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谈小学生英语怎么说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个回答2024-03-15 14:18

意思是:读了一本好书,就能知道作者链指茄内心的想法,就像和在交谈一样,不断的和这些高尚的人接触,就能感受到无数高尚的人格,高尚的心灵,并受其感染,让心灵受到净化。从中受益。

一生中都要不断丰富自己。人是要提高境界的,而人的境界是无止境的。人生应有意义,有价值。要学会自主学习。读书和没读书肯定是不一样的,境界会不同。


扩展资料

读书故事

宋朝的程颢非常喜欢读书,他把古代经典图书背得一丝不差,还涉猎了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等门类图书。弟弟程颐则不喜欢读书,经常跑到外面玩耍逗颤。一天,弟弟从山上玩耍回家,有点闷闷不乐,哥哥发现后,询问弟弟为什么烦恼。

程颐从口袋里掏出几只翠绿的鸟蛋来,决定考考兄长:“哥,你平时总说有知识的人,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大事,那么,我问问你,你知道这是什么鸟蛋吗?”程颢看过鸟蛋以后,语重心长地告诉弟弟:“这叫丁郎蛋,是丁郎鸟在檀香树上用灵芝草做窝,棚察生出的鸟蛋。

咱们赶快回去,这树、这鸟窝都是珍宝。”只是,程颐玩得痛快,根本不记得树长在哪里,他对哥哥的学识渊博佩服地五体投地。从此以后,程颐不再出门玩耍,发奋苦读,终于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知识大师。

谈谈你是否见过那种没有道德的人或事?
1个回答2024-01-27 02:04
曾经认识一渣男,主动追女恋爱谈,彼此相处有几年,同居并四次流产,岂料男子己变心,外面另寻一新欢,女子悲痛欲自尽,后经人劝与男散,女子也是不自爱,谈情不把品德观,流产伤身害自己,结局让人骗得惨,若他要是真爱你,早就领证把婚办,此男就是最缺德,最终他被新欢赶。
作文(谈谈社会公德)
1个回答2024-05-10 17:17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时光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社会公德,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礼仪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既是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又是公众利益的维护,公共秩序的体现。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关于伟大的领袖列宁的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已走了一半。那女工见是列宁,先是一惊,然后赶忙退回去给他让路。列宁却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还有一个故事,是在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就任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霍克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  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请他宽容我的不逊。”



听了两位名人的故事,你是否为他们而感慨呢?千万不要以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因为那样你就大错特错了。我们不但要有讲文明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礼仪的民众。

     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文明环境,就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正像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首先我们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是非善恶、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还是那就话:“文明礼仪我先行”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我们整个校园的素质、整个城市的素质、整个中国的素质才会在真正意义上进步与提高。
请谈谈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
1个回答2024-02-05 12:56
这个无法给予绝对答案,看个人素质和修养,相信大部分大学生没被社会传染,内心还是光明的
结合儿童特点谈一谈如何开展道德教育
1个回答2024-03-14 05:58
我个人的看法有两点:



1 根据儿童的好奇心,寓德育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儿童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抓住了儿童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可以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



2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儿童内心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常用表扬某个学生孩子的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他们身上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
祖师大德如何来谈佛教道德的
1个回答2024-02-05 00:57
道德一词,多见于《道德经》,出于道家。
佛家不谈“道德”而常常谈及“功德”。
《六祖坛经》谓:
「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於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
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
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其理,非我祖师有过。」
老子的《道德经》讲的是爱情,《伦语》谈的是怎样做生意
1个回答2024-03-17 12:48
独到,见解真是独到啊
谈谈对康德“自由=自律”的看法
1个回答2022-12-16 07:28
关于 康德“自由=自律”的观点 是完全正确的
谈谈康德的著作
2个回答2022-06-19 15:05
康德 400年前一愤青。
针对大学生伤人谈谈知识既美德
1个回答2024-01-29 16:15
我觉得大学生伤人跟知识或者美德没什么关系,知识只衡量一个人的IQ。而打架伤人的情况纯粹是属于个人的EQ问题,也就是情绪控制和人际关系的处理。EQ不高,知识再多也谈不上美德,甚至还会成为变本加厉的伤人工具。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