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主要事迹

苏轼事迹简写
1个回答2022-09-27 20:26
﹤🇯🇵🇯🇵🇺🇸
苏轼的主要事迹
1个回答2024-03-11 23:28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苏轼的事迹
1个回答2024-03-09 19:19

翻译:

苏轼担任钱塘太守的时候,有一个百姓前来诉苦,说卖扇子的人欠了自己两万银子,便抓来了那个卖扇子的人,卖扇子的悲伤地说:“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严寒,有扇子又卖不出去,不是(我)不肯偿还债务。”苏轼就叫他拿二十把扇子过来,便拿起桌上的办案时所用的毛笔随意地写了行书,草书的字,并画了枯木和竹石就交付给他。(卖扇子的人)刚刚出门,人们竟然用一千元钱买一把扇子,原本卖不出去的扇子全都卖光了。后来卖扇子的人也把所欠的钱全部还清了。

原文: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苏轼的生平事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1 19:01

苏轼的生平事迹是:

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的文学成就: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求苏轼生平事迹介绍
1个回答2022-09-21 16:03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的主要事迹
1个回答2024-04-25 02:33
主要事迹 :

在嘉佑元年,苏轼出川赴京应举,在第二年与弟弟考中同榜进士,然后在嘉佑六年被授于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等官职。后因为父亲苏洵在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在熙宁二年得以还朝任职,后来因为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分歧,请求外调。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在元丰二年,他因为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被下狱,后来又被谪贬黄州。元佑元年,苏轼被调回京都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务。在元佑四年的时候,他出使杭州。后来在元佑六年时被召回,但因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被派往颍州、扬州和定州等地。

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一直被远放到儋州。直到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七月死于常州。
苏轼的事迹有哪些
1个回答2022-09-18 05:00
[生平经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坎头的境地。
苏轼的感人事迹
2个回答2024-01-04 09:04
她天生丽质,能歌善舞。因家境贫寒,沦落风尘,她是王朝云。他满腹诗才,性情豪放,常常有脍炙人口的词句被人流传和吟诵,他是苏东坡,一个文人和政治家。

西子湖畔,他遇见了她。那日,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他与文友同游西湖,席间,招来歌舞助兴。

丝竹悦耳,珠落玉盘。舞女浓汝艳抹,水袖流波。舞在中央的王朝云恰转到东坡身边,黛眉轻扫,朱唇微点,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仿佛谷中一缕幽香沁入他被世事冲淡的心。他彻底被她的舞姿征服了,便记住这个美丽女子,把她比作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

他本有结发之妻,名曰王弗,可是,她没能与他相伴到老,27岁时便离世了。他一直沉浸在亡妻的悲痛中,遇到王朝云,仿佛那个与他恩爱的妻子又回到了他的身边,他抑郁冰凉的心被融化了。他纳她为妾。

她很爱他,他是她的全部。当他被贬黄州,她始终紧紧追随着他,不离不弃。虽然生活清苦,可是,她心甘情愿与他共患难,同吃苦。布衣荆钗,弃置琴瑟。她用黄州廉价的肥猪肉,微火慢煮,烘出香糯软滑,肥而不腻的肉块,作为他食用的佳品。

官场沉浮,进运转下,此时,他已两鬓斑斑,唯有王朝云始终如一,追随他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他深感只有她才愿意与他携手夕阳,垂暮之年,感激涕零。可她却在又生下一个儿子后,大出血,生理失调,极度虚弱,终日与药为伍,不久便握着他的手含泪离世。

同林之鸟,孤鸿飘渺。对朝云的怀念日日聚结在东坡悲寂的心头。每当他来到山青水绿,烟波岚影的西子湖畔,他总能想起与朝云漫步湖堤,泛舟波上,一同享受旖旎春光的情景。

一日他梦见她衣衫尽湿,她说只为夜夜渡湖回家来看他静好的脸庞。他醒后悲思心切,兴建了一个湖堤,以便她夜夜都踩着它入梦,别湿了衣裳。

朝云已逝,她婀娜的身影却深深刻在东坡心中。他在惠州西湖上建起死回生座“六如亭”并写下“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的楹联纪念她。

佳人难再,春梦无痕。成鹫法师行经西子湖,遥想才子佳人的悲欢情愁,发出了这样的叹惋:

苏堤留恨处,荒冢对沦溟;流水空千古,香魂倚一亭。波涵三岛绿,柳锁六桥青;寂寞栖禅寺,金刚何处听?
急!谁知道杜甫和苏轼的生平事迹。
1个回答2022-12-08 19:10
在网上搜搜就都有了。
苏轼人生轨迹图?
1个回答2024-02-27 04:53

1、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以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2、进京应试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3、名动京师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四年后还朝,任判登闻鼓院。

扩展资料

苏轼晚年

公元1099年,62岁的苏轼被贬到昌化军(属今海南省)。这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直在祖国的南方讨生活,可悲的是距离京城越来越远,官职也越来越低。

被贬到昌化军的苏轼原本寄居在一所官屋中,但是后来被朝廷听闻,不得不搬出。为了有一处休息之地,苏轼只好在儋州城南桄榔林下自己筹建一处住宅,名曰桄榔庵。

而在桄榔庵居住之时,晚年苏轼写下了极为伤感的一首宋诗,10个字写尽无限落寞。且看: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译文:凉气阵阵袭入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好一个清秋月夜!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像瞌睡人的眼,忽而睁,忽而闭。

月亮已经西沉,大地渐渐暗下来,只看到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已经睡醒,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迎接新的一天。 这一夜思考着千桩万桩的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彻夜难眠啊,只能枉自悲叹如此良夜白白地逝去。

这首宋诗的题目是《倦夜》,写于某一个夜里惊醒的凌晨。晚年的苏轼极尽落寞,虽然时常还会有旷达之语,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那种说不尽的痛楚还都是显而易见的。

尤其是这首诗歌当中的“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写出了苏轼当时居住环境的荒凉,借以反衬苏轼自身的无限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