来真情。
最后,他选择搬出了宿舍。当你对一个人太好时,别人不会把你当跟踪,对他差点儿,他还能把你当根儿葱,这就是奇怪的人性。在我们身边很多察言观色的人,很多人夸赞这些人情商高,会察言观色不是坏事儿,但过度的照顾别人情绪就是讨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讨好型人格。说到讨好型人格,很多人都不陌生,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会带一点儿讨好的意思。我有一个同事,被全公司的人称为情商最高的人,他从来没有和任何人红过脸,他明明知道帮同事完成工作会让自己很累。会让自己受委屈,但为了让自己被人喜欢,他熬夜加班帮同事完成工作,和朋友交往,一味的迁就只会让自己慢慢丧失自我。甚至让自己越来越软弱。他的讨好,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委屈自己去成全别人,这种委屈不过是在传达一个信息,我对你这么好,你对我也好一点儿。这是这些讨好者们最想表达出来,但又害怕说出口的话,也是他们从来不敢对别人提的要求。反过来呢,对别人的要求啊,从不拒绝。这些人卖力的讨好别人,玩儿命的卖弄自己,渴求别人喜欢的时候呢,别人的无动于衷把他们推下悬崖。讨好型的人,他们怕与人冲突,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不敢传达负面情绪。
久而久之,他们活得越来越假,也越来越一文不值,因为害怕得不到别人的喜欢,所以时刻观察别人的表情,第一时间察觉他人的需求,害怕被人讨厌,不管是否合理,为了所谓的合群,就不能有冲突发生,即便要磨光自己的棱角,记住,越讨好越廉价,越卑微,越没人把你当回事儿。讨好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也是对自我价值以及生命的最大践踏。那怎么改掉讨好型人格呢?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是曹操的名言,多研究研究啊。很多人对这句话嗤之以鼻,不敢苟同。我告诉你,成功的人都是这个心理,什么时候你不讨厌这句话,你的机会就来了。讨好型人格的人一直有个观念,我必须要做点儿什么,别人才会喜欢我。我必须要失去点儿什么,别人才会喜欢我。
被别人喜欢并不是你活着的目的,相反,活着的目的是认可自己,喜欢自己。这些人一直在扮演和平大使,维护和谐的氛围,即使发生了冲突,他们想的也是自己应该道歉,而不是别人的错。你要明白,即使是与别人发生冲突,即便你再次被人抛弃,即便你不去满足别人的需求,你也不会因此失去性命。与其总是放弃自尊讨好别人,不如挺起胸膛讨好自己。活着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不懂得欣赏自己的人,永远无法得到他人的欣赏。不懂得爱自己的人,也得不到他人的爱。讨好他人的人,只能一辈子低人一等,就像寄人篱下的孤儿。与其不停地讨好别人,不如展现个性的自己,让别人来讨好你。那些真正能欣赏你的人,欣赏的是你意气风发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