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名人轶事系列

张易之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30 06:08

张易之任控鹤监,他的弟弟昌宗任秘书书监、昌仪任洛阳县令。他们相互争比奢侈。张易之做了一个大铁笼子,把鹅鸭放在里边,在笼子当中烧炭火,又在一个铜盆内倒入五味汁,鹅鸭绕着炭火行走,烤得渴了就去喝五味汁,火烤的痛了自然会在里面转圈地跑,这样不多久表里都烤熟了,毛也会脱落于尽,直到肉被烤得赤烘烘的才死去。昌宗是把一头活驴拴在一个小屋子里,烘起炭火,再放一盆五味汁,方法与前边所讲的一样。昌仪是在地上钉上四个铁橛子,把狗的四只爪子绑在橛子上,然后放出鹰鹞,把狗按在下面吃它的活肉,把肉都吃尽了狗还没死,那狗的号叫声极为酸楚,让人再也不忍听下去。有一次张易之路过昌仪家,很想吃马肠,昌仪便牵来手下人的乘骑,破开马的肋骨取出肠子,过了很长时间马才死去。后来易之、昌宗等被诛杀,老百姓把他们的肉切成小块,那肉又肥又白就像猪的脂肪,被人们煎烤而吃掉。昌仪是先被打折了两个脚腕,再摘出他的心肝,之后才死去,然后砍下他的头送往京都。当时人们说这是他们残害那些狗和马的报应。

易实甫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3-16 18:20

1.易实甫,名顺鼎,清末民初之才子、诗人、名士,自称“三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 世号龙阳才子。工诗词、骈文和联语。自谓“或古或今,或朴或华,莫能以一诣绳之。”甲午战时曾两度赴台帮助刘永福抗日。晚年曾筑一屋在庐山上,榜其门曰:“纳于大麓,藏诸名山。”
2.易实甫名句:“江山只合生名士,莫遣英雄作帝王”,甚为南怀瑾喜爱,常常吟诵。
3.易实甫作《王之春赋》,有“帽儿改绿,顶子飞红”之句,市井争传,后几乎成为“绿帽子”一典释义必引之句。
4.宋教仁遇刺殉难,是刚满十五个月的中华民国一件最耸人听闻、触目惊心之事。宋教仁追悼会上,易实甫献挽联:“卿不死,孤不得安,自来造物忌才,比庸众忌才更甚;壮之时,戒之在斗,岂但先生可痛,恐世人可痛尤多。”
5.易实甫喜京韵大鼓书,尤赏冯凤喜,所写《天桥曲》中有“自见天桥冯凤喜,不辞日日走天桥”的诗句。
6.满清光宣之间,文人学士无不争捧梅兰芳,罗拜在他红裙底下的第一流名士,多不可数,尤以易实甫、樊樊山等为最。
7.易实甫更迷刘喜奎,曾写过许多诗词赞美她,并曾对天发下七大愿望:
一愿化蚕口吐丝,月月喜奎胯下骑。
二愿化棉织成布,裁作喜奎护裆裤。
三愿化草制成纸,喜奎更衣常染指。
四愿化水釜中煎,喜奎浴时为温泉。
五愿喜奎身化笔,信手摩挲携入直。
六愿喜奎身化我,我欲如何无不可。
七愿喜奎父母有特权,收作女婿丈母怜。

白居易的一些轶事
1个回答2024-04-22 09:45
樱桃樊素嘴,杨柳小蛮腰



小蛮腰:原指白居易的家姬小蛮的腰,(白居易指家姬小蛮的腰像杨柳)。后指很小很细的腰。唐孟棨《本事诗·事感》:“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姬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美姬樊素的嘴小巧鲜艳,如同樱桃;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现代人形容美眉们说什么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

樊素和小蛮就是白居易的家姬。姬人樊素善歌,姬人小蛮善舞,她们俩出名,皆因白居易曾经写过著名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其实,白居易当时任刑部侍郎,官正四品,按规定只能蓄女姬三人,但他的家姬除了樊素、小蛮和春草以外,专管吹拉弹唱的就有上百人,还写了一首诗说,“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这些都是他的家姬。
周轶君其人。
1个回答2024-03-15 09:30
周轶君,女,上海人,70年代出生的正宗处女座,199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随后进入新华社工作。2002年6月,出任新华社驻巴以地区记者,成为唯一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2005年出书《离上帝最近——女记者的中东故事》,记录她在中东的所见所闻。2006年进入香港凤凰卫视任职至今。曾多次采访过阿拉法特,阿巴斯,亚辛等中东关键人物。第二届 CCTV“中国记者风云榜”得主。她的《在埃及数骆驼》一文被编进了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第二学期课本。
求作家周轶君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4-02 01:51
生平简介
周轶君,女,上海人,199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2年6月,出任新华社驻巴以地区记者,成为唯一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多次采访过阿拉法特,阿巴斯,亚辛等中东关键人物。第二届 CCTV“中国记者风云榜”得主。
她的作品《离上帝最近—女记者的中东故事》作为上海文汇出版社首部社庆佳作隆重推出。在加沙的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周轶君接触了大量当地人物和风情。
周星诒的周星诒轶事
1个回答2024-02-29 05:08

