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纪录片儿童英语

bbc十大必看纪录片
1个回答2023-12-26 06:28

bbc十大必看纪录片如下:

1、《蓝色星球》。

2、《冰冻星球》。

3、《生命Life》。

4、《地球的力量》。

5、地球脉动(planet earth)。

6、《太阳系的奇迹》。

7、企鹅群里有特务。

8、《美丽中国》。

片中80%的画面都是自然取景,即使对很多大人来说,也是鲜少能看到的中国鲜为人知的一面。通过镜头,孩子们将“踏进”我国辽阔的土地,了解丰富的物种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而感受到作为中华民族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9、《人类星球》。

片子以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为切入点,让我们看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法则,也看到了那些你触不可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信仰:那些被隐藏在热带雨林的原始社会,那些一直生活在海上的人们,那些能与动物“交流”的捕猎者??所有的不可思议,一一展现眼前。

10、猎捕(The Hunt)。

《The Hunt》(猎捕)将视角重点放在捕食者和猎物间的关系、捕食者的策略上,将BBC自然纪录片带到全新的高度,拍摄到了很多令人窒息的罕见镜头,让人叹为观止。

纪录片从各方面做到了近乎完美,借用了电影、戏剧中的镜头处理手法,力求呈现每个动物最真实的捕猎场景,其故事性和悬念性俨然是一部好莱坞大片。

科学的故事的BBC纪录片
2个回答2023-11-18 08:48

科学的故事的BBC纪录片
1个回答2023-11-25 05:04

播出:BBC

类型:纪录

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首播日期:2012-11-09 周五

英文:The Story Of Science

别名:BBC The Story Of Science: Power, Proof And Passion

简介

Michael Mosley为探究科学认识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进程的密切关系,进行了一趟增长见识和雄心勃勃的旅程。

第1集:宇宙是什么

人类是如何认识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的。

「宇宙是什么」自人类诞生便经常唤起我们的好奇与想象。

宇宙观经历无数次的巨变,即使过程艰辛,但凭借无穷的想象力、知识的累积以及科技的发展,探索真理的科学道路上仍能愈走愈远。

究竟哪些人在科学史上扮演重要推手?他们面临哪些压力与困难?解决了什么问题?又面临哪些新的问题呢?

第2集:世界由什么构成

原子理论和量子物理是如何支撑现代技术的。

物质的基本元素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化学的基础,古代炼金术师、化学家、量子物理学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每揭开一层面纱,看到的都不是最后的谜底,却能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

人造染料、真空管、晶体管都源自对这个问题的探求。

究竟有那些人,在探讨物质的基本元素上,担任重要推手?还有哪些问题,等待我们探索的呢?

第3集:生物起源

科学家是如何解释地球生物的多样性的。

我们从何而来,是人类最切身的科学问题。

人原本相信自己独一无二,是上帝创造的完美杰作。

但后来到底有什么历史力量、有哪些学问、有哪些科学家打破人类的迷思?让人惊觉上帝创造的宇宙并不永恒,惊觉人不过是地球漫长历史中最后的幸存者,从一片死寂中诞生。

让我们看看人类如何探索自己的起源,预测自己的未来。

第4集:人类有无穷的力量吗?

人类利用风能、水蒸汽能和原子能的故事。

人类自古以来的渴望─寻找无尽的能源。

我们是最渴求能源的一代,能源的用途、什么是能源等问题,构成现代世界的基础。

人类是怎么一路从瓦特蒸汽机、伏特电池、居礼夫人的镭元素,发展到爱因斯坦的能量质量换算公式。

能量研究究竟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宇宙的能量究竟有没有极限呢?

第5集:生命秘密

从人体的多样性研究生命秘密的故事。

盖伦、哈维、现代实验室、虎克、人工染料、显微镜、物理学家,都参与过生命探索之旅。

意想不到的人事物,总意外帮了大忙,让生命科学往前推进一步。

但科学的本质,似乎是永远解决不完的问题,生命的奥秘更是如此,让我们一起走过无穷无尽的生命探索旅程吧!

第6集:我们是谁?

