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苏轼的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
3个回答2022-09-23 23:58
天应乞与点酥娘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的创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3-20 13:51

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常羡人间琢玉郎的译文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1-01 01:55

常羡人间琢玉郎的译文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与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赏析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上片总写柔奴的外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

第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

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

常羡人间琢玉郎的译文
1个回答2023-06-15 11:20

常羡人间琢玉郎的译文如下:

不要去听雨打到林叶的声音,不态悉妨边吟诗长啸,边慢慢渡行。手拄着竹杖,脚穿着草鞋,走起来比骑马还要轻快。怕什么风吹雨打?披着蓑衣,顶着风雨,漫步在崎岖的人生路途上,这是自己平生经历惯了的。

寒冷的春风吹醒酒意,身上感到一股寒意,山头夕阳西下,给自己送来一点暖意。回望刚才走过的萧瑟处(偏向于心理精神上),所谓的风雨都已经无所谓了!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1082年)。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帆判乎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冲含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的注释译文
1个回答2023-06-15 10:50

(1)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泛指男子青年。
(2)天应(yīnɡ):上天的感应、显应。
(3)皓齿:雪白的牙齿。
(4)炎海:喻酷热。
(5)岭:这里指扮拍岭南,即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梅香:梅花的香气。
(6)试问: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应:应该。
(7)此心安处是吾悄缺消乡:这个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启知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与《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表达意境相同的词句。
2个回答2023-07-16 01:22
定风波 宋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昌纳册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耐宏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茄渗
苏轼为什么叫苏东波
1个回答2024-02-19 06:33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同上

解析:

苏东坡原名苏轼,“东坡”是他的号,他是北宋著名诗人。

苏轼曾因反对王安石倡导的新法被贬谪。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又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新政派的一些势利小人告发,以所作诗文“讥切时事”等罪名被捕下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在狱中仍然写了不少吟咏植物、表达自己努力生存、保持气节的诗。后来,他在一些同情者援助下免去了死罪,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苏轼到黄州后,住在定慧院。第二年春天,因生活特别贫困,得到了朋友的帮助,申请到一块官府的荒地。从此他便每天拿着锄头耕地,早出晚归,倒也自得其乐。

一天,苏轼忽然想到要为这块荒地命名,脑海里顿时出现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东坡种花二首》中的诗句:“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苏轼便决定借用“东坡”二字,自号“东坡居士”。从此,一块荒地的名称便成了宋代一位大诗人的号。
《定风波》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性格
1个回答2023-01-23 19:05
潇洒旷达,随遇而安。
苏轼定风波类似事例?
1个回答2024-04-30 02:42

例如,上学期间,有次期末考试没有考好,小李很伤心,感觉天都要塌了,闷闷不乐好多天,等到而立之年的小李回想往事时,发现当时的挫折并非自己原来想象的那么大

玉不琢中的琢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9 06:45

《礼记·学记》里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三字经》改“道”为“义”,是为了押韵。作为名言了解没什么大问题,如果考试时名句默写的话,题后应标明出处,不然的话只能说明命题人不专业,考生也会无所措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