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眼刘志学小小说赏析

掌眼刘志学这个主旨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8-09 22:06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什么意思?哪首《浣溪纱》啊?浣溪纱是古代诗词的一种曲调名,多用来写风景
对《你是我的眼》的赏析
1个回答2022-11-02 10:45
《你是我的眼》是一首抒情歌曲,描写萧煌奇在他的“白色世界”中,一路走来的心情故事。正由于萧煌奇看不见,无法像明眼人所接触的世界那么广阔,所以他可以天马行空地发挥创意。因此,他的歌就是听得见、摸得到、嗅得到的一个内心世界,简单而直接。“你是我的眼,带我走过四季的变化,带我走过拥挤的人群”。萧煌奇嘹亮深情的歌声散发出的自强不息和对多彩世界的留恋,让人为之动容。
世说新语中刘伶的人物赏析?
1个回答2024-03-06 01:35

 《世说新语·任诞》中的主人公是刘伶,他是一位喜欢喝酒的文人,在他的身上,魏晋南北朝的那种文人的风格被显露无疑,一种狂放不羁,一种不落于世俗,脱然潇洒的性格,就是魏晋时期是文人的风格。

此公名列“竹林七贤”之一,长得“容貌甚陋”,却以“好酒”驰名天下。他一生“唯酒为务”,只要一见到酒,便“奋髯箕踞,枕麴藉糟”,非拼个酩酊大醉不可。据说他“终其世”只做了一篇文章,也与“酒”有关——那就是传诵至今的《酒德颂》。本篇所记叙的,便是刘伶“好酒”生涯中的一个片断,或者说,一幕令人捧腹的家庭笑剧。

幕布拉开的时候,刘伶正患着酒“病”——大约昨夜又喝了个昏天黑地,此刻醒来,还渴得要命。旁人口渴,要的是水;唯独此公解渴,也还得靠酒。

可是他到处找不到杯中之物。原来是他夫人动了气,一怒之下把酒都倒了,连喝酒家什也一并砸毁。这下刘伶可惨了,只好再求夫人发慈悲。文中的“从妇求酒”四字,不可轻易放过: 那简直把刘伶低三下四、死乞白赖地缠着夫人要酒的神态,全都画活了。

接着便见泪水涌上了刘夫人眼眶: “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看来这夫人心中之气未平,又已生出一片爱怜之情。所以“必宜断之”虽近乎命令,刘伶听来却一点也不感到严厉,故回答得也干脆: “很好!我这就断酒——只是我怕管不住自己,须得到鬼神那里发誓求佑才行。——你快去准备酒肉吧!”这便引出了刘夫人同样庄重的应诺: “敬闻命。”只此三字,妇人那收泪而喜、满心欢悦的笑影,已浮现其中,记叙得也真绘声绘形!

场景转移,已在酒肉供奉的神前——看来刘夫人虽曾“捐酒毁器”,其实还颇留有余“酒”,这便是妇人有心计处。此刻刘伶的心境不知如何,但脸色肯定是虔诚极了: 你看他真就“跪”到神前,口中念念有词起来: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这开初几句听去倒也全是真话: 他本就是个“天生”酒鬼,以酒为命的嘛!接着该说到断酒了。

盯视一旁的刘夫人,想必正喜孜孜等着下文呢。谁知——“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这是什么话?刘夫人大吃一惊,这边刘伶则已赶紧“引酒进肉”,“跪”在神前就大喝大嚼起来。待到刘夫人缓过神来,想要拦阻,刘伶早又醉成一团,瘫倒在地了……

一幕“断”酒之誓,就这样变成了令人忍俊不禁的笑剧。其可笑处全在刘伶“渴”急使诈,连严厉的夫人也给骗了。这骗局早在刘伶回答“甚善”的时候,大约已在他闪烁不定的眼光中泄露,可惜刘夫人泪眼未干,未能识破。当着刘夫人急急忙忙准备酒肉之际,刘伶一定在心里窃笑不已吧?

此篇行文之妙,正在于始终不动声色,只将人物的语言、行动,稍加叙述和勾勒,便将这幕笑剧逼真地展现在眼前。诙谐的情趣,借助于格外庄重的语气描摹和“跪”神发誓的细节刻画,由此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位嗜酒如命的酒鬼形象,带着刘伶所特有的风神,嬉笑着走到了读者面前。明人胡应麟称赞《世说新语》: “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恍然生动,而简约玄远,真致不穷。”从“刘伶病酒”,读者即可窥其“恍然生动”之一斑。

不过,读了这则记载,恐怕还不能一笑了之。像刘伶这样的名士,竟然在纵酒放诞中了其一生,究竟是什么原因?按照他《酒德颂》所说,好像是不满意于“贵介公子”、“搢绅处士”之流的“陈说礼法,是非锋起”,是有意以此放诞之行,来与“礼法”作对似的。但酗酒到了《名士传》所说的“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云: ‘死便掘地以埋’”的地步,这生涯也实在可悲了。

倘若不是魏晋之际政治的黑暗,知识之士惨遭迫害而人人自危,又何至于此!刘伶便是这旧时代埋葬的一位悲剧人物。在他那可笑的荒诞言行背后,我们不是听到了类似于阮籍那“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的苦闷叹息和哭泣之音么?

