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的石材

如何才能吃透教材
1个回答2024-02-25 06:18
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教师要从整体入手,加强前后知识点之间的沟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分析教材。内容为什么这样设计?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导出?还要想一想: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对后续学习起到什么作用等等。特别是正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版教材的教师,更应该在新旧对比中准确地理解教材:新教材中的呈现方式与原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改?改了有什么好处?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教师一定能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要在备课时吃透教材。要做到以下几点:1.知识点深度、广度适当知识点涉及知识太深会脱离学生的实际,太浅又会浪费时,面太广则显示不出本课特点(况且时间有限),面太窄则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取舍,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可以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取舍和补充。只有深入地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和钻研教材,才能把内容选好。 2.横向、纵向联系 知识点之间有其内在的、紧密的联系的,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或本门课前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无处不在。只有非常清楚这些联系,才能明确每堂课所传授的知识所处的地位和应起的作用,进而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前后呼应、条理清楚。3.重点、难点突出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是判断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对于重点内容要舍得下功夫、花时间,并在提问、板书、讲述、练习、总结等阶段,均放在突出的地位,让学生精力集中,目的明确,弄清搞懂,印象深刻。对于难点或复杂的问题,可采用铺路搭桥、化整为零的方法。抽象的问题可结合图表、利用模型;深奥的问题可通俗举例、类比推理;隐蔽的问题可顺藤摸瓜、层层剥皮,都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 此外,不备学生的备课,不叫真正的备课。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最好来一个角色转换,站在学生的方位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一想,怎么设计课堂提问,叫哪些学生来进行练习,如何来练习才能使学生由已知过渡到新知。只有吃透了教材,才可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才真正做到了“吃透教材”。
如何吃透教材
1个回答2024-02-24 21:33
锦江中心小学 李姚 一、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研读教材 许多教师对读懂教材容易忽视(有多少教师备课之前把教材从头至尾认真通读了一遍?),但这又是用好教材的关键前提。 读标题是前提,标题是一节课或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文字虽少,但却是教学内容的最集中体现,也是一课的灵魂所在。标题中的关键字,要逐字分析。不能正确把握标题,老师的授课可能就会像写作文一样,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师如何吃透教材
1个回答2024-02-18 05:13
教材是众多专家心血的结晶,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提炼,是我们备课、上好课的指引“航标”。拿到教材的时候,我首先会先浏览一遍,结合课标,先把握教材的总体要求,然后落实到单元中,最后落实到课文上,一步步理解教材。当你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时候,你就对教材的内容了如指掌,知道教材的重难点在哪里,教案应该怎样设计更合理,值得学生关注的地方在哪里,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如何引导学生等等。在你充分认识教材以后,上起课来就得心应手、胸有成竹。近年来,我作为学校数学学科的带头人,经常去听评年轻教师的课。我发现,如何吃透教材是年轻教师普遍感到困难的环节。下面,结合两个事例,具体谈谈我的建议。例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中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概念教学教材上是这样说的:长方形一周的长就叫长方形的周长,我看了好几名教师讲授这一知识点,无一例外地照着书上的话重复了一遍,再让学生读一遍,然后就让学生归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显然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还是不太清楚,对其计算方法、单位的使用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教师们没有吃透教材的结果。
透明的石头是什么石?
1个回答2022-12-04 06:21
应该是水晶吧!
这种透明的是什么石头?
1个回答2023-01-14 18:51
属于石头的一种!
有关滴水能把石穿透的名人故事
1个回答2024-03-17 03:27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求月上重火之水落石出大结局剧透
1个回答2023-08-22 10:19
dfj520点康m
冰透天青石
1个回答2024-09-12 08:39

5分钟认识一种宝石——天青石

天青石的化学分子式为SrSO4,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含锶矿物。呈板状或柱状和片状晶体,斜方双锥晶,板状晶体。天青石的颜色有蓝、绿、黄绿、橙色或无色、浅蓝灰色。纯净的天青石晶体呈浅蓝色或天蓝色,故称天青石。有时为无色透明,当有杂质混入时呈黑色。

一、基础资料

类别:硫酸盐矿物;

矿物:石英;

化学式:SrSO4;

颜色:蓝、绿、黄绿、橙色、浅蓝灰色等;

晶系:斜方晶系;

硬度:3.0-3.5;

分布:白云岩、石灰岩、泥灰岩等。

二、主要产地

从世界的范围上来看,天青石矿物分布比较广泛;但是,天青石的总储量不是很丰富,通常只有2亿吨。其中,我国天青石资源占世界储量的2/3。更著名的产区包括四川合川的甘沟和江苏省漂水县的艾景山。珠宝宝石级别的天青石主要产于纳米比亚还有马达加斯加岛上,还有一部分产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德国下萨克森州。

石材后面有网的是什么石材?
3个回答2022-10-19 22:00
石材后面的网 只是对石材的一种加固手段,常见于天然石材大板,比如啡网纹这一类易碎裂的天然石材,
吃透教材
1个回答2023-11-29 09:30
听新老师的课,大家评课时总会提出一大堆问题。比如,老师精讲抓不住要害,关键问题强调不够,学生学得不透,练得不多,很多时候给人感觉注重了课堂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学习的效果,一堂课弄成了夹生饭。“夹生饭”就是学生没有真正弄懂学会,一知半解模模糊糊,一做练习问题都来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哪里?我以为还是在备课上,在吃透教材上。

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把握教学的关键,一堂课的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离不开对教材的把握。老师认真研读教材,认识教材设置的目的,从而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有几个环节,老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如何达成目标。如果我们吃不透教材,这些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比如七年级数学“角的定义与度量”一节,教材内容主要是讲角的概念、角的度量单位和角的度分秒之间的换算,重点是学习换算。

那么关键是什么呢?学生通过自学、交流讨论,应该得出结论来,那就是换算的一般步骤,先干什么再做什么,最后“所以……”这一点不仅让学生自己说,老师也要再强调,而不能让学生埋头做题自己去悟。对于小数来说,分几类情况,都要明确,整数部分怎么办,是零的怎么样,然后再说小数部分,化成分以后还有小数的再怎样化成秒,这些要让学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再如“用字母表示数”一节,教师要理解此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懂得数学表达。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呢?意义在哪里?用字母表示数意义在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能使数量之间的关系更加简明,更具有普遍意义。使思维过程简约化,易于形成概念系统。

这一点教材中“一起探究”部分已经说明编者的意图,偶数奇数的表示、两个偶数的和是什么数的猜想验证,都能说明这一点。这样的编排也能把枯燥抽象的数学,让人感到好奇,看似复杂,有了字母的一般表达就很容易理解了,变得简单了,这种好奇或者思维的成就感可能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所以老师必须吃透教材,牢牢抓住这节课的核心,即就是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而不是解题!因此一些题目的选择就极为重要,绝不能喧宾夺主,忘了目的是练习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的艺术或者再说简单一点,要搞好教学,第一位的就是备好课,反复研读教材,真正吃透教材,烂熟于心。课堂教学说这法那法,说一千道一万,不吃透教材就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