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风疏雨骤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3个回答2022-09-05 06:31
1.绿肥红瘦
2.感慨红颜易老青春易逝,渴望能够留住时光和青春
参考:康震评说李清照【百家讲坛】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赏析
4个回答2022-09-22 10:18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几年级课本里的?
2个回答2023-01-11 12:14
原是七年级课本里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创作背景
1个回答2023-02-03 15:10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希望能帮到你。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玉疏风骤……)译文?
1个回答2023-07-21 19:45
搜一下: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玉疏风骤……)译文?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3个回答2022-05-27 16:52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零,是两种状态的对比,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
昨夜雨疏风骤是什么诗
1个回答2023-03-13 20:40
这是一首闺怨诗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绿肥红廋这句话好在哪里
1个回答2023-01-28 16:28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适合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的古筝配乐!
2个回答2022-08-26 14:52
琵琶语可以 但是如梦令的思想情感还蛮欢快 建议用《欢沁》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4个回答2023-03-20 02:31
写出了春天晚上,雨点疏落,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

"昨夜雨疏风骤",呈现出两个时空坐标。一,昨夜的时间与帘外的空间。帘外夜色里的风雨,帘内人是无从看到的,只能凭借听觉,从风和雨的谐奏或交响中去想象那风雨飘摇的夜景,去感悟雨点的疏密和风声的缓急。二,此刻(早晨)的时间和帘内的空间。风雨已经成为昨夜的记忆,面对眼前居室内安静的景物,耳畔却似乎仍然喧响着昨夜的风雨声。这两个时空坐标中,都暗含着一动一静两个场景,形成充满张力和动感的画面,又在两个时空之间构成心理张力,使读者可以由此而彼,再由彼而此地反复玩味两个场面中的意味,在不断的转换中获得阅读的快感,激发进一步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