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夏天的赏析

夏感的动词赏析 5句
1个回答2022-09-04 11:37
我也要帮忙啊!!
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 赏析
1个回答2022-08-24 08:39
就是赞颂友情的
夏感赏析
2个回答2022-06-16 18:58
文章起笔连用三个比喻,“一锅水”“密密厚发”“黛色长墙”,看似朴拙,却从感觉和视觉上贴切地再现了“整个夏天”“芊芊细草”“林带上淡淡绿烟”的特点,勾勒出夏景的宏观。而“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一句,则宛然上述一组镜头的画外音乐。这里的“烦”,显示着夏的热力,却绝不沉闷;悠悠溢出树间的声声长鸣,映衬着夏景的明快,烘托着一种“蝉噪林逾静”的氛围,也更加表现出夏日大地的充实、厚重。在声色互补中,作者为全文定下了昂扬积极的主调。
赏析夏天的旋律
1个回答2024-05-25 05:29

1、这个夏天很平凡,吃着冰西瓜,穿着白色T,这个夏天注定不平凡,因为遇见你。

2、为了表现夏的沸腾,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描写的?

3、夏天像一位血气方刚的战士,那似火的骄阳便是他闪亮的盔甲;夏天像一位充满活力的少女,那满树的绿叶便是她艳丽的裙装;夏天像一个顽皮可爱的小孩,那时风时雨时艳阳的天气便是他鲜活生动的表情。

4、这些画面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明确:夏季热烈紧张急促。

5、以拟人化的写法,形象地描绘其特征,突出“大暑”气温高的特点。

6、夏天正不可阻挡的远去,仿佛要永远消失似的带走那些美好的过往。

7、我喜欢夏天的雨,雨后的天和任何时候的你。

8、夏天的绿没有春天绿得娇嫩;夏天的绿没有春天绿地陶醉;夏天的绿没有春天绿得妩媚;也没有……但是它绿得清爽,绿的活力,绿得使整个夏天生机勃勃。

夏感 梁衡 赏析
1个回答2022-12-20 08:40
用的生动形象
唐诗《山亭夏日》赏析
1个回答2024-03-16 19:40
      《山亭夏日》是唐末大将高骈的诗作。全诗以写景见长,用近似绘画的手法写山亭夏日风光,描绘了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一、《山亭夏日》全诗: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二、《山亭夏日》译文:

绿树蔽日,遍地浓荫,夏天白昼漫长。楼台影子,倒映池塘,宛若镜中美景。微风轻拂,水波荡漾,好像水晶帘幕轻轻摆动。满架蔷薇,艳丽夺目,院中早已弥漫阵阵清香。

          三:词句注释

          1、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2、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行闭山秋月。”

        3、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四、《山亭夏日》整体赏析

        第一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

 档中       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态纳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第四局、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作者简介

        高骈(821—887),唐末大将。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孙。幽州(今北京西南)人。时代为禁军将领。唐昭宗时历淮南节度副大使,封渤海郡王,唐僖宗时任淮南节度使、江淮盐铁转运使、诸道行营都统等职,镇压黄巢起义军。后拥兵扬州,割据一方。终为部将毕师铎所杀。《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夏感 中的比喻句及赏析
1个回答2022-11-06 23:08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这句话具有视觉效果,突出了夏天“热烈”的特点.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生动形象的写出草的茂盛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繁茂
还有很多
夏感赏析句子
1个回答2022-11-06 02:47
1、换词去品。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黄金”换成“金黄”好不好?“黄金”不仅写出了色,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夏的“名贵”。赵老师就这么换了,这一换,孩子们不仅“品”了句,还“品”了“夏”。
2、看修辞的妙处。例:“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泠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3、看句式。“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4、看关键词。“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里有“滋”、“凝”两个动词,这两个句子都是写夏天“草”和“绿”,一个是如“厚发”的草,一个如黛色长墙的绿烟。两个动词写出了从春到夏的变化过程,“滋”含有发荣滋长的意思,“凝”是凝结之意。再比如:“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烘烤”、“扑打”、“涌着”这几个词还是可以去玩味玩味的。
发现“大声”、“春与秋之间”、“黄金”这几个关键词
夏洛的网好句赏析
1个回答2022-10-12 03:56
在书里找吧!这本爱的书到处都是!
盛夏不忧伤赏析
1个回答2023-08-21 04:28
中篇短篇

内容简介
序:夜里是心灵最静的时候,可以避开城市的喧嚣,平和复杂的心态。去思考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想想对与错,想想过去,想想现在,再憧憬下将来!我们一起来,让所有的不快都随风飘散,迎接高兴的曙光吧!想起那句“ 天空没留下鸟的踪迹,但我已飞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