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学农场动物英语名称

农业有哪些传说故事(名称)
1个回答2024-02-17 00:55
《后汉书·张让传》记载,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毕岚曾制造翻车,用于取河水洒路.马钧在京城洛阳任职时,城内有地,可辟为园.为了能灌溉,他制造了翻车(即龙骨水车).清代麟庆所著的《河工器具图说》记载了翻车的构造:车身用三块板拼成矩形长槽,槽两端各架一链轮,以龙骨叶板作链条,穿过长槽;车身斜置在水边,下链轮和长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链轮为主动轮;主动轮的轴较长,两端各带拐木四根;人靠在架上,踏动拐木,驱动上链轮,叶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将水排出,再沿长槽上方返回水中.如此循环,连续把水送到岸上.马钧所制的翻车,轻快省力,可让儿童运转,“其巧百倍于常”,即比当时其他提水工具强好多倍,因此,受到社会上的欢迎,被广泛应用.直到20世纪,中国有些地区仍使用翻车提水.
——中国三农网
农具有哪些? (只要名称)?
1个回答2024-02-05 00:27

犁,古代耕地用具;镰,收割用具;锄,锄地、除草用具;镢,刨地用具;锨,挖沟、翻土用具;耙,平地用具;筐,竹编或树条编的容器;扁担,抬东西的用具;杈,打场的用具;水桶,盛水的用具;水车,车水浇地的用具;手推车,运输的用具。

家庭农场名称?
1个回答2024-04-05 03:00
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8年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随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家庭农场,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农耕文化名称?
1个回答2024-03-05 15:43

农耕文化也叫农业文化

简单的说就是农耕文化就是基于农耕经济上建立起来的文明所产生的文化,是与游牧文化相对应的一个词,比如汉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就可以看做是农耕文化,而蒙古族所创造的文化就是游牧文化.

而农业文化则是一个较为狭窄的概念就是指的农业生产中所创造的文化,无论是农耕或者是游牧文化都可能有农业文化.甚至是现代文明只要包括农业生产就一定有农业文化.

农历五月的别称 农历五月的别称有哪些
1个回答2022-09-22 21:35
1、农历五月的别称:五月有很多的别称,比如仲夏、中夏、半夏、午月、蒲月、榴月、呜蜩、南火月、蕤宾、正阳月、恶月、毒月,等等。

2、古人的五月是指农历五月,其最常用的别称是午月。有人可能觉得这是因为五、午两字发音相似,其实不然,午是十二地支的第七位,由于农历以寅月为正月(一月),以此类推,五月自然就成了午月。除了十二地支,还有十二生肖与之相匹配,马跟午是一对,所以古人也称五月为马月。成语里有驴年马月、牛年马月和猴年马月,甭管是哪年,五月是肯定的了。
农历各月的别称有哪些?
2个回答2022-12-24 23:20
农历各月的别称有
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正、开岁、陬月。
二月:丽月、杏月、花月、仲阳、仲春、酣春、如月。
三月:桃月、蚕月、季春、莺时、晚春、暮春。
四月:阴月、麦月、梅月、纯阳、清和、初夏、余月。
五月:蒲月、榴月、郁蒸、鸣蜩、天中、仲夏、皋月。
六月:荷月、焦月、暑月、精阳、溽暑、季夏。
七月:瓜月、巧月、兰秋、首秋、相月。
八月:桂月、仲盲、竹春、正秋、仲秋、壮月。
九月:菊月、暮商、霜序、朽月、青女月、季秋、三孟秋、玄月。
十月:良月、露月、飞阳月、冬、初冬、开冬、阳月。
十一月:畅月、葭月、仲冬、龙潜月、幸月。
十二月:冰月、腊月、严月、徐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什么称为农民工?
1个回答2023-08-20 12:37
农民工的含义是指来自农村的人,为了工作而进城务工的人
好听的农场名称
2个回答2023-11-11 09:44
心跳农场 Funky Farm 卡通农场 Hay Day 丰收农场 Rich Harvest Farm 大花农场 Dahua Farm
农田和牧场称为哪两种文明?
1个回答2023-08-02 23:10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
农讲所全称
1个回答2024-01-06 16:02

农讲所全称为“农村讲习所”,是在中国农村地区推行农民教育运动的一种教育机构。

农所的主要目的是向农民普及科知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并培养农民的实用技能它通过组织各类讲座、培训班和实践活动,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经济管理知识、卫生保健等实用知识,同时也开设一些基础教育课程,如识字、算术等。农讲所的教育内容非常贴近农民的实际需求,旨在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生活水平。

农讲所通常由政府、学校、社会团体等共同组织和支持。在农村地区,农讲所设立在集市、村庄或乡镇的公共场所,如学校、村委会、社区中心等。讲师多为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专家学者和社会志愿者等,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农民提供教育服务。

农讲所在推行农民教育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知识储备,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技能,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农讲所的兴起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逐渐得到改善,农讲所的作用逐渐减弱。尽管如此,农讲所仍然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农民提供教育支持,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农讲所的由来

农讲所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895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农村教育十分薄弱,农民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和现代化技能。

为了改善农村的教育状况,中国的一些进步思想家和教育家开始尝试在农村地区设立农村讲习所,也称为“农讲所”。农讲所是一种以农村为基地、以农民为对象的教育机构,其宗旨是普及农村的科学知识和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