刘墉写的故事和故事的赏析
1个回答2024-02-27 08:13
搜一个 萤窗小语 还有 《肯定自己》《超越自己》这些书都是他写的 可以看到 有他的博客 搜搜看看
刘白羽 《日出》赏析
1个回答2024-03-27 10:14
《日出》与《长江三日》一样充分地体现了刘白羽散文境界雄沉宏阔的特点,是作者以新的审美观“对新的美的探索的结果”,与某些描写日出、歌颂自然、礼赞生命的礼品不同,它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描绘作者从国外出访归来,在万仞高空的飞机上目睹的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并出神入化地将“光彩夺目的黎明”与“新中国瑰丽的景象”相比拟,以一幅气势磅礴、雄奇壮阔的日出图,讴歌新生的、光明的社会主义祖国,表达无产阶级战士的豪情壮怀,反映了刘白羽散文对意境创造的追求及其鲜明的个性色彩。 使浓郁的诗情与深刻的哲理相交融,以造成一种深邃高远的艺术境界,这也是刘白羽散文追求的目标。《日出》在细致描写高空日出奇景的基础上,阐述“革命的哲学”,高唱“战斗的诗歌”,诠释“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盛赞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与无限光明的前景,从而大大加强了散文的思想内蕴和艺术感染力。 《日出》运用层层烘托、步步蓄势的手法来突出高空日出奇景。文中有关日出的五幅图画,前四幅全是辅垫,全是曲写,是“杨”前的“抑”,是欲扬帮抑。在作了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作者终于推出了雄伟无比的高空日出奇景,并对此进行充分的、细致的、油画般的描绘——它的色彩,它的形态,它的气势,它给人的思索与遐想,笔墨不多却令读者无法忘怀。 绚丽、雄放,善于用准确、新鲜而又富于变化的文词细致而完满地表现形象、描写细节和表达情感,是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上的重要特色。
托物言志的古文及赏析
1个回答2022-09-21 17:00
冷香菊,是陈荣卿写的
求《眼儿媚》的赏析
1个回答2022-08-27 00:15
眼儿媚是词牌名,很多人都写过,比如:眼儿媚 【宋】王雱 眼儿媚 【宋】范成大眼儿媚 【宋】朱淑真 眼儿媚 【宋】贺铸
童诗眼睛赏析?
1个回答2024-06-03 17:34

慈祥而又严厉

在我失落时它会送来安慰

在我犯错时它会送来批评

老师的眼睛

亲切而又敏锐

它能看透同学们的心思

指引着我们怎样走在

人生的路上

同学们的眼睛

单纯而又明亮

喜怒哀乐都会照实展现出来

对错于否也都一一看在眼里

《老茶馆》刘志平散文赏析
1个回答2023-12-14 19:41

古镇有一条老街,一条南北走向青石铺就的老街,因其长而窄,俗称扁担街。扁担的中心叫五世坊,也叫中心街。这里店铺云集,有做南北货生意的玉源昌老字号,有百货店,茶食店,布店,饭店,当然最具人气的就是我外公顾福康开的茶馆了。

茶馆坐南朝北,门面宽敞,一个大厅可摆十张方桌,不似现在茶楼雅座包间私密,众人聚在一起,很热闹。大厅西头有一四角见方的土炉子,一如汪曾祺先生在《沙家浜》剧中写的唱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那土炉上确实有七孔炉眼,像放大了的蜂窝,上面坐着七把锡铫子,不是铜的,我想外公小本生意,他置不起那铜铫子,但煮的水倒是正宗的长江水。每天大早,天还蒙蒙亮时,外公就卸了挞子门,点火生炉煮水。挑水的小陈,晃晃悠悠地挑着两桶清凉凉的水注进那两口大缸里,打上钒,水更清澈。水烧沸后,七把锡壶的嘴儿争先恐后地吹起欢快的哨音,欢呼着茶客早点到来。

天亮了,茶客不邀而至,有做生意的,有摸鱼打铁的,有跑腿帮闲的,三教九流,形形 *** ,但同一个嗜好:喝茶,品茶,闲聊,会友。

外公的茶具,颇有特色,有白底红花图案,明代的,有蓝底青花瓷画型,清朝的,全一色的盖碗,上面绘有才子佳人的图案,衬着碧绿的茶水,舒展开的茶尖,让人赏心悦目。

茶客上座,外公拎一茶铫,手向上一扬,一股清流倾注入盅,合上碗盖,待茶色开,茶客打开盖碗,用盖碗边沿,手腕一摆,把浮在碗面上的茶叶稍稍往边上一拢,轻轻吹一气,慢慢地抿一口,用舌尖尝一尝,于口腔内温柔一下,方才咽下,眯着眼细细品味:不错,是那正宗的雨前茶,好茶。

