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王冕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及故事情节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5 15:58

1、范进

事迹: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范进形象特点: 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

范进中了举,虽然物质富有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其灵魂完全被科举毒化了,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说明他中举后也成了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也会与其他统治者一样欺压百姓的。

事迹: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他喜不自胜进入了癫狂状态。

长期的被人蔑视侮辱,二十多次落第的经历把他弄得十分脆弱,无论是巨大的欢乐或悲哀都已经承受不住了。

2、杜少卿

人物形象:杜少卿是一个生活在末世但已然有所觉醒并不断反思的人物。他的出现无疑是讲既沉重又黑暗的封建黑墨炸出一条缝隙,虽然他并没有明确的指出士人该走什么样子的道路,却显然昭示了士人之前所走道路的不可行性。

杜少卿不愿为官,但不似陶渊明的隐逸,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他不满官场的黑暗,但不同于阮籍嵇康的怪诞和杜甫的忧国忧民,他另有生活情趣;在支持个性自由和女性解放方面,他比贾宝玉更为积极乐观。

事迹:第三十二回他说:“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当臧蓼斋对他说出补了廪就可以坐堂、洒签、打人时,他笑骂说:“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

李巡抚荐举他入京做官,他用手帕包了头装病不去。有人要同他去会知县,他说:“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么!”

3、周进

人物形象: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事迹: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作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才发现那是字字珠玑的好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
1个回答2024-04-13 10:29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如下:

1、王冕:懂事孝顺、勤奋好学、性情孤傲、蔑视权贵。

2、周进: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

3、范进:一个虚伪、软弱卑微、渴求功名利禄、情感脆弱的可怜书生。

4、严致和:他是一个极其吝啬的守财奴,临死前两根手指迟迟放不下,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5、匡超人:本质朴孝顺,后来黑化泯灭人性。他巧妙周旋各方势力,逐步走向堕落。他擅长吹牛撒谎,沽名钓誉,卖友求荣,忘恩负义,最终变成了一个衣冠禽兽。

6、严致中:致中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这类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严贡生也是因为自己是个贡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入监者一般要求“学行端庄,文理悠长”,但是在作者笔下的严贡生却恰恰相反,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

严贡生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回中,范进在服丧期被张静斋劝说一同前去汤知县那里“打秋风”,刚到高要县坐定准备喝些茶水,严贡生便进来搭讪,当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见汤知县时,便开始称自己与汤知县是老相熟,又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

7、沈琼枝:沈琼枝是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遵父命嫁给盐商宋为富为妻。但到了盐商宋为富府上之后,才知道是一场骗局,盐商宋为富原来是娶沈琼枝为妾。琼枝父状告宋为富,宋重金贿赂知县,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琼枝带着金银细软独自去往南京,开始了她新的独立生活。

《儒林外史》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及故事情节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6-12 03:45

1、范进

事迹: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范进形象特点: 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

范进中了举,虽然物质富有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其灵魂完全被科举毒化了,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说明他中举后也成了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也会与其他统治者一样欺压百姓的。

事迹: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他喜不自胜进入了癫狂状态。

长期的被人蔑视侮辱,二十多次落第的经历把他弄得十分脆弱,无论是巨大的欢乐或悲哀都已经承受不住了。

2、杜少卿

人物形象:杜少卿是一个生活在末世但已然有所觉醒并不断反思的人物。他的出现无疑是讲既沉重又黑暗的封建黑墨炸出一条缝隙,虽然他并没有明确的指出士人该走什么样子的道路,却显然昭示了士人之前所走道路的不可行性。

杜少卿不愿为官,但不似陶渊明的隐逸,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他不满官场的黑暗,但不同于阮籍嵇康的怪诞和杜甫的忧国忧民,他另有生活情趣;在支持个性自由和女性解放方面,他比贾宝玉更为积极乐观。

事迹:第三十二回他说:“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当臧蓼斋对他说出补了廪就可以坐堂、洒签、打人时,他笑骂说:“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

李巡抚荐举他入京做官,他用手帕包了头装病不去。有人要同他去会知县,他说:“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么!”

3、周进

人物形象: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事迹: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作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才发现那是字字珠玑的好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

儒林外史王冕主要故事情节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4 20:27

《儒林外史》王冕典型事件是:

王冕出身贫寒,七岁丧父,十岁便辍学给人放牛,因为家穷不能上学,他便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后来王冕离开家寄宿在寺庙中,晚上到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安阳的大学问家韩性,听说了这个人后感到惊异,于是把他收录为弟子,最后王冕称为的著名的画家、诗人。

《儒林外史》中王冕的主要故事情节有:辍学放牛、湖边画荷、拒赴官约、指陈八股之弊、躲官会稽山,具体可以概括为:

