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比喻义

现在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个成语来比喻什么?
1个回答2024-03-12 19:25

现在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个成语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拼音:jīng wèi tián hǎi

释义: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去东海那里游玩,因溺水而没有回家,她死去之后成为精卫。她常常从西山叼来木石,投到海中,想要把海填平。

扩展资料:

矢志不移 [ shǐ zhì bù yí ]

释义: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邵氏矢志不摇。”

示例:冯雪峰《论》:“他是以这样的精神品质来矢志不移地为人民服务。”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现在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个成语来比喻什么?
1个回答2024-05-18 00:31

现在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个成语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拼音:jīng wèi tián hǎi

释义: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去东海那里游玩,因溺水而没有回家,她死去之后成为精卫。她常常从西山叼来木石,投到海中,想要把海填平。

扩展资料:

矢志不移 [ shǐ zhì bù yí ] 

释义: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邵氏矢志不摇。”

示例:冯雪峰《论》:“他是以这样的精神品质来矢志不移地为人民服务。”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现在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个成语来比喻什么?
1个回答2024-03-15 03:41

现在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个成语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拼音:jīng wèi tián hǎi

释义: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去东海那里游玩,因溺水而没有回家,她死去之后成为精卫。她常常从西山叼来木石,投到海中,想要把海填平。

扩展资料:

矢志不移 [ shǐ zhì bù yí ] 

释义: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邵氏矢志不摇。”

示例:冯雪峰《论》:“他是以这样的精神品质来矢志不移地为人民服务。”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精卫填海成语比喻什么
1个回答2024-03-05 15:08
精卫填海 [jīng wèi tián hǎi]
基本释义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 处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例 句
有了~、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坚韧不拔
典 故
女娃是炎帝最宠爱的小女儿,模样长得纤秀,性格却很倔强。姐妹们都喜欢打扮,惟独她酷爱体育,尤其水上运动,游泳划船,跳水冲浪,无一样不爱,无一样不精。某日清晨,风和日而,正是出游的好时光。女娃驾一叶扁舟,在碧波荡漾的东洋大海上遨游。海风微微地吹拂,海浪柔柔地起伏,带着小舟往大洋深处漂去。
年轻单纯的女孩,哪知道世道险恶,仍陶醉在蓝色的温柔里。霎时间,平静的大海变脸了,微笑的太阳不见了,轻轻海风变得比刀刃还锐利,软软海浪变得比铁锤还刚硬。女娃凭着高超技艺,劈波斩浪,左避右挡,与大海周旋。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大海的浪涛越来越高,女娃的力气越来越弱。夜幕降临了,天地间一片黑暗,大概星星们闭上了眼睛,不忍目睹惨剧的发生:小舟被巨浪碾成了碎片,女娃被旋涡吸入了深渊,喧嚣的涛声盖住了女孩求救的呼叫,她永远也不能回去见她慈祥的父亲了。
几天过后,一只小鸟在女娃沈溺的水域破浪而出,花头颅、白嘴壳、红脚爪,样子有点儿像鸟鸦,它的名字叫精卫,是女娃不屈的冤魂所化就。
精卫栖身于布满拓木林的发鸠山上,它天天从发鸠山衔了小石子,或者小树枝,展翅高飞,直至东海,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是赤日炎炎还是雨雪霏霏,不死鸟精卫回翔在波涛汹涌、洁瀚无垠的大海上空,投下颗颗碎石、根根断枝,它不间断地叫着“精卫、精卫”,以激励自已的斗志,它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将东海填平。
东海恼怒了,东海咆哮了,浪涛喧哗,白沫四溅:“你为什么要把我填平?你为什么恨我这么深?”,天空中传来精卫鸟仇恨的啼鸣:“因为你夺走了我年轻的生命,因为你还将夺走千千万万的年轻的生命。”,“算了吧,小鸟儿!你就是填一千年,一万年,也填不平我呀!”东海用轰隆隆的大笑声来掩饰自己的窘态。
“我要填的!我要填的!我要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地填下去,哪怕填到世界末日,宇宙终结。”不死乌精卫悲啸着,飞翔着,从发鸠山至东海,循环往复,衔石投石,永无休止。
现在用精卫填海比喻什么
1个回答2023-11-23 08:30

现在用精卫填海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的人。

拓展资料:

一、原文: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二、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精卫填海》故事背景:

《精卫填海》节选自《山海经·北山经》,精卫填海这个成语来源于《山海经》记述的一个故事,传说炎帝有个宠爱的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天女娃去东海玩,突然海上风暴袭来,把她淹死在了海里。女娃死后变成了一只小鸟,这种鸟嘴白脚红,头上有花纹,经常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所以人们都叫它精卫鸟。

精卫鸟担心有人也和自己一样掉到海里淹死,所以立志要把东海填平,所以它每天都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期待有一天能把海填平。它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它还在填海。这个成语比喻人意志坚强,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精卫填海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北山经》。该成语原意是神鸟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在句中作谓定语。

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的女娃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显然“精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精卫填海比喻什么 精卫填海成语寓意
1个回答2023-12-23 18:46

