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思维提升】重要的不是物品,而是空间
 2.94万

试听180003【思维提升】重要的不是物品,而是空间

00:00
13:21



知行合一,为自己的人生做决断,我是杨乐乐,欢迎走进断舍离的世界。


在之前的视频课中,山下老师讲到“断舍离”就是“生活的新陈代谢”建议大家将生活用品尽量压缩到合适的量,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主动去更新这些生活用品,这才是生活的理想状态。


这就像是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摄入新的能量物质,也在排泄废物,能吃能排才是一个健康状态。


物品过量的原因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文明空前繁荣的时代,也是一个物品供大于求的消费型社会,再加上非常方便的电商网购带来的“一键下单、在家收件”的便捷体验,大家已经习惯不管什么东西先买了再说。


虽然消费环境总是想方设法地劝人“买东西”,但物品都是我们自己主动花钱带回家的,所以我们自己才是杂物过量的关键原因。




我想起上学的时候做过的一道题:一个水池,有进水口,也有出水口,同时打开进水口和出水口,如果流速不一样,计算多久能蓄满水池或者排空水池。


我们的住所不就像这个水池一样吗?买回来各种东西就是打开了进水口,扔掉垃圾和不用的东西就是打开了出水口。


如果进水口速度大于出水口,结果就是水池迅速变满甚至水都溢出来,这就像我们拥挤的房间,杂物都快堆到天花板上了。


这个时候,有些刚刚接触到“断舍离”概念的朋友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哦,原来断舍离就是让我扔东西嘛”,然后马上开始大张旗鼓行动起来,把家里所有的东西翻出来,准备清理自己的房间,然后迎接焕然一些的人生。



扔着扔着,就遇到了这样一种情况:有一件东西,挺好的还能用,虽然现在可能暂时用不到,但说不定将来就用到了呢?想来想去,就把这件东西留下来了。


然后你就会发现,越整理,不想扔的东西越多,东西反而越收拾越多,最后的结果就是放弃收拾。


舍弃“物质轴”思维 


那么从断舍离理论的角度来看,你的问题出在哪呢?是因为你在整理的时候,是以物品为主体去进行判断和取舍。


然而断舍离注重的不是物品,而是空间。


回想一下刚才我说的,当你在犹豫要不要扔掉某件物品时,往往会劝自己说:“这件东西好像还能用,万一哪天就用上了呢。”


这就是典型的“物质轴”思维,就是以物品使用价值为标准来衡量和判断取舍,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更为习惯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如果物品还能用,就算现在不需要,我们心里仍然会想:这个东西只是暂时用不到,将来也许会用到,然后把这个物品留下来了。


现在你想一想,家里是不是有很多一不小心就留下来的物品呢?就拿我说吧,比如我出差的时候从酒店带回来的一次性拖鞋,想着以后家里来了客人可以穿;比如我从一些活动上带回来的各种礼盒纪念品,比如孩子小时候参加夏令营留下来的小工具等等。


其实这些东西我们现在不会再用了,甚至完全遗忘在角落,任由它们慢慢地堆满了屋子,而我们却还在一直抱怨“房子太小了”或者“想找的东西怎么也找不到”。


所以,要真正掌握断舍离理念,“物质轴”的思维模式是我们需要克服的第一步。


掌握“空间轴”思维 


断舍离注重的是什么呢?是在整理之前要去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扔掉一些东西:它的核心是为了确保有限空间的干净整洁,而将家里东西的数量尽可能压缩到自己舒服的程度。


这种以空间为主体核心的思维方式,就叫做“空间轴”。我们也可以叫它断舍离式整理或者空间整理


空间,可以说是断舍离理论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空间”里,我们住的房子是空间,我们的身体和内心也是空间,只不过它们包含的内容不一样罢了。


空间里既有实实在在的物品或者说物质,也有代表着气场的氛围,更有代表着情感的内心感受等等。


既然空间这么重要,我们就要学会通过改善空间来改善我们自身的状态。很显然,从居住环境这个具象的空间入手是最合适的。


中国有句老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居住环境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都很大,而且凭借我们的力量是可以比较容易改善它的。


对于居住环境这个空间的理解也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那就是:家对于我们来说真正意味着什么。



“家”是呼吸空间  


我们之所以住在家里,是因为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都能得到保障。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家里顺畅地“呼吸”,可以真正地放松。


家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呼吸空间”,如果待在家里让我们觉得呼吸困难的话,那就说明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有些朋友曾经对我感慨过不想回家,他们说 “回到家,总感觉待着不舒服”,一问原因,往往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因为那些一开始就没有下决心扔掉的东西,以后再处理的时候,它们就会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沉重感,用佛家的话说,这也是一种“执念”。东西越堆越多,造成恶性循环。




因为物品的堆积,家里的老人和宝宝就可能被高处掉落的物品砸到,被地上堆积的物品绊倒,家里都是灰尘,在角落发现小虫子,家里的空气甚至都是浑浊的。这样的环境,让人想回家才怪呢。


所以说,与其在家里唉声叹气地抱怨,不如重新审视一下我们与物品的关系,重新建立一个我们的呼吸空间,这样可以改善我们的身体空间和心灵空间。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运用“空间轴”思维改善自己的心灵空间呢?


