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咏史诗

哪些咏史诗表达了陶渊明的金刚怒目
1个回答2022-08-27 07:41
咏荆轲,读山海经等
陶渊明咏菊
1个回答2024-03-25 00:36
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的诗,当然,最有名的像他的饮酒诗里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
陶渊明的咏菊的诗。
2个回答2022-11-05 09:10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字,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对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和郭主簿
晋·陶渊明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陶家村的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4-04-13 09:55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陶姓由山西洪洞县徙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唐庄,后南移上官村,二处均有坟墓,后迁今址,与穆为邻。始祖陶四老,因年深无考,不知是几世祖也,世称其仁德忠厚,生五子荣、贵、敬、皋、能。生息繁衍吾陶氏数代子孙,名陶家。据家谱记载,现省内各地、东三省、山东、山西、河北、安徽等地均有本村陶氏子孙,其中山东故城有1500人,长垣县城南600余人。陶氏祖坟完好,家谱齐全,全村现有十一世至廿五世陶氏子孙。在整个滑县,甚至河南省,陶家村是陶姓最集中的村落。

陶渊明的咏荆轲分层意思?
1个回答2023-01-02 01:31
生活,还是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
陶渊明的生平事迹简介,陶渊明生平主要事迹经历
1个回答2024-03-17 13:47
1.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在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渊明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2.29岁时他进入官场,当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职自解归家闲居。

3.之后又先后几次出任小官,不仅无由施展济世抱负,而且于志意多所耻。

4.第三一次为官是当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场黑暗,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而辞官归田。

5.陶渊明归田之后,便在家乡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并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

6.亲自撰写《五柳先生传》这一著名的文章,用以明志。

7.这使他改变了鄙视劳动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劳动的价值,在他晚年,生活贫困,“至更长饥,但他不受嗟来之食,拒绝权贵的馈赠,表现出君子固穷的志气。
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地位
1个回答2022-12-05 07:43
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别吧哈哈哈哈哈哈哈还会很会很会回好哈哈会回好
形容陶渊明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18 16:19
怡然自乐 [yí rán zì lè]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解释】: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出自】: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示例】:这简直是不伦不类的态度,但他却~,认为是义薄云天,忠贯日月,大有关云长“降汉不降曹”的气慨。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复辟谬说》
陶渊明《四时诗》的意义
1个回答2024-01-30 00:19
  1、诗人借助景物赞美自然,渲染气氛,抒发个人情怀,揭露社会黑暗,充分展示了诗歌言志、言情的功能,运用自然质朴的语言创造出自然美好与社会动荡及命运多舛不同的意境。
  2、原文
  四时
  【晋】陶渊明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3、译文
  隆冬过去,一泓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大多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秋月朗照,明亮的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日高岭上一棵严寒中青松展现出勃勃生机。
陶渊明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14:32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



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