精卫填海,意思是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出自《山海经·北山经》。近义词有:矢志不移、愚公移山、移山倒海。

精卫填海比喻什么

精卫填海,意思是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出自《山海经·北山经》。近义词有:矢志不移、愚公移山、移山倒海。

精卫填海成语寓意

在远古时代,人类不知被大海夺走了多少宝贵的生命,然而在作为人类化身的精卫身上,却寄托了人类敢于征服大海的雄心壮志。

“精卫填海”的故事启示人们:只有树立战胜困难的坚定决心,具有必胜的愿望,才能在行动上坚持不懈,顽强奋斗,勇于挑战。

精卫填海神话故事的内涵

精卫填海神话中表现出了人类最本质最永恒的东西:对生存的恐慌,以及在这之上表现出来的人类的永恒的独有的精神气质。这些原型主题表现的都是先民缘于最基本的生存而产生的文化意识。这里的生存仅仅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珍惜。缘于这种保存生命的初始本能,后世这种危机意识逐渐推延到更深更广的程度。

除此之外,从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中,人们还可以看出,上古神话已经开始了对女性形象的关注,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来完成上古神话悲剧意蕴的营造。精卫就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悲剧意蕴的女主人公。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到一只志在复仇、靠个人意志拯救苍生的精卫鸟,这种演化看似是一个生命的终结和败退,而实则是一种新生力量的形成,同时这种力量也带着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

现在人们常用精卫填海来比喻什么
1个回答2023-11-20 02:17

现在人们常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决心、有毅力、不畏艰难险阻,坚韧不拔地完成任务。

精卫填海的故事说的是一只鸟——精卫,为了报复东海的凶暴,每天从西山衔着小石子、小树枝飞到东海里去,想要把东海填平。虽然这个任务非常艰巨,但精卫毫不畏惧,每天坚持去做。这个故事寓意着毅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精卫填海这个成语,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它以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有的态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畏艰难、永不放弃。它鼓励人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去追求目标,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下去。

精卫填海现在常常被用来比喻人们对于需要长时间、大量投入的任务或者事业的坚定决心和持久的毅力。它代表着一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为。

精卫填海的故事背景:

1、社会背景: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敬畏。人们认为大海深不可测,具有无尽的神秘和力量,而精卫鸟的形象则代表了勇气、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这个故事,人们试图解释和理解自然界中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2、文化背景:这个故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孝道、牺牲和正义等价值观念。精卫鸟填海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为其死去的父亲复仇,这体现了孝道;它不畏艰险,坚韧不拔地填海,这体现了牺牲精神和正义感。

3、宗教背景:在中国的许多神话故事中,都涉及到一些超自然的力量和神灵。精卫填海的故事中也充满了这些元素,如精卫鸟本身就被视为一种神灵,而填海的行为则被视为一种对神的挑战或者对神力的试探。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敬畏。

精卫填海比喻什么道理
2个回答2023-11-30 05:01

古代神话。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变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想把东海填平。旧时用以比喻有深仇大恨,积极设法报复。后用以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精卫填海。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这个小故事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1个回答2024-01-26 08:11
为了为自己复仇鸣冤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显然“精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物化”神话,即将精魂转变为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上古神话中记录了很多典型的非自然死亡,其中的意外让今人看到了先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和无能为力,同时也透出了生命的脆弱。”[1] 女娃的死就是一种因事故而亡,展现出了人生命的脆弱和大海的强大。著名作家茅盾则认为:“精卫与刑天是属于同型的神话,都是描写象征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的,这是属于道德意识的鸟兽神话。”另外精卫填海完全不同与婆罗门轮回思想,印度轮回以因果业力为理论基础。精卫现象在先秦与古代神话中是很常见的一类,道家有个专有名字叫做物化,精卫填海完全不等同与轮回。[
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填成语
1个回答2024-01-27 04:31
[jiè huā xiàn fó]

借花献佛
用别人的花进献给菩萨,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中文名
借花献佛
出 处
《老残游记》
目录
1 成语解释
2 成语典故
3 词语辨析

成语解释
【词目】 借花献佛
【拼音】 jiè huā xiàn fó
【解释】 用别人的花进献给菩萨,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示例】 今儿有人送来极新鲜的山鸡,烫了吃,很好的,我就借花献佛了。(清·刘鄂《老残游记》第六回)
【例句】李总,今天在老王的家里喝酒,我就借花献佛,先敬您一杯了。

成语典故
【出处】
1,元销州凯·萧德祥《杀狗劝夫》:,“既然哥哥有酒,我们借花献佛,与哥哥上寿咱亏唤。”
2,《过去现在迹散因果经》一:“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于佛。”
其他翻译
【英语翻译】 offer a present to a guest with other people's things
【日语翻译】 人の褯(ふんどし)で相扑(すもう)を取る,もらい物で义理をすませる
【俄语翻译】 сделать подáрок за счёт другого
【法语翻译】 emprunter pour faire un cadeau,pour traiter un hǒ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