周星诒藏珍受累
祥符周季贶先生,为两广盐运使周云叔都转星誉之弟,以知县官闽,颇好藏旧籍,有宋写《北堂书抄》,颇见珍异。
时丁雨生中丞抚闽,收藏繁富,闻先生有此书,颇欲得之,遣人示意;先生不应。后先生以亏官款被劾,在他人,本可以查抄无着了事,丁心衔先生,特令留闽,俟交清官款,方许回籍。故先生后虽挈家居苏,仍时需至闽,以是终其身云。
——《汪攘卿笔记》卷七

周轶君先生是谁呢?
1个回答2024-03-09 20:55

周轶君先生是凤凰卫视的记者。

周轶君,女,上海人,现任凤凰卫视记者。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处女座,199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随后进入新华社工作。

2002年6月出任新华社驻巴以地区记者,成为唯一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2005年《离上帝最近女记者的中东故事》在上海文汇出版社首部社庆佳作被隆重推出,记录了在中东的所见所闻。

2006年进入香港凤凰卫视任职至今。曾多次采访过阿拉法特,阿巴斯,亚辛等中东关键人物。是第二届CCTV中国记者风云榜得主。她的《在埃及数骆驼》一文被编进了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第二学期课本。

工作经历

2004年2月8日周轶君到加沙地带北部难民营采访;3月15日晚她经历了10余枚导弹划过窗外的情况,仍然及时完成了新华社的稿件。7月即将离任,又提出采访阿拉法特和巴勒斯坦前总理阿巴斯,揭示了巴勒斯坦内部局势的微妙变化。

2021年2月21日,加盟的真人秀节目《锵锵行天下第二季》首播。9月23日,参加的综艺节目《圆桌派第五季》播出。10月,担任第六声启动全球英文非虚构写作大赛评委。12月30日,参加的2021-2022优酷文化跨年·时间的路口在优酷播出。

周轶君先生指的是谁?
1个回答2024-03-10 16:21

周轶君先生指的一位新华社记者。

周轶君,女,上海人,现任凤凰卫视记者。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处女座,199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随后进入新华社工作。

2002年6月出任新华社驻巴以地区记者,成为唯一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2005年《离上帝最近——女记者的中东故事》在上海文汇出版社首部社庆佳作被隆重推出,记录了在中东的所见型蠢所闻。

她曾将的经历

作为“战地女记者”的周轶君每天面对的生活实景。上任的第三天,周轶君坦绝就遭遇了人生第一场空袭:4枚导弹的红光划破黑夜,炸毁加沙城两座小型工厂。

没有经验的她关掉所有灯光留守在黑漆漆的房子里等同事归来,心里默念:“如果这时候一让租姿枚导弹射穿玻璃,我该扑向哪里。”空袭、爆炸、炮击、枪杀……生活常态让她迅速从害怕变为习惯。

下一次遇到今晚的状况,她已经可以深呼一口气,核实情况后,抓起电话向新华社编辑部口述快讯了。

周恩来轶事
2个回答2023-11-28 21:22
需要一些关于周恩来的故事,就是巧妙应对外国人不友好的提问的那种故事……
另外,不要这些: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
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2.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
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
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4.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
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5.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就这个样子……嗯……对……就这样……
问题补充:嗯……慢品味……对于你后面的那个解释我还比较认同,也许你只是因为审题不细……我对我的话表示道歉……
对于 秋死象,泡泡狂人123 ,我很鄙视你们!
周邦彦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3-03 04:54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的美男词人,他与当时的青楼花魁李师师往来密切。
有一次,宋徽宗生了点小病,李师师以为他不会来了,就悄悄地约了周邦彦。哪知道周邦彦刚到不久,宋徽宗就来了。情急之下,周邦彦赶紧钻到床下躲了起来。
宋徽宗特地给李师师带来了江南新进贡的鲜橙,李师师亲手剥了鲜橙二人分食。三更时分,宋徽宗要回宫了,李师师还叮嘱他说“已经三更了,马滑霜浓,你要小心了。”这一切,都被躲在床下的周邦彦看见听到了。
宋徽宗走了以后,周邦彦钻出来,乘兴把他听到的写成了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词将他同李师师求欢的心情比作露水,心像刀割,在雪压城门之际恨不能“胜”徽宗,看着李师师的纤指剥去橙子皮而无言面对现实的残酷,只求能在师师的“锦帏”下求的一时“初温”,情绪绵绵,对面坐下听师师弹琴弄炫。悄悄地发问:晚上住哪儿?引用李师师对徽宗说过的话“现已三更,马滑霜浓”,借指李师师的用意是打发徽宗回去,于是在徽宗“休去”后,才得来这“少人行”的绝好相会时机。赞师师的机智。李师师很喜欢,笑纳了。天将拂晓,周邦彦才独自匆匆归去。
谁知有一次在与宋徽宗云雨之后,李师师竟然忘情地把《少年游》这首词当着徽宗的面唱了出来,宋徽宗一听,就明白那天在李师师家的事被人知道了。他问李师师填词的人是谁。李师师不敢隐瞒,说是周邦彦。
于是,第二天,宋徽宗就下令把周邦彦贬出京城。
宋徽宗又去李师师家的时候,李师师不在。过了一会儿,李师师回来了,但眼睛红红的,显然是哭过了。宋徽宗问她去了哪里,李师师说送人去了。宋徽宗马上问她,是不是送周邦彦去了。李师师点点头。宋徽宗问:“他又写了什么东西没有?”李师师说填了一首《兰陵王·柳》。宋徽宗让她唱来听,李师师就唱道: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宋徽宗听了以后,觉得周邦彦确实是个人才,就赦免了他,还让他做了专管乐舞的大晟府提举。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