脑解剖学及心理学为“我们是谁?”这个问题提供了新观点。

有时候我们会停下来,扪心自问我们是谁。

长久以来,人类在不同时代,以不同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以为自己超越其它动物,人类的思想、感觉、欲望是独一无二,唯一理性的存在。

这种自我的完美认知,已受到历史上许多研究的挑战。

请跟随心理史的脚步,看看有那些重要发现,影响了我们看待自己的眼光。

由BBC推选出来的优秀纪录片有哪些?
1个回答2023-12-27 01:23

BBC是英国优秀的媒体,经过反复筛选评出了许多优秀的纪录片,纪录片是记录性电影,不需要华丽的演员。它从实际出发将点滴收录进去,对生活真实的写照激励感染着观众。

迁徙的鸟 2001 天鹅对生命执着的追求,在无尽的风沙中摸索出道路,对生命的向往让它们对危险无所畏惧,摆脱天敌猎杀奔袭上千公里只为了会对到最初的地点,该片全程跟拍,清晰地展示了迁徙的艰辛与浩大。

帝企鹅日记 2005 帝企鹅是生活在南极大陆的生物,为了繁殖每年它们都要进行南北部的迁移,天气剧烈的变化和食物短缺是它们最大的困扰,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它们坚强勇敢不断向前,顽强的生命力引人深思。

地球脉动 2006 地球是生物生活的家园,地形的不同创造了许多的物种。从地球脉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草原的壮阔,雨林的神秘和大海的深邃,奇特的地球风光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北极故事 2007 寒冷的北极依然存在着生命让人惊奇,年幼的北极熊跟随着母亲学习生存的技能,不断接受环境的挑战,但随着环境被破坏一切都岌岌可危后代的生命遭受着巨大的威胁,痛示人类破坏环境的罪恶。

美丽中国 2008 美丽中国是CCTV与BBC联手打造的作品,运用先进的拍摄手段,展示了大城市的繁华,深山的静谧,草原的豪迈。神奇的中国有着丰富的地貌结构,不断向世界展示着自己。

海豚湾 2009 静谧优美的渔村一直是海豚的休息地,但是渔民却为了利益肆意捕杀海豚。一位年轻的海豚训练师看到了这样的惨剧拍摄了这部作品,将罪行公诸于世,希望唤起唤起人们内心的良知。

生命 2009 达尔文的进化论续写了生命神奇的变化,BBC为了纪念达尔文拍摄了该部纪录片,展现了大自然多个物种为了适应环境所发生的改变,充分展现了进化的力量。

家园 2009 地球经过了数十亿年的变化成为了现在的样子,但是人类的出现使得许多物种子相继灭绝。影片以俯瞰的视角进行拍摄向人们展现危机的存在,人们会看到自己的贪婪所背负的罪恶。

中英教育纪录片bbc播的观后感
1个回答2023-11-30 04:54
  这几天,我和国内不少朋友一样,都在关注英国BBC2台播出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式教学》)。内容是英国一所中学,请来5位中国老师,让他们用最中国式的教育方法,用一个月去教50个英国13-14岁的中学生。当中国老师遇上英国学生,节目刚播出,就引起了不小风波……

  有人认为,英国学生太懒散,应该让中国老师去治一治,有人反思,中国老师的机械和严苛,放到英国教育环境里一下子“扎眼”了……四个星期后,实验班的同学将和其他班进行学科竞赛,于是乎,“谁输谁赢”现在已成众人焦点,好好一部纪录片瞬间被贴标签,甚至被娱乐化了。
bbc的中国故事纪录片有什么史实错误
1个回答2024-01-04 17:46
前一集讲宋朝的时候说,宋徽宗是北宋最后一个皇帝

满人追捕崇祯
如何评价BBC纪录片《the story of China》
1个回答2023-11-17 21:01
第一 故事教育
叙事的基础是故事本身。
对于国内纪录片来说,由于多年的教育体系灌输,我们的第一思维是中心思想(这个词好熟悉),而不是个体。在国外的电影中,经常看到父母在床头给小孩子读故事,因为故事是儿时教育最基本的载体,但我们小时候这方面熏陶相对薄弱,以至于中国人总体上缺乏讲故事的能力,这不仅仅是纪录片人,销售、老师、设计师等各行各业基本如此。
纪录片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提案,其中一个内容就是要在短短几分钟内讲清楚你的故事。前年参加一个提案会,中国纪录片人的提案,可以说是完全不知什么是故事。
一个从小缺乏故事熏陶的群体,如何能有较高的叙事水平。

