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八大关花石楼简介

青岛石老人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04 15:41

在午山脚下临海断崖南侧,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老公公以手托腮,注目凝神,每天晨迎旭日,暮送晚霞,伴着潮起潮落,历尽沧桑,不知度过了多少岁月。这个由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凿的艺术杰作,已成为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岛著名的观光景点。

青岛石老人
1个回答2024-07-04 23:35
在午山脚下临海断崖南侧,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老公公以手托腮,注目凝神,每天晨迎旭日,暮送晚霞,伴着潮起潮落,历尽沧桑,不知度过了多少岁月。这个由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凿的艺术杰作,已成为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岛著名的观光景点。
海南岛的海花石怎么来描写的
1个回答2024-03-08 02:44
  2005年国庆节的时候,我去海滨城市日照旅游,从海滩上捡回一些美丽的石头。那些石头,白的宛如温润的玉,红的就像燃烧的霞,黄的似凝重的琥珀,紫的犹剔透的水晶。这些绚丽多彩的石头,如同盛开在海滩上的花,于是,我给它们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海花石”。
  起初,“海花石”在我带回来的海水浸泡中,依旧闪烁着它们特有的亮丽色彩,谁见了都会赞叹:好美的石头呀!但日子久了,海水开始变质,为了保持“海花石”的艳丽,我便将海水倒掉,换上清清的自来水。然而,“海花石”却患上了“水土不服”,没过多久,身上便长出了“绿毛”,颜色也开始黯淡。无奈,我便将它们摆到阳台上去晾晒。可谁知,在海滩上历经多少年的日光曝晒、海水冲刷而色彩愈加明艳的“海花石”,竟在阳台里并不强烈的阳光照射下,一个个变得“灰头土脸”,“姿色”尽失,浑身上下像是涂了一层细细的盐。
  那天女儿放学回来,给我谈起了她们的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一个近似寓言的故事,大致意思是说,一位不得志的青年在海边碰到一位老人,并向老人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老人将一粒沙子扔在海滩上,让青年人去找,青年人没有找到;而老人又将一粒珍珠扔在海滩上,青年人立刻就找到了。故事就是这样简单,似乎没有结尾。但就是这样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给了我更多回味的余地。
  看看阳台上“晒太阳”的“海花石”,反复咂摸那故事,我忽然有所领悟。那个青年人之所以怀才不遇,因为他还只是一粒普通的沙子而没有成为闪光的珍珠,他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掂量出自己的分量。而“海花石”之所以失去了光艳,是因为它们失去了自己的位置,离开了它们赖以神采奕奕的大海。其实,所谓成功的人生,就是位置的人生,人们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挖掘自身的潜能,才能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才会踏踏实实、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才会有真正的成功。
  今年的暑假就要到了,我决定利用这个时间,将“海花石”送回大海边去,送回到它们原来的位置上去。
石岛镇的人物简介
1个回答2024-03-11 10:29

汤炳正1910年生,张家村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
连世海 1925年生,初家齐山村人,山东省立医院研究员。
毕家庭 1926年生,南车村人,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苏永平 1928年生,苏家村人,北京市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钱栋璞 1928年生,斥山村人,原南京军区后勤部参谋长。
张序三1929年生,东泊子村人,原军事科学院政委,中将。
王昭忠1929年生,斥山村人,原内长山要塞副司令员。
王昭  1929年生,斥山村人,原陆军第31军军长。
王毅力 1930年生,吴家村人,原国防大学校务部副部长,少将。
王昭铭1931年生,吴家村人,原济南军区空军副政委,少将。
王韬 1932年生,斥山村人,原宁夏军区副政委。
姜元松 1932年生,沟姜家村人,烟台毓璜顶医院主任医师。
张可礼 1935年生,尹格庄村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礼训 1936年生,张家村人,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王言昌 1941年生,石岛街人,山东省威海市艺术馆一级美术师。
崔培华 1949年生,女,南车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副主任。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有关复活岛传奇。石像的名字。。
1个回答2024-07-05 13:53
复活节岛上由于大石雕像而闻名,岛上石像众多,约600余座,并没有一一命名



