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候三餐类似的小说

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安静进餐
1个回答2024-02-01 08:00
1、吃饭要定时,并培养宝宝坐在固定的位置上吃饭;2、吃零食要控制时间和数量,勿让零食影响正餐;3、吃饭时环境要安静,把电视关掉,玩具等都收藏起来;4、吃饭时气氛要愉快,无论宝宝犯了什么错误,都不要在吃饭时进行训斥;5、鼓励宝宝吃完饭再去玩;6、在吃饭前半小时进行适量的活动,可以增进孩子的食欲;7、鼓励宝宝自己动手吃饭,或者和妈妈搞比赛;8、可把发面食物作成各种点心,再起上新鲜有趣的名称,宝宝觉得新奇,就能够多吃些;
在幼儿园里为什么提倡安静进餐
1个回答2024-02-01 17:37
孩子的进餐教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健康教育应“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由此可见,幼儿健康教育已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放到同等的位置。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将这种身心和谐发展的健康教育观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场景之中。比如,以幼儿进餐中的教育为例,教师不仅要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看待教育中的问题,还应从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其中的教育问题。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我从幼儿园进餐环境现状及其弊端以及要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三个方面对幼儿园进餐环境这一问题将进行了阐述。

一、幼儿园进餐环境现状

春秋时期,孔子指出君子“食不语”,南宋朱熹批注此句时,提到边吃边谈恐怕对呼吸器官有害。一些幼教专著也认为幼儿吃饭不专心“偶有不慎,呼吸不得法,在吞咽中就会发生厌食”。因此,安静吃饭除了被视为传统美德,人们还认为安静吃饭有利于健康。所以,在幼儿园,就餐活动中幼儿保持安静,不说话是幼儿园的纪律。

因为安静的吃饭不仅是传统美德、又有益于健康,同时还有益于幼儿园内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在幼儿园就餐活动中,常常可以听到这样善意的提醒:“别说话了,快吃吧。”、“吃饭孙姿的时候要静悄悄的哦。”“不能说话,小心要呛到的。”……而老师们也发现,如果就餐的时候任由孩子边吃边玩,那么恐怕午餐一个小时也吃不完。如果吃饭不说话,那么就能加快进食速度。保育老师可以及时将碗筷清洗干净,不影响接下来的工作,教师也可以及时地让幼儿做好午睡的准备,不耽误教师的换班。由此,基于各方面的考虑幼儿园的这一项保育制度受到了普遍的认可。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更深的理解。幼儿的进食问题已不能仅从身体健康考虑,必须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幼儿的身体发育迅速,却又十分稚嫩,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过多的外界刺激会造成各种兴奋灶相互影响,相互抑制,出现兴奋灶的弱化。进食中,教师为了让幼儿吃饱吃好,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往往不厌其烦地提醒幼儿:“别说话,好好吃”、“快点吃”、“不要把饭粒撒在桌上”、“保持桌面的干净”、“注意细嚼慢咽”等等。原本愉快的进食顿时严肃起来。幼儿必须运用较低的记忆能力记住相当数量的规矩,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按要求吃饭,这势必造成兴奋灶的抑制与弱化,注意力分散,消化腺分泌减少,食欲下降。另外,从生理解剖特点来看,神经系统调节反应的区域与消化腺的区域都在下丘脑中位,凡能影响高级神经活动兴奋与抑制的一切因素都能影响食欲,其中情绪起了重要作用。当人的情绪低落时,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没有食欲。教师对吃得慢的幼儿的催促(事实上,就餐一开始教师就不断地对所有孩子催促),以及对规则不时地提醒,使幼则棚绝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食欲,甚至会引起幼儿情绪上的反感、恐惧、紧张,造成食欲不振、厌食、畏食。

二、幼儿园进餐环境现状的弊端

处于幼儿园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语言发展十分迅速,有说话的兴趣,在相互交流中体会着说话的乐趣,充满好奇心,对周围环境总有摸一摸、动一动、说一说的欲望;神经系统具有兴奋大于抑制的特点,幼儿不能十分安静地坐着吃饭。长期以来,对此项纪律的维护其实存在着不少弊端。

(一)影响幼儿的正常进食

幼儿进餐时不许说话,是幼儿园普遍遵循的一项保教制度。幼儿用餐时,教师常提醒幼儿:“不许讲话,好好吃饭”、“快点吃、吃完可以出去玩”等。为了班内的统一管理和安静的用餐氛围,和蔽教师就会不厌其烦地对幼儿进行一系列的提醒,在教师严格控制的用餐氛围下,幼儿原本轻松愉快的用餐享受变成了一种严肃的生理作业。在这种严肃的用餐氛围下,给幼儿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幼儿在进餐时一方面默记教师提出的各项规定,另一方面用规定约束规范自己的用餐行为。教师对一些吃的慢的幼儿不断进行“善意”的督促,时甚至会把吃的慢的幼儿拉出来,分配到一个角落去。在这种不和谐的用餐氛围下,很容易让幼儿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长期处在这一用餐氛围下,不仅影响幼儿的消化和吸收而且会容易滋生幼儿厌食等负面情绪。

