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故事

玉碎瓦全是不是成语?
1个回答2024-03-10 02:34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句成语。意思为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1、【成语】: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可为正义事业而死,也不愿屈辱地活下去。【近义词】:宁死不屈、宁玉碎,毋瓦全【反义词】:忍气吞声、苟且偷安2、成语典故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扩展资料:1、北朝东魏的丞相高洋逼迫孝静帝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北齐。高洋心狠手辣,为了不留后患,在公元551年又把孝静帝和他的三个儿子都杀死了。可是做了坏事以后,他心里很害怕。一天,天空出现了日食,他担心这是个不详的兆头。于是,他就问元室宗室元韶,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刘家的天下而光武帝刘秀又能夺回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元韶回答是因为王莽没有斩草除根,没有把刘氏宗室的人杀干净(文宣谓韶曰:“汉光武何故中兴?”韶曰:“为诛诸刘不尽。”)。高洋信以为真,于是把东魏的宗室近亲全部杀掉,连小孩也不放过。

2、高洋的残忍行为使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感到很害怕,担心他们自己什么时候也会被杀掉,于是聚在一起商量对策。有的人主张改姓高,不再姓元。出主意的这个人是一个县令,叫元景安。他的堂兄元景皓断然拒绝了这种建议。他说,采用改姓的方法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他认为大丈夫宁愿作为玉器被打碎,也不能作为瓦片而保全下来。他宁愿高贵地死去,也不愿屈辱地活着。后来,元景皓因元景安的告密而被处死。但高洋也于三个月后病死。十八年后,北齐宣告灭亡。

"宁为碎玉不为瓦全"的意思?谢谢
1个回答2022-09-04 13:40
不赖活着,要好死。
宁可玉碎不要瓦全、啥意思?
1个回答2022-11-19 21:50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可为正义事业而死,也不愿屈辱地活下去。
宁可玉碎,不可瓦全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1-25 20:43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6-09 14:30
宁可为一件事死,而不为另一件事而保全自己
什么是玉碎和瓦全?
1个回答2023-06-06 09:47
可能的答案就是为了理想去奋斗,不管结果如何.
而反之就是苟且一生
不是玉碎就是瓦全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5-27 04:55
,不是玉碎就是瓦全意思是宁可牺牲一些重要的东西,也要保留一些不重要的东西,二者只能选择其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03 00:08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原义是宁愿做高贵的玉器而破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器得以保全。比喻宁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也不苟且偷生。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作状语;含褒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早出自于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景皓曰:‘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意思是景皓说:“我们怎么可以为了保住性命,就抛弃自己的姓而改姓别人的姓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能够为了保全自身而去做瓦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故事

公元550年,北朝的东魏大将军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元善见退位,随后自己登基建立了北齐王朝。次年他又杀死了孝静帝和他的三个儿子。

有一年,出现了日食的现象,高洋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心里很害怕。原来,在古时候,人们对一些比较异常的自然现象是非常重视的。如果发生了日食、地震之类的事情,人们就会认为是不吉利的征兆,会采取一些措施去挽救。于是,高洋就去问一位亲信。

因为高洋的皇位是从东魏元善见手上抢来的,所以高洋一直就没有安心过,他害怕别人又从自己手上把皇位夺走。他问那位亲信:“以前王莽夺取了汉朝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去?”

那位亲信知道高洋的心思,就说:“这是因为王莽夺取了汉朝的天下以后,没有把刘氏宗室杀光。要是他当时把刘氏宗室斩尽杀绝了,后面就没有刘秀了。”于是,高洋就把元氏宗室近亲四十多家、七百多口全部杀死了。

消息传出来以后,剩下的元氏远房宗族都非常害怕,他们立刻聚集在一起商量自救的办法。有个叫元景安的县令想了个主意,他说:“我们现在要想保住性命,恐怕就不能再姓元了。我们应该请求皇上,让他赐我们改姓高。”

元景安有个堂兄,名叫元景皓,是个很有骨气的人。他坚决反对改姓,他说:“我们怎么可以为了保住性命,就抛弃自己的姓而改姓别人的姓呢?这不是连祖宗都不要了吗?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能够为了保全自身而去做瓦器!我宁愿保持气节而死,也绝不愿意为了活命而忍受改姓的屈辱!”第二天,元景安把堂弟的这番话告诉了高洋,高洋立即将元景皓斩首。但高洋也于三个月后病死。十八年后,北齐宣告灭亡。

有没有关与"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故事 sos!!!!!!!!!!
1个回答2024-01-24 11:18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句成语见于《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即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泥瓦得保全。人们常用这句成语比喻宁愿保持高尚的气节死去,不愿屈辱.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景皓)

公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从此,北齐代替了东魏。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来个斩草除根。



高洋当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现了日食。他担心这是一个不祥之兆:自己篡夺的皇位快保不住了。于是,把一个亲信召来问道:“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 那亲信说不清这是什么道理,随便回答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己了。因为他没有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



残忍的高洋竟相信了那亲信的话,马上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宗室近亲44家共700多人全部处死,连婴儿也无一幸免。



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砍到他们头上。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



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报告了高洋。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了官。



但是,残酷的屠杀不能挽救北齐摇摇欲坠的政权。三个月后,高洋因病死去。再过18年,北齐王朝也寿终正寝了。
宁愿玉碎 不愿瓦全。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3-09 03:45
宁愿要一块玉,即使这块玉最终得到的是碎的,也不想要一块完整无缺的瓦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