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直击心灵的爱
 7206

试听180《游子吟》:直击心灵的爱

00:00
11:51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唐代大诗人孟郊的代表作《游子吟》,诗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对于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相信很多同学们都很熟悉了。我们知道在文学史上,评价孟郊和贾岛齐名,有一个著名的词语叫郊寒岛瘦,评价两个人的风格。所以其实孟郊的很多的诗作用语险绝,非常奇特,但是这首《游子吟》我们读来怎么样?觉得明白如画。


你看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其实严格说起来不能算是两句话,而是两个词组。慈母手中的线和游子身上的衣,对吧?把这两个词组简单的并列组合在一起,别有意境。这就像大家更熟悉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你看九个名词并列在一起,都不需要动词,结果画面极限,意境悠远,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语,汉语的奥妙。


到了第二联:“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里的主语当然都是母亲了,可是临行对于慈母,毫无疑问,临行密密缝就对的是慈母。但迟迟归,谁迟迟归啊?其实指向的是游子,游子迟迟归对吧?对应的关系也一目了然。


到了第三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联最为精彩,广为流传。其中其实还藏着一个小小的典故。这里的草,寸草,其实并不是普通的草,而是借用了萱草的典故。早在西方人把康乃馨定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们中国人早就有了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萱草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了,在中国的文化印象里,萱草就代表母亲,还有代表孝亲。


萱这个字,草字头底下加一个宣传的宣。最早写作《冯谖客孟尝君》的那个谖,《诗经 卫风·伯兮》里就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而朱熹注释就是说:“萱草令人忘忧,背就北堂幽。”这里的“谖”,冯谖那个“谖”,其实就是草字头的萱草,而言字旁的“谖”,最早的意思是忘记、忘却的意思。所以谖萱又叫忘忧草。背原来是指北堂。古代一般是母亲住在北堂,所以也用北堂代指母亲,也就成萱堂,对吧?所以你看李白《将进酒》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所以称对方的母亲要称令堂大人。所以古代游子要远行的时候,就会先在北堂种上萱草,希望能够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除此之外,孟郊还有一首游子诗,其中也写到萱草,说: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不光是孟郊了,很多人都写过,像苏轼,苏东坡,就有诗云:


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

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


郦老师兼任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的馆长,我们的博物馆里头就有一个建筑,就叫萱瑞堂,这个萱就是萱草的萱。这是康熙第三次南巡的时候,来到南京,见到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他的母亲孙氏的时候,孙氏是康熙的乳母,康熙从小得到的母爱其实都来自于孙氏,所以后来他才会对曹家那么好。康熙这个时候看到孙氏虽然年龄很大了,但身体还很健康,就非常激动,起了孝亲之心,提笔当场就写下了萱瑞堂三个字。后来曹家就把这三个字做成扁额,悬挂在江宁织造府,以纪念康熙帝对乳母孙氏的一片孝心。


说回这首诗,即便我们不知道萱草的典故,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这首诗它有着直击心灵的力量,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无比深厚的母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这位游子,在欲去他乡之前,母子间深情表露,一句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简单质朴,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而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升华,又让人回味无穷。但要做到前面的质朴和后面的升华的高妙,其实都离不开临行密密缝这个场景的铺垫。虽然它只是一个生活的细节,却能够勾连起人生无穷的回忆和情意。谁的脑海里不曾有过这么平常,却又可以凝固成永恒的场景呢?母亲在灯下缝补,那份专注深情里的关爱,就是孩子一生最温暖的光芒。不为人父母永远不会知道,一个母亲为孩子忙碌时那种充实又踏实的心理,即使所作所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但那一举一动都是母亲发自母爱内心的本能。


孟郊一生家境贫寒,所谓郊寒岛瘦恐怕也不光指他的写作风格,他早年生活窘迫,足以当得上一个寒字。这样的家境游子欲行,做母亲能为孩子准备些什么呢?烙两张饼,再整理一下孩子临行的包裹,要不就在儿子的冬衣上,再加上两针细细的针脚。总之一个母亲一定要忙碌些什么,她的心才得安定。她内心深处无以言表的意恐迟迟归的小念想才得以渲染吧。这样的母亲,这样在忙碌着什么的母亲,这样在昏黄灯光下夹针引线的母亲,又怎能不让即将远行的游子心颤呢?


孟郊一定是在那一刻,在自己的心灵深,处烙印下了这样的瞬间,然后他风尘仆仆的远行了。只不过那时他还年轻,而等到写作《游子吟》的那一年,他其实已经不再年轻,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在外漂泊多年,孟郊却始终郁郁不得志,直到50岁那年才终于谋到溧阳蔚一职,终于有了微薄的俸禄,他立刻想到了他的母亲,他要把老家年迈的母亲接来,和做了一辈子游子的儿子,一起享起天福。是在那一年的春天,在溧水河边,当孟郊远望着小舟上,母亲那熟悉的身影越来越近的时候,孟郊一时热泪奔涌。于是便脱口涌出了这首名动千古的《游子吟》。所以最好的诗都一定来自于最朴实的生活。


郦老师要问了,同学们当你们和父母和亲人相处的时候,记忆中又有哪些令你们感动的场景呢?你也可以通过一段文字,或者像孟郊一样,通过一首小诗把它表现出来。好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同学们下次再见。语文启蒙我们不见不散。

用户评论
  • 声声起

    不求报得三春晖 ,但求吾儿健康快乐,猛志固常在,活出有价值的人生。先生,晚安

  • 大史丫头

    郦老师,您好!学到《游子吟》突然产生一个疑问,古诗基本都是绝句和律诗,四句或八句,有平仄读音的要求。这首《游子吟》是怎么一种情况呢?想听听您的解释。谢谢🌹🌹

    清_如許 回复 @大史丫头: 《游子吟》是一首五言古诗。除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还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详见郦老师的《中华诗词课》🌻

  • 紫晴丝雨17

    已听

  • cocoshare

  • 京京讲课

    母爱无限,可以穿透任何阻挡,真的是一种温馨的感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