关系中的“空间轴” 


 “间”,是断舍离的重要概念。“时间”,“空间”,还有一个“手间”。


“空间”的“间”指距离,“时间”的“间”指频度,手间这个词来自于日语, “手”是“双手”的“手”,在日语中“手间”是精力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则需要一定的精力。



在人际关系中,双方的距离无论是走的太近还是太远,接触频率太高或是太低,都会出现问题。


距离太近,会让人觉得烦躁;太远,自己会感到孤单;接触频率太高,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太低,自己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就像我们刚才讲到的,有的人家里各种物品堆积如山,有的人家里过度干净没有生活气息,这都是没有掌握好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这样的。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18岁的小姑娘,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叫特应性皮炎,在她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发作了,老是感觉浑身痒痒的,一直到成年都没有治好。她的父母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给她治病,仍然没什么效果。


然而想不到的是,小姑娘在考上大学、离开家之以后,这个皮肤病竟然很快就痊愈了。




原来问题出在她和父母的关系上:小姑娘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倒不能说是糟糕,但是父母对她的控制和约束在她的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沉重感。


这种沉重感并没有反映到她的情绪上,而是通过这种皮肤病表现出来了。


越是亲密的关系,双方越要有意识地保持合适的时间和空间的密度。


是走近一点好,还是离远一点好,每个人都要把握好那个“度”,而这个“度”也是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际交往中的边界感。



今天我们讲了物质轴和空间轴的概念。断舍离强调的是,在做物品取舍的时候,要用“空间轴”思维,而不是受困于“物质轴”思维。


要养成俯瞰空间的习惯,把握物品和关系的密度,恢复生活空间的舒适感,这样我们的内心也会得到释放。



在你的家里找一块区域做个实验,找个角度去“俯瞰”这个空间,问自己几个问题:


1、这个空间有没有硬塞了太多东西,让人感觉有点窒息?

2、试着拿走一些东西,看看腾出空间后效果怎么样?

3、试着将东西筛选归类,重新放置它们,这时候再去看这个空间,你的心情有没有愉悦起来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思考和感悟。


下一节课,我们讲讲“自我轴”和“时间轴”。

用户评论
  • 石临溪

    我觉得我的问题是我扔东西时,家人都要反对

    围炉Talk 回复 @石临溪: 您好,可以给家人推荐课程,也可以送给家人一起学习,祝您和家人早日收获更怡然的人生~

  • 可馨_ap

    我想听的不是您总结这本书的,是这本书的内容。

    围炉Talk 回复 @可馨_ap: 您好,《断舍离人生哲学课》共计100节课,包含12节视频+中文字幕课,由山下英子老师讲述核心概念体系;包含88节音频课,由杨乐乐老师讲述情感、工作、家庭、人生等实用场景案例,相信您一定会有收获~祝学习愉快~

  • 发财的金刚茉莉

    没有看到群呀

    围炉Talk 回复 @发财的金刚茉莉: 您好,课程有付费专属VIP社群,在课程详情页有入群信息,或者购买课程会自动跳转入群提醒,祝您学习愉快~

  • 草本甘蓝_kp

    作业:假期期间整理了家里的玄关柜,这个这里有一个用于收纳的储物篮,可是家里的每个人都会在回家后把随手的各种小物件堆着这里 篮子蛮后就蔓延都柜子上,然后各种杯子、药品,这里很快变成一个杂物堆,现在把原来的收纳篮撤掉 ,丢掉各种陈年杂物、信件、单据,摆放了精心挑选的画、花瓶和鲜花,让每天到家第一眼就充满幸福感。

  • 轻轻浅浅暖暖

    乐乐的声音很好听,有当主播的天赋,听见你的声音,就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你和涵哥的幸福生活,祝福你们!

  • 女孩你的笑是最美

    亲,我也想进群

    围炉Talk 回复 @女孩你的笑是最美: 您好,购买课程后自动跳转到社群添加页面,请注意查看~

  • 深情的青青

    乐乐姐太羡慕你了,你老公是涵哥

  • 1354538yqyp

    第一次听杨乐乐的声音就像一块新大陆,马上就吸引进去了

  • 摆摆龙门阵

    爱不能太满

  • 晓飞Sophia

    老师、我已经购买了。总共只有19级?不是说有100级嘛

    十方宏润 回复 @晓飞Sophia: 升级需要时间,更新也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