第二 叙事法则的工业化
是的,你没看错,叙事技巧也可以工业化,流水线化,是有一套完整而详细的标准。就和好莱坞的电影一样,开场怎么设置,每个段落不超过多长,每个采访多少秒以内,宏观和个体如何处理,什么长度是观众忍受的极限,bbc会请专门的机构做观众的心理分析,数据分析,精确到哪个情节,多少分多少秒观众开始流失了,所以,bbc的叙事,都是按照观众的心理感受,有科学依据而制定出的标准,而且是工业化的标准,比如在他们系列片中,就算再好看的一段情节,也不可以超过8分钟,8分钟一过,必须要出新的内容!
但是,国内纪录片作品往往是导演的个人作品,我是大爷,我想给你看什么你就看什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是上帝。比如一个一两分钟的长镜头,一个人在画面里走啊走啊走,多tm有韵味,多tm深沉,你们这些傻逼观众就按照我的节奏走吧,哇哈哈哈......
对于大多数的国内纪录片者,bbc这样的标准,是天方夜谭。
不过近两年改观了很多,大家开始学习bbc,最典型的就莫过于《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叙事,每一个主人公篇幅长度,怎么开篇,怎么设置悬念,如何结构,一集多少人,多少个故事......都是按照bbc的标准制作。
实际上题主问拍摄水平高低,也是因为他们有一套完整而细致的标准,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艺术的基础,也就是对美的感受能力。

第三 艺术基础
拍摄水平的差异有很多原因,比如设备、经验、标准、流程、金钱等等,国内纪录片拍摄往往讲究好看,却忘记了最重要的画面叙事,就像一双空洞无神的大眼睛。
如果说上面这些这都可以在短期内模仿追赶,那么下面这一点,是bbc甩开我们几万光年的核心——艺术基础,对于国内纪录片拍摄者,无论导演还是摄像,这是决定他们的天花板——再精致漂亮的画面,也只具有匠气,却无法打动心灵。
这个点实在太大了,有兴趣可以看看《艺术中的精神》。

第四 价值观
这是最令人绝望的一点。
还记得老谋子导演的奥运会开幕式吗,网上流传的bbc切换版和国内切换版,或许就能看见一斑了——同样地内容,绝不相同的效果。
这是价值观导致的。就像看凤凰卫视一样,这个剪刀+口水的台,大部分节目制作简单粗糙,但是,就是好看,为什么?
价值观决定了看待事物的角度理念全然不同。
国内纪录片从业者,在某种教育体制下长大,思维固化,看待事物的角度单一,非黑即白,加上宣传体制,也不可能有更多的表达。

所以,我悲哀地目测,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不可能超过bbc。
但是我们还是会努力。
看这种纪录片就是一种享受,10部超高评分的BBC纪录片,是哪些?
3个回答2023-11-22 06:44

超高评分的BBC纪录片:文明 、神奇的月球 、上流生活 、高糖VS高脂肪 、节食与长寿 、美丽地图 、地球一日、地球脉动 、蓝色星球 、家园 生态多样性的中国。

bbc记录人生的记录片叫什么名字
1个回答2023-12-04 05:21
又名:人生七载 /人生七年/人生之路/成长系列 The Up Series
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人生行至大半,岁月蹉跎。是悔恨感慨,还是遥想当年风华正茂。年华终有老去的一天,可生活仍将继续。
是一部让人叹为观止的伟大纪录片,是影像记录史上的奇迹,而且这个奇迹还在继续。成长系纪录片已经坚持了40年,从未间断过,每隔7年再次出品。1964年,著名导演迈克尔·艾普泰德Michael Apted还是刚入行没多久的小伙子,他决心拍摄一部反映英国人生活和西方人文的纪录 片,于是他采访了一大批英国各地的7岁的小孩子,用摄像机记录下来他们的音容笑貌,采访他们谈及自己的生活现状和心中的愿望,最终选定了14个小朋友的影像集合出品1964年的“成长系列之7岁篇”。可这一发就不可停歇,每隔7年,迈克尔·艾普泰德就再次找到当年那14个孩子,记录下此时的他们,7年时间的人生历程,7年来的他们对人生变化和不同感悟。成长系列的14岁篇,21岁篇,28岁篇 ......一直到最近出品的56岁篇。看这部纪录片绝对有着不可思议的感觉,看岁月的流逝,看沧桑变化,看着14个小孩子变成中年人时,每个观众都会有自己的体会在心头。
陪伴这些孩子度过半个世纪的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也已两鬓斑白,《人生七年》还将继续。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