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小学生英语教育协会

保育员如何协助教师组织幼儿离园
1个回答2024-01-26 02:55
离园时间,正是开放时间,一方面教师要与家长交流幼儿一日在园状况,而另一方面教师又不能放松对其他幼儿的指导,所以这就需要两位保教人员共同配合分工,缓解此时出现的矛盾,这是开展好离园活动、保证离园活动质量的基础。在一位教师已经组织孩子开始有序的离园活动的基础上,另一位教师(或保育员)此时最好能担负起放学前幼儿衣物的整理、物品的分发、与家长的交流等工作。使家长既能看到孩子在幼儿园良好的游戏状态、整齐干净的精神面貌,又能及时了解孩子一天的学习活动情况。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应照料幼儿(  ),指导、协助高级保育员做好班级保育、卫生工作。
1个回答2024-01-26 18:14

A

解析:

本题考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A项正确。

B、C、D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和老人教育孩子理念不一样该如何协调?
1个回答2024-01-21 14:44

年毕哗知轻的父母和老人教育孩子的理念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中间该如何协调?那也应该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现在的老年人当中有很多也都是有知识和有文化的。不像再早些年的。老人都没有什么文化。教育起孩子来肯定是缺少各种方式方法。甚至有的老人一味的娇惯孩子。但现在。很多都是有文化的老年人芦闷。他们也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但尽管这样也难免会出现娇惯孩子的情况。

其实教育孩子的最主要责任人。应该是孩子父母。而不是老人。所以孩子的父母要尽量的和老人沟通好。才能既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又不伤老人心。作为孩子的父母来说。要和老人。经常沟通或者是找一些相对的视频资料。书本资料等等。和老人沟通好,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让老人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还有老人中一些生活不好的习惯。也要告知老人随时注意能改就改一改。当然有的时候老人会说。你小时候就是这么带大的。看你不长得也挺好吗?这种时候。就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了不要伤了老人的心。同时又能做到启发老人教育孩子的思维。弄不好老人一生气不帮你带孩子了。年轻的夫妻麻烦就更大了。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年轻父母白天上班的时候。把孩子交给老人帮助照顾一下。这是在没有上幼儿园之前。然后晚上年轻的父母把孩子接过去自己照料。不要和老人住在一起。这样晚上老人和孩子就分开了。然后年轻的父母可以借助晚上。培养孩子的一些良好习惯。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同时可能孩子也不适应的情况。他会哭闹。如果和老人住在一起,老人一听孩子哭了。立马就会训斥孩子的父母。所以弄得左右为难。但是要是分开住。晚上只有父母和孩子在一起。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再就是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一定要送幼儿园。让老人帮着接送。但是晚上还是要有父母。自己单独的带着孩子。小孩子只要离开老人的教官他的很多习惯都会跟着父母走。

总之在教育小孩子手消这个问题上。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多教育。多参与。否则的话孩子真的被老人们浇灌的不得了。一旦习惯养成了。再讲改变确实挺难的。

保密协议书
1个回答2022-10-31 16:07
1、写协议不一定需要见证人。当然有了更好。
2、你朋友偷东西是实,对这样的行为,别人没有保密的义务。所以,如果协议定的过分苛刻的话,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3、最好写明那1000元补偿金。如对方违反协议,应退还此补偿金。因为被偷东西的人本无权要那1000元,所以这样约定也算公平合理。
保密协议范本
1个回答2022-11-21 14:34
把责任和义务说清楚,惩罚也要有,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要写清楚。这个是保密协议。
家校协同育人的意义
1个回答2023-11-30 11:41

家校协同育人的意义如下:

一、意义:

1、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家庭和学校的紧密合作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家庭和学校可以共同制定和实施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培养计划,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3、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家校协同育人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增强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与学校沟通和合作。

4、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家庭和学校的紧密合作可以更好地整合和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二、家校协同育人:

家校协同育人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学生的教育过程。家庭和学校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两个重要环境,它们之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家校协同育人的优势:

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家庭和学校的紧密合作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家校协同育人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环境中得到更全面的教育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家校协同育人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增强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与学校沟通和合作。

四、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家庭和学校的紧密合作可以更好地整合和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排球体育协会怎么运营?
1个回答2023-08-20 21:30
主要是规则。
幼儿园协同科学教育宣传月的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5 21:06
1.怎样进行有意记忆。
2.提到6种:理解记忆、兴趣记忆、联想记忆、反复记忆、协同记忆、系统概括记忆。
3.对于背概念、背课文更轻松。
4.可以用一次来编故事,进行记忆,还可以利与背概念、文章等转换记忆:实在背不下来时,可以起来走动走动,转换一下思维,再背,可能就会很快记下来了。
5.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增强学生记忆的方法。
祖辈和家长如何协力教育孩子学习心得?
1个回答2024-02-13 00:14
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乐乐地健康成长. 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早早开发锻炼他的识字能力,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他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 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孩子上学起,我就注意培养他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后先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学新课之前,先预习一下后面的内容.及时同他的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习惯的养成,玩过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脸刷牙等等,有时候,孩子想偷懒,就给他讲讲道理,并且告诉他,那样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认可了这种行为,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教育孩子,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这一段时间在断断续续对传统启蒙经典的接触过程中,一边反省自身的行为道德规范,一边省思孩子成长的种种表现,我感觉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线索和方向,我需要跟孩子共同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给他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其中观察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再施加引导.并且为了开阔视野,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在课余时间,给他报名参加了书法班.到现在学了几年了,他很有兴趣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希望有所帮助。

二、与父母的教育观有差别

目前,越来越多的奶奶,爷爷,姥姥,老爷,投入到看管孙辈的行列中。

无论是在社区的大院中,还是在幼儿园的大门前,都可以看见有许多老人在看管或接送着他们的孙辈们。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也有一半的幼儿有老人接送。

通过和老人交谈以及对幼儿的了解、观察和分析,发现老人带孩子既有优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我认为,老人帮助儿女带孩子有三大优点:第一,老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育儿经验,对孙子辈尤其疼爱,关怀备至。

老人退休后时间也比较充裕,照顾孩子更有耐心,更爱抚,责任心更强,会给孩子更多的爱。第二,现在年轻父母大多工作繁忙,孩子照料问题是他们的一块心病,有了老人的帮助,可以减轻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第三,对老人有利。

老人最怕寂寞,儿孙围绕在老人身边,对老人来说是晚年生活中最大的安慰和快乐。同时可从孩子的成长中获得生命活力,还可以老有所为,给发挥余热提供机会。

这种与孙辈玩耍游戏的天伦之乐对帮助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大有裨益。 老人带孩子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优点,但由于老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

另外,老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因此,老人带孩子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一、过分疼爱导致溺爱。 老人往往格外疼爱孩子,并且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

再就是老人心理上会有些顾忌——若出差错,怕儿女怪罪。于是老人处处依着孩子,对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常会无原则的满足。

时间一长,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人人都得听自己的,稍不如意就会大哭大闹。老人又怕孩子哭坏身体,又是百般哄劝。
请问保定那里有国学教育?
1个回答2024-02-29 02:35
听说古莲花池那边有一个春之声国学园,你可以去那看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