茶客边品茶边聊天,说的是古今轶事,家长里短。此时茶客很斯文,没有平日的粗鲁,持谦谦君子样,即使为一些邻里纠纷,借茶馆来评理诉讼,声音言辞也不激烈,用词也很斟酌,往往在几个老年人的劝说下、调和下,一杯茶的工夫,两家言归于好。

喝茶,品茶,修生,养性,说古论今,于人于世,好处多矣。

如今镇上已无一家茶馆,有的则是时尚的咖啡馆,那是年轻人聚会的场所。是另一种品味。不过在小巷深处,老宅院里还有三五个喜欢喝茶的老年人,常常驻在一起品茶聊天,当然这只能说是一个小小的茶室。在我的心里,它远远比不上我外公在解放前创业的顾家茶馆了,可惜顾家茶馆它终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这小小的茶室或叫为茶座,算是一个小小的补充,聊补于无罢了。

我想念我外祖父的顾家茶馆,我在茶馆里度过了我幸福的童年,亲耳聆听了茶客讲的好多古今中外的故事,知晓了许多历史的演变和兴衰。

白居易《问刘十九》鉴赏 《问刘十九》译文及赏析
1个回答2024-03-15 04:08

  《问刘十九》是由白居易所创作的,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问刘十九》

  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韵译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 大雪 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问刘十九》意译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问刘十九》注释

  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醅(pēi):酿造。

  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

  雪:下雪,这里作动词用。

  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问刘十九》赏析

  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诗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选择和巧妙安排。全诗表情达意主要靠三个意象(新酒、火炉、暮雪)的组合来完成。

  “绿蚁新醅酒”,开门见山点出新酒,由于酒是新近酿好的,未经过滤,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诗歌首句描绘家酒的新熟淡绿和浑浊粗糙,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犹如已经看到了那芳香扑鼻,甘甜可口的米酒。

  次句“红泥小火炉”,粗拙小巧的火炉朴素温馨,炉火正烧得通红,诗人围炉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临的屋子,照亮了浮动着绿色泡沫的家酒。“红泥小火炉”对饮酒环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酒已经很诱人了,而炉火又增添了温暖的情调。诗歌一、二两句选用“家酒”和“小火炉”两个极具生发性和暗示性的意象,容易唤起读者对质朴地道的农村生活的情境联想。

  后面两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在这样一个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更体现出诗人那种浓浓的情谊。“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家酒”、“小火炉”和“暮雪”三个意象分割开来,孤立地看,索然寡味,神韵了无,但是当这三个意象被白居易纳入这首充满诗意情境的整体组织结构中时,读者就会感受到一种不属于单个意象而决定于整体组织的气韵、境界和情味。寒冬腊月,暮色苍茫,风雪大作,家酒新熟、炉火已生,只待朋友早点到来,三个意象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其间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阵阵芳香。

  其次是色彩的合理搭配。诗画相通贵在情意相契,诗人虽然不能像雕塑家、画家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但是可以通过富有创意的语言运用,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是很有特色的,清新朴实,温热明丽,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诗歌首句“绿蚁”二字绘酒色摹酒状,酒色流香,令人啧啧称美,酒态活现让读者心向“目”往。次句中的“红”字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人的身子,也温热了人的心窝。“火”字表现出炭火熊熊、光影跃动的情境,更是能够给寒冬里的人增加无限的热量。“红”“绿”相映,色味兼香,气氛热烈,情调欢快。第三句中不用摹色词语,但“晚”“雪”两字告诉读者黑色的夜幕已经降落,而纷纷扬扬的白雪即将到来。在风雪黑夜的无边背景下,小屋内的“绿”酒“红”炉和谐配置,异常醒目,也格外温暖。

  最后是结尾问句的运用。“能饮一杯无”,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近心窝,溢满真情。用这样的口语入诗收尾,既增加了全诗的韵味,使其具有空灵摇曳之美,余音袅袅之妙;又创设情境,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诗人既可能是特意准备新熟家酿来招待朋友的,也可能是偶尔借此驱赶孤居的冷寂凄凉;既可能是在风雪之夜想起了朋友的温暖,也可能是平日里朋友之间的常来常往。而这些,都留给读者去尽情想象了。

  通览全诗,语浅情深,言短味长。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

  这首五绝小诗写得非常有情趣,通过对饮酒环境和外面天气的描写,反复渲染饮酒气氛,自然引出最后一句,写得韵味无穷,同时,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和刘十九的深厚情谊。我们可以想象,刘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诗后,定然是立刻欣然而来,两人痛快畅饮,也许此时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但屋内却是温暖、明亮,是多么温馨惬意,令人身心俱醉。整首诗语言简练含蓄,又余味无穷。

  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调,浅进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问刘十九》创作背景

  《问刘十九》是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思念友人时所作。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但诗人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不可能邀约洛阳故旧对饮。

  《问刘十九》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