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沈家桢小传

001-沈家桢小传

00:00
08:38

沈家桢:

(1891-1972)江苏如皋[gāo]人,陈式太极拳第10代传人,同时他还先后向杨健侯和杨澄甫学习了杨氏太极拳,因此他深得陈氏和杨氏两家太极的真传。他著有《陈式太极拳》太极精义等书。为国内外知名的太极拳家。 

沈家桢自幼喜爱武术,早年参加辛亥武昌起义,南北议和后,在北平(北京)平汉铁路局工作。

沈家桢勤奋好学,曾多次参加工程设计比赛,名列前茅。如1917年在詹天佑主持的中华工程学会征文比赛中,获得金质奖章。但因工作过度劳累患上了伤寒症,病后身体虚弱,遂向杨健侯学习太极拳,健康大进,从此对太极拳兴趣渐浓。经过勤学苦练,拳法亦精。

 沈家桢于1922年去东北从事军事工程工作时,与张学良相识,张曾向他学习太极拳,深感受益非浅。沈此后又回北平工作。此时,杨健侯已去世,便随其子杨澄甫继续练拳,钻研拳理。

192810月,北京同仁堂药店老板因儿子要学拳,聘请河南陈家沟的陈发科到家中传授拳法。通过属下一位处长的介绍,沈家桢亦向陈发科学习陈式太极拳,先后达十年之久,深得陈式拳法之精妙。

他酷爱武术,与武术界人士接触广泛,又常资助武术活动,被推举为北平国术馆名誉董事长。工余之暇,他博览武术群书,广为收集内家拳术资料,加之坚持不懈地锻炼并参加比赛,因此在太极拳上造诣很深。

抗战期间,沈氏在重庆工作时,访问了来自内地的一些内家拳高手,与之互相交流心得。

也是在重庆期间他根据个人练拳体会,他写下《太极拳精义》,提出太极拳练法要旨和自我考查的依据。

抗战胜利后,他反对打内战,辞去南京伪国防部工程技术工作,来到浙江省建设厅任职。解放前夕,国民政府要他去台湾,他毅然拒绝。解放后,他向浙江省人民政府移交了省建设厅全部人员和档案,继续在浙江省建筑公司工作,担任顾问工程师等职。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参与设计过不少建筑工程

1957年沈家桢年老退休,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武术遗产,沈老受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的委托,开始撰写《陈式太极拳》书稿。他探本求源,遂将当年陈发科所传授的套路,配合三十余年所搜集的陈发科示范动作的照片,逐一加以解说,不足者由陈照奎(陈发科之子)予以补充,使其所介绍的拳式无失陈式本色。

因陈发科是陈长兴之嫡曾孙,幼承家传,加之刻苦锻炼,日练拳三十遍达20年之久,功深艺高,为陈家沟太极拳的优秀继承者。

沈氏根据以往所收集的大量大极拳资料,对陈式太极拳详加研究,总结八大特点,列于该书之首。他从“以意行气”的内家拳理出发,以现代医学为依据,说明太极拳所以能强身祛病的道理。并从“一动百动”这一整体观出发,阐明练拳必须上下兼顾,内外如一,表里一致,刚柔相济。他还从分析螺旋运动出发,阐述了太极拳的缠丝劲对保健的良好作用,和技击上能克敌制胜的道理。

此外,沈氏还将他所收集到的陈家沟世代秘传的练拳秘诀全部公诸于世,并对陈家沟近代拳家著述的精要部分作了摘录,以飨读者。因此《陈式太极拳》一书集太极拳理论之大成,极受读者欢迎。该书自1960年问世以来多次重印,还被译成英、日文在国外出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