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中吹玉笛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什么
1个回答2023-12-09 04:26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相关内容如下:

1、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鹤,故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千古名句。

2、在五月的一天,江城(武汉)的黄鹤楼上,一名吹笛者正在吹奏《梅花三弄》。他的笛声清脆悠扬,仿佛梅花在寒冬中独自绽放的坚韧和美丽。

3、此刻,黄鹤楼下的长江江面上,倒映着笛声中飘落的梅花,与江城五月落梅花的景象交相呼应。江城五月,本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然而梅花却在这个时候飘落,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

4、吹笛者正是黄鹤楼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用笛声表达了对梅花的敬仰和赞美。他的笛声也传递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武汉人民在疫情期间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决心的体现。

5、黄鹤楼与梅花,一个是自然景观,一个是人文象征,两者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相遇,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是对梅花的敬仰,也是对黄鹤楼的怀念,更是对武汉人民的敬佩和祝福。

黄鹤楼的相关知识

1、黄鹤楼以观赏性为主,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长江美景和武汉市区的全貌。黄鹤楼内陈列着各种文物和历史展览,让游客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2、此外,黄鹤楼还有许多著名的诗篇和书法作品,如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宋代书法家米芾的《黄鹤楼赋》等,这些作品为黄鹤楼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3、黄鹤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江南园林特色。楼内的布局精美,假山、池塘、亭台、楼阁等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黄鹤楼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毁坏和重建。现在的黄鹤楼是于1985年重建的,保持了原貌,并采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使得黄鹤楼更加坚固和壮观。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这首诗的翻译
1个回答2024-03-10 12:28
[译文]一旦成为被贬的官员,在去长沙的途中,西望长安,那里在也没有家了,此时的心情是何等地痛苦。一日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对饮,忽然听到一阵阵笛声,笛子吹的是“梅花落”,江城五月,正是初夏暖热季节,可一听到凄凉的笛声,顿感有一股寒意袭来,就象置身与梅花飘落的冬季一般。
与史郎中倾听黄鹤楼上吹笛
1个回答2024-03-11 20:02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与史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快快!!!!!
1个回答2024-03-10 13:32
【赏析】:
“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此调题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人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这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4-16 07:01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对此调的题解说:“《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诗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读者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这首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部分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代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与史郎中聆听黄鹤楼上吹笛
1个回答2024-05-02 16:18
李 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这首诗白话文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8 01:27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被贬去长沙做官,往西望向长安的方向,却再也看不见家了。黄鹤楼中有人吹奏笛曲《梅花落》,五月的江城梅花也落了。
如何评价《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1个回答2024-03-10 05:54


【创作背景】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中途与友人史郎中在黄鹤楼中饮酒,触目伤怀,因而写下此诗。


【艺术特征】

①就思维逻辑而言,第一、二句所言自有因果关系,叙说中含有无限概叹。首句说自己远谪,出语也是说因道果,而用汉代贾谊贬官长沙说自己贬官夜郎,实暗喻为自己参加李璘幕府一事进行辩解之意在内;次句中“不见家”的“家”,并非家室之家,诗人是把他政治上的归宿地称为家。“西望长安不见家”,这句诗写的实质上是眷恋朝廷之意,也就是所谓去国之情。一望一不见,凸显了诗人的满腹惆怅。诗人言此,也带有很深的失望之感和无奈之情。

②三四句正是在抒发惆怅意绪的基础上,写诗人听黄鹤楼中传来的笛声的感受,大有身为迁客本自愁,更哪堪闻《梅花落》之意。第四句中的“落梅花”,是因闻笛曲《梅花落》产生的想象之词。诗以纷纷扬扬飘落的梅花,形容笛声悠悠扬扬传遍江城,实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用的是通感手法。仔细体味,“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不单妙在摹写音乐生动,还在于巧借笛曲的乡愁情韵和梅花飘落带出的寒凉氛围,衬写出诗人心绪的寥落。

③此外,这首诗艺术结构独特。诗人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部分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黄鹤楼闻笛拼音版
1个回答2024-02-17 23:21

黄鹤楼闻笛拼音版如下:

黄鹤楼闻笛(huáng hè lóu wén dí)

唐代:李白(táng dài:lǐ bái)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yī wéi qiān kè qù cháng shā,xī wàng cháng ān bù jiàn jiā。)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huáng hè lóu zhōng chuī yù dí , jiāng chéng wǔ yuè luò méi huā。)

注:黄鹤楼闻笛又名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鉴赏
1个回答2024-03-16 17:19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内容】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赏析】: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此调题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人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这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