(二)不利于发展幼儿的同伴关系

在进餐过程中,教师要求幼儿各吃各的、不准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因此多数幼儿能按教师规定安分进餐。事实上在进餐这一自由活动过程中,幼儿内心很渴望和同伴交流。记得在幼儿园实习时,笔者发现幼儿在进餐时通常会和周围的同伴交流自己周末要去哪玩、妈妈又给买新玩具新衣服了等,在这一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幼儿边吃边说,非但没有影响幼儿的正常进食,反而使幼儿心情愉快地完成了进餐活动,另一面幼儿在这一轻松的氛围下锻炼了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增进了同伴关系。可见,在自我封闭的进餐过程中,不仅不利于幼儿的愉快进食而且还大大减少了幼儿间交流的机会。虽然,我们提倡幼儿进餐时的自由交流,但我们并不是从一个极端(完全封闭的进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自由无度的进餐)。我们所提倡的是在不影响幼儿及其同伴正常进餐的前提下,允许幼儿间的自由交流。

(三)不利于师幼关系的形成

在幼儿园实习时,我们发现从幼儿一开始进餐,教师便不停地督促幼儿尤其是吃饭速度慢的孩子抓紧时间吃,吃完后可以自由活动。其中保育老师在这其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某幼儿园大班里面对那些吃饭不安分的孩子某保育员常采取非常粗暴的行为,如用盛饭勺砸幼儿的碗或是罚幼儿站立吃饭。在这一状态下,进餐便成了一些幼儿恐惧的事情,而且教师很容易让幼儿产生一些错觉如:吃饭和自由活动有时是对立的、吃饭速度快才是对的等。可见,在这些错觉的支配下幼儿往往会对吃饭及教师产生心理抵触,而且还有一些幼儿为了迎合教师的需求,改变自己的进餐习惯不断提高进餐速度。在这一些表现下,教师和幼儿间很难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

三、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

由此可见,传统教育对“吃饭中说话”的理解是有极大的偏差的。吃饭不说话除了能方便教师,维持幼儿园各项工作按时有序进行以外,其他作用较少。尽管它确实可以避免呛食洒汤,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与生俱来有趋利避害的能力,只要需要,本能便可得到发展。而在现实中的过度保护,会让幼儿失去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国外,家长特别重视不替孩子干事,几个月的孩子学习自己吃饭,吃得满脸满身满地,也被视为学习的必经过程而听之任之。一味防范的不当的教育行为、要求、措施,给幼儿身心造成了负面影响,并由此使幼儿形成对吃饭的错误态度。另外,从长期效果看,“吃饭不许说话”也没有得到世人的普遍遵从。人们喜欢在进餐时聊天,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齐克森.默海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并认为饮食中,人们心情愉快,思维活跃,乐于接纳新想法,富于创造性联想。让幼儿边吃边聊,体验进餐的愉快,不仅有助于增进食欲,也可以为幼儿多方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幼儿园要加强家园合作共同致力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教师和家长要在教育要求和教育行为上保持一致,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实施同步教育。从就餐这样的小视角入手,在家庭中家长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不挑食按时就餐,不浪费粮食等良好的饮食习惯。唯此,幼儿园中的教育效果才能在家庭中得以延伸和巩固。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各种生活学习问题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和探讨。只有教师和幼儿家长站在同一战壕里,才能打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保卫战。

营养是生命与智慧的源泉,尤其是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幼儿来说,更是至关重要,让我们共同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维护幼儿的生命健康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应更多地关心、促进幼儿健康行为的形成,让健康成为每一位幼儿的权力。
在幼儿园里为什么提倡安静进餐
1个回答2024-02-14 06:19