1、体谅母亲的苦衷,顺从母亲的决定,辍学给人放牛。

2、把好吃的拿荷叶包了带给母亲吃。

3、把每日的点心钱攒下来买书看,买颜料画荷花。

4、用卖画得来的钱买好东西孝敬母亲。

儒林外史中王冕的人物关系
1个回答2024-05-13 12:33
《儒林外史》作为十八世纪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笔笔入神,描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揭露。
其第一回就命名为, 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意思用一个小故事说明全书的大义,用一个知名的人的故事,来说明全文的思想。作者说的这个名流就是王冕。
王冕,元末明初诸暨人,因父亲早亡,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极为孝顺,有好吃的都用荷叶包了回家给母亲。自幼放牛为生,虽没有继续上学,但天生聪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一日雨后观荷,见荷花清秀灵动,就萌发了学画的念头,人聪明,自学画也画的传神,乡亲邻居都争着来买,王冕倒也有了养家糊口的本领。
王冕性情孤傲,既不求功名,也不好交友,终日闭门读书,模仿屈原衣冠,带母亲到处游玩,不在意别人的议论。有达官贵人听闻他的名声,想约他见面,他避走他乡。朱元璋慕名来访,王冕讲以仁义服人,安定天下。朱元璋深以为意,取得天下后,特来请王冕做官,王冕却早早遁到山里,隐居终老。
王冕对四书五经八股取士有自己的看法,他说: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在书中,王冕勤奋聪慧,自学成才,天文地理经史哲画,无所不精,且人极为孝顺。幼年用荷叶包食物给母亲,后来也多次用心赡养母亲,他乡看到难民就思念母亲,马上回家。临终母亲不愿他做官,他也严格遵守,在古代孝顺是最美好的品德,作者表达这一点,是为了说明,王冕道德高尚,是对王冕形象的一个补充。
王冕被乡邻仰慕,达官贵人愿与他结交,但是王冕却看不惯官员平时欺压百姓的作为,不愿意与其为伍,甚至为此远走他乡。他胸怀天下,能为帝师,曾指点朱元璋取得天下,却不贪恋功名,隐居终老。属于能力无限大,品德无限好,境界无限高的知识份子形象,自由独立之人格,自食其力之能力,是作者塑造的知识分子的标杆和榜样。
王冕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在《儒林外史》中,作者做了艺术加工,把自己心中完美的知识分子形象附在了王冕身上。以王冕淡泊名利,鄙视功名的大,显出来后面醉心功名,利欲熏心形形色色人物的小。诗仙李白说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是作者本人内心的骄傲。在作者看来,要像王冕一样讲求文行出处,才是知识分子的正道。作者塑造这样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知识分子的要求。
儒林外史王冕主要故事情节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2 22:44

《儒林外史》中王冕的主要故事情节有:辍学放牛、湖边画荷、拒赴官约、指陈八股之弊、躲官会稽山,具体可以概括为:

1、体谅母亲的苦衷,顺从母亲的决定,辍学给人放牛。

2、把好吃的拿荷叶包了带给母亲吃。

3、把每日的点心钱攒下来买书看,买颜料画荷花。

4、用卖画得来的钱买好东西孝敬母亲。

儒林外史王冕性格特点:

一、懂事孝顺,勤奋好学。

1、体谅母亲的苦衷,顺从母亲的决定,辍学给人放牛。

2、把好吃的拿荷叶包了带给母亲吃。

3、把每日的点心钱攒下来买书看,买颜料画荷花。

4、用卖画得来的钱买好东西孝敬母亲。

5、不满二十岁,就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贯通。

6、靠自学,画得一手好荷花。

二、性情孤傲,蔑视权贵。

1、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终日闭户读书。

2、模仿屈原衣冠,带着母亲到处玩耍,对别人的取笑不以为意。

3、京官危素想约会王冕,翟买办请不动,时知县亲自来拜,王冕离乡躲避。

4、朱元璋慕名拜访,王冕讲以仁义服人的道理。后来朝廷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早早地逃到会稽山,隐居终老。

5、指出八股取士之法会让读书人看轻文行出处,预言一代文人有厄。

少年王冕的故事出自什么代的谁写的儒林外史
1个回答2024-02-12 18:06
少年王冕的故事出自元末明初,清代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
王冕学画儒林外史
1个回答2024-03-01 22:07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

(1)牛陇上,窃

(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

(3)默记。暮归,忘其牛,或(3)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

(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

(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

(6)出坐佛膝上,执策

(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9),冕小儿,恬

(10)若不知。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宋学士文集》)

是这个故事吗?百科里有详细介绍。
《儒林外史》王冕主要事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6 23:56

出生农家的王冕,因为家穷不能上学,他白天参加田间劳动,晚上到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孜孜不倦,自学成才的故事。

王冕天性聪明,不满二十岁做掘,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但也性情孤傲,蔑视权贵,远离富贵功名。知县来请,王冕也不赴约;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此隐居终老。

王冕是作者在作品中树立的一个标杆,设置的一面镜子,与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道理

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睁州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悉胡蔽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儒林外史人物王冕名字含义?
1个回答2024-03-16 22:44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用。幼放牛,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指作没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