复活节岛以其巨大石雕像而著名,岛上有约600座以上的大石雕像,以及大石台(ahu,石堆)遗迹,其朝陆复活节岛上以火山岩石雕刻的作品地方向有露天庭院,某些庭院建筑巧妙。1886、1914和1934年进行考古调查;1955年开始考古发掘工作。结果认为岛上存在3个明显的文化期。早期有在塔海(Tahai)、维纳普和阿纳克纳的大石台,碳定年法测定约在西元700∼800年。科克上校赞赏最早的两个大石台,并加以描述;阿纳克纳石台的墙在1987年挖掘出以前,一直埋在地下。从阿纳克纳发掘工作中发现多种石雕像是在早期雕刻的,其中有一种较小的中期胸像原型,与中期胸像的主要差异是圆头和粗壮的身躯。另一种型式是一尊写实主义雕像,表现跪著的全身人像,臀部坐在足跟上,双手放在膝上,有一个雕像裸露著肋骨,具备著南美洲蒂瓦纳库(Tiwanaku)的前印加人时期纪念物的各种特点。在中期(1050?∼1680),有意毁坏和丢弃石雕像,所有大石台全部重建,没有考虑太阳方位,也没有考虑石块结构的尺码。似乎唯一愿望就是能够有牢固石台,可以支撑更高更大的胸像,即中期典型的「莫埃」(moai)。

中期在大石台内建造了墓室。石雕像的体积越来越大,后来达到惊人的程度;细而高的胸像的细长头部上有用红色凝灰岩制作的很大的圆柱形「普高」(pukao,意为头饰)。中期石像的高度大多在3∼6公尺(10∼20呎)左右,但立在石台上的最大石像约10公尺(32呎)高,由重约74,500公斤(82吨)的一块石头雕成,其顶上的「普高」约有11吨重。现今仍然矗立的最大石雕像部分埋在石场下面很深的淤泥中,约11公尺(37呎)高。未完成的最大石雕像约21公尺(68呎)高,背部靠在岩石上。经考古证实的一些传统表明,这些石雕像代表死后被奉为神的一些重要人物。

中期石雕像都是用拉努•拉拉库火山口湖岩壁中特有的黄灰色凝灰岩制成。在火山口碗形地带内外,散布著许多未完成的石雕和数以千计的粗糙石镐,这证明雕刻工作突然中断。

在1955∼1956年以该岛传统为依据进行的实验表明,遗留在石场中的许多用玄武岩做的石镐完全可以用於雕刻坚硬的凝灰岩。再次的实验说明,12个岛民能够把大约3公尺(10呎)高的一尊25吨重的石雕像搬离地面,竖著使之倾斜,放到石台上∶在除了用作杠杆的两根木杆外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这件工作要花18天时间。大大小小的石块被一个个地楔入石雕像下,形成一个缓缓升起的锥形石堆,以便使这个庞然大物竖立起来。传统称这些石雕像是「走」过这一地带到遥远的地点去的,但是在实验中,180个人能够把一尊中等大小的石雕像从地面上搬走。1986年的一次实验再次发现15个人用一组绳子向前拉,就可以把一个中等大小的石雕像竖立著在地面上挪动。

中期石雕胸像显然取自当地的一个原型,其他地方没有相像的石雕。中期还有一个特殊现象,即有捕鸟人随从礼仪的鸟神膜拜仪式,这一现象延续到第三期,即晚期。其仪式中心是拉努•科山上的奥隆戈(Orongo)村,村里都是石屋,屋顶好像假拱门。这些石屋及相连的有屋顶入口的环形砖房是该岛早期和中期的特点;虽然在玻里尼西亚其他地方没有这种房屋,但在南美洲的邻近地区却是常见的。
谁在青岛水晶石上学
1个回答2024-02-05 04:22
水晶石是个什么学校?
从来没听说过
87版红楼梦片头中的石头在哪?
1个回答2023-04-17 13:40
片头是在黄山拍的
红楼梦,水浒传和西游记第一回为什么都与石头有关
1个回答2022-12-06 19:46
可能是巧合吧!