吃饭的时候说话大笑会有气流随食物一起吞咽,严重时甚至呛到,后果你自己想。

这也是从小培养吃饭的好习惯,有益消化有益健康。

提高集体用餐效率。

北京哪里有环境优雅的,安静些的餐厅?中餐西餐都可以。
3个回答2022-07-08 01:47
我去过宵云路的浮士德,法餐,环境服务都很好。很适合和爱人去
如何培养幼儿安静进餐地好习惯
1个回答2024-02-10 19:16
(1)定时定量定点吃饭
对每人来讲,一日三餐定时,就能够形成固定的饮食规律。对孩子按时定量吃饭,使两餐间隔时间在4~6小时,这正是肠胃对食物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时间,保证充分足够地消化吸收营养和保持旺盛的食欲。同时,要根据孩子的食量给予适量的饭菜,并坚持要求他们顿顿吃完。千万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吃多,更不能依着孩子爱吃多少就吃多少,一顿饱一顿饥,然后用零食填补,这会影响下一顿的食欲。同时会养成任性浪费的不良习惯。
(2)教育孩子平衡膳食,不要偏食
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体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反应等,但更多的是环境的和心理的因素,比如,某些家长自身的偏食影响,某种食物过多连续吃形成厌恶反应,或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体验并予以拒绝等。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到:①要有意识地用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今天的拌黄瓜真好吃,又鲜又脆”,或“我最喜欢吃肉圆了,真香”等等,从此激起孩子的兴趣和食欲。②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孩子去尝不太吃的食物,如“我们来当小白兔吧,小兔最爱吃青菜萝卜了”,“看谁先让小鱼到嘴边池塘里”,对越小的孩子,这种方式便越奏效。③特别注意不要用欺蒙哄骗或强制性方法让孩子吃某种食物,这是会加深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反感,不如暂时放一马,停一餐,待他肚子饿了,情绪愉快了,再引导他进食。
(3)让宝宝自己吃
孩子不是天生就有依赖性的,每一个孩子在七八个月时就有自己拿勺子“吃饭”的欲望,尽量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因孩子吃不好而去限制、指责他。同时,可以提供一些条件和帮助:比如给孩子围上围兜以防弄脏衣服,在地上铺一张塑料纸任孩子漏撒,洗净孩子的手让他去抓,同时还要注意教孩子用餐具的正确方法,指导孩子学习怎样不会把饭粒撒落在地。

(4)创设宽松的进餐氛围
创造宽松愉快的进餐气氛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的一个方法。一个整洁有序、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可以使孩子保持良好的进餐情绪,让孩子感受进餐时的快乐气氛,进餐时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是有益于消化的。最应注意的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尽可能地避免在餐桌上批评,训斥孩子或对孩子进行严重的说教,这会破坏愉快的进餐气氛,既降低孩子的食欲又不利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也不一定有效,反而得不偿失。
家长只要坚持让孩子独立吃饭、好好吃饭的要求,动点脑筋,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游戏气氛,持之以恒正面鼓励,不断强化,就会使孩子养成进餐的良好习惯。
5
(5)慎选零食和饮料
对于各类零食,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是零食确实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和高兴的情绪体验,调整孩子的味觉感受;二则现在的零食越来越丰富,精美,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以作为辅助食物,适时适量地给孩子吃一点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吃得太多,也不要在饭前吃,更不能饭不吃,零食补。不要养成以饮料代水代汤的习惯。因为饮料中过多的糖,糖精及化学添加剂都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并妨碍孩子对白开水的补充,所以一定要慎吃、少吃。
如何培养大班孩子主动安静进餐的习惯
1个回答2024-02-01 23:45
针对幼儿特点对症下药、香,并尽可能地烹制色,家庭配合一致教育,掌握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做好家长工作,共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自觉性,掌握基本的烹调技术。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中,父母应学习幼儿心理学。第三  第二。其次,父母要了解科学喂养幼儿的常识,父母应有良好的进餐习惯、味俱佳的饭菜,家庭食品要多样化,不应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幼儿,争取家庭配合是很关键的一环,激起幼儿食欲,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第四、教育学的基础知识。首先
动物餐厅寂静之时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2-01 02:05

寂静之时是前院设施里的一个海报栏

安静就餐话题作文
2个回答2023-11-25 11:08
开学到现在已经有两个月了,每天中午食堂里,都会看见同学们浪费粮食的现象!看见白白的米饭和满满的菜被倒掉,真是让人心疼呀!

有的同学家庭条件好,很是挑食,吃了几口饭就倒掉了,说这饭菜是自己不喜欢吃的!有的同学着急去玩,盛饭和汤的时候,走路慌张就把饭汤洒在地上!有的同学一边吃一边打闹,互相丢饭菜……这些都是在浪费粮食!也许你并不觉得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费这一点,他浪费这一点,大家都浪费这一点,那就不是一点点损失了!同时,有的同学饭前不洗手,还把吃的东西拿出食堂,边走边吃,吃完就随便丢在路上,这和挑食、浪费粮食一样都是不文明的就餐习惯!这种不文明会非常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文明学生的良好形象!同学们,你想做个文明的小学生吗?那就从文明就餐、节约粮食开始吧!

其实节约粮食,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能吃多少就盛多少,不要剩饭菜;不在吃饭的时候,丢饭菜玩!不挑食,无论爸爸妈妈给我们吃的,还是学校里的饭菜,都是有利于我们身体成长的,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都要通通吃掉它!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一名珍惜粮食,文明用餐的好学生吧!
有哪些好的方式可以让宝宝安静进餐?
4个回答2023-12-15 21:10
可以夸奖宝宝,或者是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也可以营造好的进餐氛围,丰富食物的种类,做宝宝爱吃的东西,制定饭桌的礼仪。
静心莲餐厅是什么设计风格
1个回答2023-10-18 18:27
静心莲餐厅设计风格。修风格环境非常优雅奢华,设计风格有很多敦煌的元素,泥土伏散都是从敦煌运过来的。餐厅里弥漫着檀香的味道,缺基氏伴锋烂着充满禅意的轻音乐。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