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州镇淮楼

镇淮楼在哪
1个回答2024-03-09 18:00
一、安徽和县镇淮楼



镇淮楼,又称“鼓楼”。坐落在和县城内,县人民政府对面,建于北宋时期,明弘治、嘉靖年间知州陈宪、宋继先均修建。清乾隆、道光年间,知州徐元、李煜先后重修。清光绪十七年(1881),知州罗锡畴,又一次修复,楼高11米,宽21米,平台长55米,内筑土,外砌砖,形成高楼。楼基城墙用一尽长方的石砖砌成,砖上记有“光绪辛卯春”、“知州罗锡畴督造”字迹。楼下正中拱形门洞,宛如城门。平台两边,有登楼石级。1960年以后,西路石级被毁,改由楼乐穿道登高,平台中央建成一座两层楼阁,四周为12根朱红木柱所环抱;楼上两层八角飞翘,勾指蓝天。上层楼阁,明代悬有“江淮重镇”;清代悬有“江天一柱”匾额。登楼远望,古城新貌尽收眼底。东看长江,江面如练。明太祖朱元璋驻师和阳(今和城时),尝与诸将登镇淮楼,饮酒作诗,以抒其志。诗曰:“中原杀气未曾收,江北淮南草木秋,我上镇淮楼一望,满天明月大江流。”1986年10月,由安徽省拨款修葺,面貌一新。1989年7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



二、江苏淮安镇淮楼



镇淮楼雄踞楚州城中心,是古城淮安的象征性建筑,当地人俗称鼓楼。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800多年,镇淮楼为砖木结构城楼式单体建筑物,下层为台基,中有城门洞,上层为二层山楼,全楼通高18.5米,东西长36米,南北宽26米,造型优美,敦厚坚实。清代为镇压淮河水患,始名镇淮楼。现镇淮楼被辟为楚州区博物馆展览厅,楼四周建成市民公园。镇淮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镇海楼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3-13 11:13

镇海楼,又名望海楼,座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岗上。1380年(明朝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把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并在山顶建楼五层,俗称五层楼。因当时珠江水面宽阔,登楼而望,水波荡漾,蔚为壮观,故称“望海楼”。后取其雄镇海疆之意,又称镇海楼。

福州镇海楼风水谁看的
1个回答2024-03-20 18:28
福州镇海楼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因为其地理位置和建筑形式,被认为具有一定的风水意义。对于福州镇海楼的风水,通常由风水师或风水专家进行评估和解读。他们会考虑楼的朝向、周围环境、地形地势、建筑材料等因素,并结合传统的风水学理论,来判断其对人们运势和居住者福祉的影响。这些风水师通常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可以根据观察和分析提供有关福州镇海楼风水的建议和指导。
古代淮阴的几个镇
1个回答2024-03-13 16:20
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之...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淮安建设成为江苏新兴的交通...淮安之名始见。?今淮安市域地跨古淮河两岸,夏
这个男的在淮安王营镇谁见到过吗?家里人在找他。急急
1个回答2024-06-16 14:26
就这照片照的我也是醉了 都看不出来
听说淮安有个什么千年古镇
1个回答2024-03-13 11:12
河下古镇!
河下[1]
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了沟,河下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在淮安城北河下(当时称末口)与淮河相接,以利于向北方运送军队和粮草。公元605年,隋炀帝又开凿了大运河(当时称山阳渎),沟通江淮的水路交通。周世宗(955-960)伐南唐以后,即于此建满浦关以通水路。后又建坝筑闸,更将闸改为坝。宋隆兴中(1163-1164),魏胜与金人打仗,即由此调兵运粮。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抗。在元朝时,山阳县儒学就建在河下,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才迁入县城。清代朝廷特派盐运使驻于淮安河下,主管盐政,并分巡各盐场。沿海各地所产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各地销售。河下为淮安重要的商埠。
淮镇靠人女人都有谁啊
1个回答2024-07-22 18:02
终于见识到了将军的铁血柔情!不错! 查看原帖>>
镇海楼的镇海楼简介
1个回答2024-03-02 15:57

福州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附马都尉王恭跨山筑城,在山巅建楼意为其他诸城门楼的样楼,为城正北的标志,所以屏山也称样山。楼前右侧有七星罡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筑此楼以寓北斗之水厌火祥之意,保佑全城平安;楼以镇海名,工在楼意在海。镇海楼六百年间十三次建十三次毁。镇海楼是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为江南三大镇海楼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名楼。明清以来,镇海楼除了作为历史名楼,还被作为“太平盛世”的象征,所以屡毁屡建不绝于世。
镇海楼重建工程项目于2006年11月18日开工,2008年4月28日竣工,结束了福州镇海楼有记无楼的历史。镇海楼雄居于福州古城中轴线端点的屏山之巅,是市民、游客俯瞰福州城的重要制高点和登高眺望点。从建成后效果看,无论其高度、体量、形式与色彩都是合适的;从楼阁上能看到福州三山及西湖周边景色,它充分契合了福州古城的特色及城市总体格局,其建筑重檐飞角,冲霄凌汉,再现了福州镇海楼的雄姿;并在一定程度上又恢复了三山二塔之间的视廊关系,得到了各方的认同与好评。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的译文
1个回答2024-02-14 03:36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词语解释】

1.每:总是。

2.浮云:比喻聚散无定。

3.萧疏:零落。

4.何因:什么原因。

5.淮上:淮河水边。



【诗文解释】

曾在汉江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喝醉了才回去。像浮云一样分别后,时光如流水,一别就是十年。欢笑的情谊同过去一样,只是两边的鬓发已经斑白稀疏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因为有淮水上的满山秋色。


【诗文赏析】

本诗描写了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见了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就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的题目写“喜会”故人,但诗中表现的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友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了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题,详细地加以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体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致。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难。“浮云”和“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颇见这首诗的熔裁功夫。
淮口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0 07:47

淮口镇历史悠久,俗名淮洲(民国之前称怀口/怀州)原镇人民政府驻兴隆街。唐武德元年(618),为避李渊讳,改金渊县为金水县,属益州。三年,金水县改属简州。 五代时期,金水县先后属前蜀(907—925)、后唐(923—936)、后蜀(934—965)版图,县名及隶属关系未变,金水县仍属简州。 宋乾德五年(967),于金水县地立怀安军。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怀安军改置怀州。废金水县入怀州。元代为杨村地。明代于此置怀口镇巡检司,以镇西为古怀安军而得名。清初置怀口镇,属大渡乡。宣统二年(1910)为第六区驻地。清代以后,因谐音“怀”“淮”互用。民国24年,改“怀”为“淮”,改置淮镇联保。民国29年,仍置淮口镇。解放后,沿用淮口镇之名。1951年,分置黄家乡;1952年,分置淮口乡。1958年9月,与淮口、同兴、黄家3乡合置为沱江人民公社。1961年8月,撤销沱江人民公社时,仍分置为淮口镇。2004年10月根据金堂县区划调整将九龙镇合并入淮口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